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辐工作中审稿和编辑加工的相关问题研究

2022-12-15 20:54:10裴佩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编辑加工编辑工作

裴佩

关键词:编辑工作;审稿;编辑加工

从书稿到图书的过程中凝结着编辑的劳动,其中—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审稿和编辑加工。从—定意义上说,审稿和编辑加工的过程不仅仅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更直接决定着图书的质量。

审稿和编辑加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评判书稿社会价值的前提

一份书稿能否出版成为一本图书,其中—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编辑过程中的审稿就是在通读文稿的基础上对书稿做出评价,对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图书出版的社会价值。同时帮助作者对书稿进行不断完善和修改,使书稿获得新的社会价值或者增强书稿的社会价值。相反,如果不对书稿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就直接出版,那么就有可能让图书出版变得没有意义。

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份书稿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经过数易其稿,已经是较成熟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来说还仅仅是—个半成品,要将一份书稿出版成为—本图书还有很多的工作耍做。只有通过编辑前期的审稿,从大处着眼,让图书具备应有的社会价值;然后再经过编辑加工,从小处和细节处进行打磨和润色,使之符合出版的规范和要求,用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弥补作者书稿中的不足,使书稿更加完善,最终才能变成给读者带来精神享受的图书。

是使作品达到出版要求的基础

一份书稿要想出版成为高质量的图书,不仅需要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同样也需要编辑的创造性劳动。通过编辑初审,对书稿的总体倾向、质量、特点、主体思想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让作者能更明确图书出版的要求和自己书稿的特点,从而共同提出让书稿进一步完善的措施。通过编辑对书稿的复审,了解作者对书稿的修改完善情况,并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見,通过和作者的共同努力,让书稿臻于完善,以达到出版要求。

审稿和编辑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审稿不客观,对文稿的社会价值判定不准确

从目前各出版社的审稿和编辑加工工作来看,很多是由刚取得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编辑人员承担,只有复审和终审的环节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把关,这就存在编校质量下滑的风险,编辑审稿时如果没有把好稿件的“入口关”,在审稿时没有客观的标准,仅凭主观感觉或者走马观花浏览—番就通过了初审和复审,就会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

在判定图书的社会价值时,不同类型的图书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科技类的书稿,首先就要考虑其科学性,其次是先进性、实用性等因素。但是有的出版社在市场化之后,为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眉毛胡子—把抓”,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没有具体的审稿标准,导致出版了—些不具备社会价值的图书。科技类图书或者社会调查之类的图书对时效性就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编辑不掌握出版行业的前沿信息,不了解出版动态,可能会将一些在别的出版社很早就已经出版过的内容或过时的书稿进行简单修改后出版,实际上这样的书稿已经失去了其出版的价值和意义。还有的编辑在审稿时把关不够严格,将一些内容不具备创新性的书稿进行出版,此出版物毫无参考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图书销量也不会好,还有可能引起版权纠纷。

编辑加工不认真,导致稿件不够规范

有的出版社编辑在编辑加工这一工作中,对待书稿的态度不够认真,改稿不够仔细,没有对稿件的各项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导致稿件质量不高,甚至还有语法不规范、锴别字等情况出现。

如有的书稿中有些内容没有层次感,有堆砌材料之嫌,但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够仔细或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加工不到位,使出版的图书没有层次感。还有的作者在写稿的时候不注意文字的推敲和使用,出现主谓颠倒、句式杂糅等语法错误,而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遵从作者的表达习惯”,导致图书出版后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还有的编辑在加工的过程中因为作者的表达习惯和自己不一样,就擅自改动作者的观点、思路和论据,导致和作者沟通不顺畅,影响图书的出版进程。

退修意见撰写不清楚,导致“拉锯式”沟通

出版社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要经常保持与作者的沟通,尤其是在对文章经过审阅、复审、编辑加工之后,都要返给作者进行修改。一方面可以让作者结合编辑的修改意见对书稿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征求作者的意见,看作者是否同意编辑对书稿的修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书稿的退修意见实际上就是编辑和作者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有些编辑不重视退修意见的撰写,直接影响与作者的沟通。如有的编辑直接对书稿进行加工,费了很大的精力对文稿中一些重复、冗余的部分进行整合、删除,但是却没有在退修意见中提到,直到图书即将出版时作者才发现书稿被修改了,并且对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表示不满,直接眼出版社“打起了官司”。还有的编辑撰写的退修意见过于笼统,如“此书稿内容很有价值,可以考虑出版”“修改意见见文内”或“请将图书的某部分修改,尽量缩短、精炼”等,这些意见很笼统,缺乏参考价值。还有的作者将意见返回且在后面画问号或者直接说“请明确指出应该如何修改”等,一来二去,时间浪费了很多,直接影响图书的出版进程。

审稿和编辑加工中

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出版流程

随着当前出版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些出版社片面追求数量,简化“三审三校”流程。实际上,“三审三校”制度是我国出版行业通行了几十年的优秀制度,是前人先进经验的总结,也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三审制”。在“三审三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专业人员分工把关,他们对图书内容、形式等进行全面审核,最大化地排查出各个环节的疏漏,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修改建议。因此,不管社会形势如何变化,图书的出版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审稿和编辑加工中出现的—些问题,生产优质的图书。

首先,要提高认识,形成重视图书质量的优良氛围。图书质量直接关系着出版社能否长远发展。出版社各级领导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仅要关注出版社当前的发展,更要关注长远发展。同时要注重引导宣传,营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人人比质量而不是数量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健全审稿制度,确保制度符合自身实际。不同的出版社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三审三校”制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采用不同的价值审核标准,尤其是综合型的出版社,不能将所有的书稿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如社科类图书采用什么样的标准,科技类图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都应该明确。制定标准时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但是也不能否定—切。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做到既保障图书质量,又符合图书市场的需求。

