幼儿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的构成

2022-12-15 04:16王琴
家长·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宝宝意识游戏

王琴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适当的游戏,幼儿可以获得很多的认知,从中学会交流和各种常识。幼儿已经步入与人沟通和合作的环境中,合作对人的各阶段的发展都有实际的作用。纵观当下的社会发展,每一个阶层每一个领域的进步都得益于人们的合作。唯有在合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发现自己的短板,从而不断改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合作的意识应从小培养,教师应在幼儿游戏中注重对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互相进步和互相促进,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从幼儿游戏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教学策略。

一、游戏设计的建议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这不是教师随意设置的,教师要充分结合游戏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为幼儿做出实际的指导。在建构游戏中,本文认为教师可以注意以下规则。

(一)要有层次性

在建构游戏目标的选择上,教师要紧紧联系幼儿的认知特点,对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认知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大部分游戏的开展还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为此,在构建游戏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规则,低龄段的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年龄稍微高的幼儿参与稍微有难度的游戏。在制定了具体的游戏后,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发生的变化,要对游戏形成一个总结。如此,才能达成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要有适宜性

在建构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一方面要思考幼儿本身的兴趣,让游戏能吸引幼儿的参与注意力,让游戏充满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实际的游戏材料,依据幼儿自身的操作水平为他们提供实际的材料。比如,低龄段的幼儿要使用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大班的幼儿要应用一些相对能开发他们思维的材料。总之,幼儿的创设要有适宜性,让幼儿对游戏产生巨大的动力,促进他们合作意识的形成。

(三)要提供环境

以布朗芬·布伦纳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发展学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幼儿游戏也是如此。如果教师难以为幼儿提供实际的环境,会阻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自然无法促进他们交流和合作的动力。为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实际的游戏环境。这里的游戏环境不仅包含了看得见的环境,还包含了看不见的环境。看得见的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宽敞场地、足够的材料和人员等,让幼儿因为这些看得见的场景而产生玩的冲动;看不见的环境是指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合师幼发展的磁场,比如,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无形的环境会带给幼儿良好的体验,带动他们遇到问题及时想办法,提升他们的动脑思考能力,促進他们团结和友好的习惯养成。

(四)要游戏完整

一个完整的游戏,是真正能影响幼儿发展的活动,为此,在创设游戏时,教师要注重游戏的完整性,不可半途而废或者有头无尾。一个完整的游戏应该有游戏准备、游戏进行和游戏结尾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为此,在创设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先有充足的时间,合理安排游戏的各个环节,让游戏有系统性和启发性。

二、游戏设计中教师观察的建议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本身处在多动的阶段,他们在游戏中虽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悟,收获自己的体会,但是也有部分环节或问题他们无法表达出来,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为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较多的观察,要对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和他们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判断,然后给予他们实际干预和指导。下面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的基本策略。

(一)分析性观察策略

分析性观察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考量。教师的分析性观察是贯穿在整个游戏的始终的。那么,教师要怎么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呢?在观察中,教师要采用记录性的语言进行实际的操作,为之后的评价提供实际的依据基础;教师要具体了解幼儿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表情动作及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如何,最重要的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进行了合作,合作完成的作品如何;在合作中,幼儿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在观察中,教师不仅要统筹观察全体的幼儿,还要兼顾部分幼儿,对特殊的幼儿给予实际的关照。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合作中对材料的应用情况,观察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照情况等。在进行了实际的观察之后,教师要将幼儿发生的变化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然后分析幼儿变化的差异,进行合理的指导。

(二)扫描式观察策略

扫描式观察目的在于了解游戏本身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适合幼儿进行活动。由于一个教师要带的幼儿很多,教师难以做到对每个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和观察,所以扫描式观察很适合于人员较多时的观察。扫描式观察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就是教师绘制出一定的表格,在表格中绘制出关键内容。比如,关于游戏的主题、游戏的材料、游戏参与人数、游戏中幼儿的表现等。在这种表格中,教师可以依据幼儿游戏本身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的主题或材料的投放等。这种观察方式还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省去教师大量的语言交流时间。当教师应用了这种观察模式之后,一旦发现幼儿不适合于某种游戏后,可以积极调整自己的统计表,为幼儿调整合适的游戏、投放合适的材料等,促进合作游戏的继续开展。

三、游戏设计中环境的创设建议

(一)合作的环境要适宜

布朗芬·布伦纳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如果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不够,那么游戏的开展将会受阻。环境会对幼儿参与游戏有实际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为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看得见”的环境和“看不见”的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提供看得见的环境,在幼儿参与建造房子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动画片中小动物建造房子的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然后让幼儿交流和讨论,建造出属于自己的创新型的房子。如此,通过看得见的环境的刺激,幼儿不仅对游戏产生了十足的兴趣,还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看不见的环境,让幼儿体会到巨大的情感支持。比如,教师要用和蔼的语气与幼儿沟通,用柔和的语言给予幼儿指导,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支持,这给予幼儿极大的游戏动力,促进他们个体能力的发挥,也带动他们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的材料要适宜

建构材料是幼儿用来搭建的工具,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给予幼儿游戏支持的重要媒介。幼儿的多数游戏是建立在实际的材料基础上的。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提供实际的材料支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实际数量的材料,但是要控制材料的数量,数量太少的材料会引发幼儿的抢夺和争吵,影响他们的合作和游戏的开展;数量太多的话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并让幼儿陷入选择材料的犹豫中,影响游戏的进度。在一项研究中证明,当游戏的材料低于平均每个幼儿一个时,他们进行团体游戏的积极性反而增加了,可见,适合的游戏材料数量可以促进幼儿团队意识的形成。教师应该尽量提供低结构化的材料,低结构化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幼儿合作与重复搭建的兴趣。例如,积塑、纸盒这些材料可以呈现在幼儿的视野里,让他们随心所欲制造出合适的物品结构。如此,幼儿在同伴的陪同下,会开展不同的動手搭建的活动,他们可以搭建出房子、动物的机构,还可以搭建小灯、小型建筑物等。如此,在低结构的材料支持下,幼儿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合作意识也逐步形成。

四、游戏设计中教师指导的建议

(一)指导与介入的策略

平行式介入策略是教师进行实际游戏参与的一种介入方式。幼儿的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知缺乏足够的判断,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大多是建立对成人的模仿基础之上的。为此,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平行者或示范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比如,教师要在低段幼儿的游戏开展之前,先给幼儿具体的动作展示,然后让幼儿进行具体的模仿。以简单的跳格子游戏为例,教师要通过亲自试验的举动让幼儿发现游戏中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游戏。可以按照四个人一个小组分组,每个小组的人员分别站在方格的四个角上同时按照规律跳格子,其间要保障不让一个成员跳出格子外,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跳出格子。如此,不仅克服了幼儿畏难的情绪,还提升了幼儿参与游戏中的互相照顾和团结意识。

(二)合作意识培养策略

合作意识是合作人格的有机成分,意识的形成不仅在于内部的内心活动起作用,还在于外部环境的指导和影响。对教师而言,要在游戏中给予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及时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才能确保避免合作中的冲突发生,也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达成。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幼儿游戏,注重言语引导,教师的言语就是一种听得见、感受得到的一种精神力量。教师要通过一定具体的语言进行实际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实际的情感和情绪的影响,带动他们行为的形成。大多数研究认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中介因素。比如,在举行“搭建小房子”的游戏中,甲宝宝看到乙宝宝的材料不够了,看到乙宝宝着急得快要流泪的时候,甲宝宝将自己的材料分给了乙宝宝,两个宝宝之后都开心地笑了。这一幕被教师看在眼里,教师应即刻抓住这种时机,给予甲宝宝语言鼓励,一句“看我们的甲宝宝多么乐于助人啊,他将自己的玩具材料借给了乙宝宝,这种做法值得赞赏”就可以唤醒幼儿的爱心意识和助人精神。教师的语言鼓励会让游戏更加有互动的可能,会促进游戏本身朝着既定的良好方向发展,这种方式远远比教师用成人的指挥型口吻指挥更有效。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这一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尚小,他们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幼儿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模仿让幼儿认识了这个世界。为此,在游戏中,教师虽然不会像幼儿完全沉浸在游戏中,但是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给幼儿做好的榜样。比如,在与幼儿玩“你贴我讲”故事林的游戏中,班级里的壮壮和芳芳配合得很默契,将小熊过桥的故事讲完了,大家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而班上的强强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也跃跃欲试,但是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于是,教师可以用邀请的口吻问强强:“强强,你看他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了,而我没有,你可不可以和我一个小组,我们来讲故事好不好?”于是,教师作为故事的开头,讲起了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之后让强强接着往后讲。如此,教师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在这样的轻松气氛里,不仅带动了幼儿的模仿意识和创新动力,还让幼儿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帮助幼儿寻找、构建合作契机,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进行实际的参与和指导。一方面,教师主动邀请幼儿帮忙,创造合作契机。例如,在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分发建构材料时可以让幼儿一起搬动材料,让他们形成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善于寻找到隐藏的合作契机,比如,一些容易被幼儿忽视的游戏环节会造成幼儿疏忽的心理,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给予幼儿指导。

(三)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合作技能是在幼儿合作过程中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而进行沟通、协商配合行动所使用的策略,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对幼儿合作技能的指导也是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教师要在平时的游戏中,及时抓住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个闪光点进行及时的总结,让幼儿懂得合作的含义。比如,当在进行“搭建游戏”时,李宝宝看到王宝宝始终用短小的木棒搭建某个部位,王宝宝一直频繁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时候,李宝宝轻声告诉王宝宝:“你可以尝试用大的木棒搭建一次。”于是王宝宝听了李宝宝的建议,果然用大的木棒搭建成了。于是,教师可以借机表扬李宝宝:“我们的李宝宝太有爱了,太聪明了,他建议王宝宝利用大的木棒进行搭建。这种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师的正面引导下,幼儿懂得了合作的要义,并将之铭记在心。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幼儿合作的开展。为此,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并提升游戏的效果,比如,让幼儿自行交流游戏的具体玩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想法开展游戏等。

总之,在游戏中领悟人生真谛,在游戏中感受世界,这是游戏的魅力。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借助游戏魅力对幼儿进行引领,让他们树立合作的意愿。在游戏合作的影响下,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和愉悦感。除了给予幼儿实际的游戏引领外,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实际的评价,让他们的合作意识更加稳定,将合作的行为内化在幼儿的内心世界。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宝宝意识游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