再次,要加强图书质检,确保制度落地见效。结合当前的图书出版实际发现,很多制度流于形式是目前图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要重视图书的审稿和编辑加工,各个环节都不能走过场。要减少图书编辑加工中的问题,就要加强检查力度,确保图书的各项质量保障制度落实到位,做到人人把关、层层把关,切实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为引起编辑的重视,可以在考核中加入对图书质量的考核,而不仅仅是用出版的数量对编辑进行考核。

最后,要明确编辑的职责,做实做细各个流程。由于出版的各个环节的职责不同,因此要明晰责任,责任到人,才能减少因马虎导致的编辑问题的出现。如在审稿时,—要对图书进行通读,对其内容是不是符合政治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进行判定,对如何进行修改或者提升书稿质量提出相应的意见。二要从总体上对书稿的字数、各章节的布局进行把握,对文字与图表搭配是否合理、数据是否翔实、来源是否可靠等进行审核判定。三对书稿的行文结构布局是否严谨、逻辑是否正确、论证是否充分进行审核。四要在上述判定的基础上对书稿形成统一的综合型判断,并给出明确的稿件处理意见,如送审、退稿或修改补充后再审等。

提高编辑专业能力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图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读者对图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编辑队伍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编辑的专业能力。过去通行的“杂家型”编辑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当前编辑应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有专攻,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对编辑加工来说,要根据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和本编辑室的出书情况,加强该业务领域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科与专业素养。比如出版科技图书的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编辑业务知识功底,同时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的技术、学术发展动态,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规范等,才能帮助作者加入一些前沿知识,规避旧的提法,使图书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图书的质量和水平。一些图书编辑不注重学习,不了解所要出版图书领域的发展动态,在审稿的过程中没有将一些陈旧的内容进行更新,就会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提高编辑的统筹安排能力。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为了抢占出版先机,—些出版社牺牲“三审三校”流程的关键环节,导致一些编辑在给书稿加工润色的过陧中粗枝大叶,使出版的图书中存在错误或者不规范的情况,给人“粗制滥造”的感觉,直接影响图书的销量。所以,编辑要具有统筹安排的能力,要在同时出版十几个图书品种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每一本出版物的出版速度,将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发稿、校对、样书检查、印刷等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进行精确计算,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及时将图书推向市场,同时又能够减少图书编辑加工中出现的—些问题。

加强外编队伍建设

当前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出版社出版任务重,人手紧张,于是很多编辑人员就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选题策划上,进行编辑加工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出版社培养了自己专门的外编人员队伍。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图书质量的好坏也与社外编辑队伍的水平有较大的关系。

首先,应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外编辑队伍。有了稳定的队伍,可以随时将需要加工的书稿交由社外编辑进行处理,能大大题高图书出版的效率。建设社外编辑人员队伍,一方面要注重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综合素养,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毕寅编辑工作对于仔细认真等工作态度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编辑加工中出现的问题都不是知识或者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大都是因编辑工作的态度不认真造成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社外编辑人员的工作背景和工作意愿,注重选择吸收可以长期从事兼职编辑加工的人员,防止社外编辑人员频繁更替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因编辑离职频繁导致责任心下降而造成的编辑加工问题也不在少数。

其次,应做好外编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新招聘的外编人员虽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出版规范和标准还没有完全掌握,尤其是对一些专门领域的图书都会有比较专业的要求,因此在上岗前一定要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出版社会不定期开展针对编辑加工的专业讲座,还有的提供专门的编辑加工手册,或将社内典型的编辑加工的书稿样张等提供给外编人员学习,加强外编人员和社内编辑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通过这些措施让社外编辑尽快熟悉稿件加工要求,成为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稿件加工编辑。

建立和完善编辑考核制度

有效的激励制度不仅能够激发编辑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大大减少编辑加工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书稿加工的质量。当前,一些出版社针对编辑的考核制度相对比较单一,通常是要求编辑一年策划或出版多少本图书、每个月加工多少字数。对书稿加工的质量则因不容易衡量和监督,很多时候被排除在考核指标之外,这也就造成了—些编辑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编辑加工质量的问题。

首先,对编辑的考核要全面,不仅要考虑选题策划、图书编校字数、出书品种、造货码洋,同时还要考虑编校质量合格率、图书获奖情况以及图书利润等因素。

其次,量化考核标准。根据编辑出版工作的特点,将选题策划、本钱预算、装帧设计、插画绘制、图书编校、图书宣传等出版环节,以及图书编校质量、图书获奖、图书畅销等与编辑相关的因素都转换为字数来进行量化考核。尤其是对于编辑加工中涉及的编校字数,不仅要考虑实际编校字数,同时还要考虑非编校环节转化而来的虚拟字数。

最后,关注图书编校加工质量,设立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图书印前清样进行质量检查,将编辑加工的质量划分不同的等级,按一定的折算系數进行字数折算。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实际编校字数不计入工作量,而且还要进行相应的惩罚,确保图书质量。

总之,在图书的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问题,需要严格把控流程、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减少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图书质量,出版更多优质精品图书,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编辑加工编辑工作
策划编辑成长之路
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工作提出的要求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编辑工作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 06:29:38
谈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10:36:48
浅析广播电台编辑工作的现代化需求
科技传播(2016年14期)2016-08-11 21:32:04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出版广角(2016年10期)2016-08-09 16:31:35
浅谈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
科技传播(2016年13期)2016-08-04 21:49:32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问题回顾
今传媒(2016年3期)2016-03-28 00:33:45
专业学术图书审读及编辑加工的三个能力
出版广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