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楚婵 何 浩 庄洪标 吴丽君 林惠玲
(1.广东省海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广东海丰 516400;2.汕尾市农业科学院 广东汕尾 516600;3.广东省海丰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海丰 516400;4.广东省海丰县种子肥料站 广东海丰 516400)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1]。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超过六成居民以稻米为口粮[2],广东粮食消费更是以大米为主[3],但广东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只有30%[4]。 海丰县处于粤港澳经济圈,居民对优质稻米需求旺盛,有利于海丰油占米产业的发展。
自2020 年“海丰油占米”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以来[5],海丰县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推进海丰县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建设, 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海丰油占米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县内稻米加工能力超过2 万t、 仓储量达3 000 t 的粮食加工企业3 家, 其中汕尾市丰隆米业有限公司年加工大米能力达10 万t、日烘干能力达825 t。 拥有丰隆、中谷、云岭、坡桥等20 多个大米品牌,获得无公害认证产品10 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 个。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 属粤东双季稻稻作区,是广东省产粮大县之一。 近11 年,海丰县水稻年平均种植面积达2.8 万hm2, 稻谷年总产量维持在15 万 t 左右(图 1),其中 2021 年由于大旱,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图1 2011-2021 年海丰县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
2011-2021 年,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在84.8%~99.9%之间,占比最高的为2014 年达99.9%,占比最低的年份是2019 年为84.8%, 年平均比例为91.7%(图 2)。
图2 2011-2021 年海丰县水稻产量占粮食比重变化
海丰县黄江两岸是粤东地区种植水稻连片面积较大的粮食产区之一,连片面积达1.3 万hm2,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2015 年海丰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粮食生产示范区之后,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 年,海丰县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3.64%, 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78%。 其中,机耕率99.76%、机收率99.6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播率46.15%比全国机播率53.89%低 7.74%[6](表1)。
表1 2019-2021 年海丰县水稻机械化情况统计
1.3.1 产地环境优越 海丰县地处莲花山脉南部,背山面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海洋季风调节和北部高山的天然屏障,境内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光照充足[7],全年无霜期达360 d,土壤肥沃,有机质多,特别适合优质水稻种植。 海丰县种植的油占米其米粒细长、晶莹洁白、油脂量高,米饭香滑软弹,饭后齿颊留香,素有“油占米”之乡的美誉。
1.3.2 品种优良 目前海丰油占米以象牙香占、香雪丝苗、莲香丝苗、中隆丝苗、美香占2 号等特优质香米品种为主。 其中香雪丝苗种植面积最大,其米质鉴定主要指标达部标优质1 级,透明度1 级,碱消值7 级,胶稠度 70~78 mm,直链淀粉 16.5%~18.1%,长宽比 4.2~4.4,有香味(2-AP 含量 519.25~635.00 μg/kg),品鉴食味分92.0~92.9 分。 该品种在2020 世界数字农业大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上被评为 “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米)十大金奖品种”和“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米)十大金奖产品”。
1.3.3 历史悠久 “海丰油占米” 在明朝嘉靖年间(1555 年) 已有正史记载, 但实际种植可能在北宋(1011 年)之前。 嘉靖海丰县志(1555 年)记载:“一曰农以生百谷, 谷之品曰稻, 稻有三种, 粘之类有赤粘、 白粘、 黄粘、 迟粘、 埔粘, 而交趾粘最为繁盛”;清同治海丰县志记载:“赤粘、白粘、迟粘、埔粘,而黄粘即占城尖米”。 黄粘也即最早的油占米。 北宋时期(1011 年),宋真宗派遣使者到福建取回三万斛(90 万kg) 稻谷, 这些稻谷并不是宋朝普遍种植的糯、粳二米(在宋朝称之为“白粮”),而是被称作占婆或占城的越南南部的外来稻种,故名为 “占城稻 ”。这一史料说明,北宋时期,福建地区已大面积种植占城稻。 海丰处于福建和占城之间,至少在宋真宗引入占城稻之前应该已有大面积种植。
1.3.4 品牌培育 “海丰油占米”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并于十九届农交会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上进行推广。2019-2020 年,海丰县连续举办了两届油占米暨农业产业发展大会,依托国家、省、市三级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将“海丰油占米”这一区域品牌推出广东、面向全国。 新华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媒体大力宣传, 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省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自2019 年起,海丰已连续4 年通过稻田彩绘展示海丰油占米, 稻田艺术吸引成千上万的旅客前来参观。
拥有高端稻米品牌能够大幅提高大米的销售价格,品牌效应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支撑[8]。 虽然“海丰油占米”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但其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区域品牌塑造需要统筹整个区域的水稻生产、稻米加工、包装、销售等整个产业链,需要标准化来引领, 但目前缺少能规范海丰油占米的统一标准。 海丰米企虽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各企业品牌影响力有限,未能打造出区域效应。
优质稻米是品牌创建的基础, 海丰县虽然拥有香雪丝苗等优良水稻品种, 但常规优质稻品种容易退化。 海丰县目前多是小农户种植,未能形成规模,农户自己留种,种子纯度不高,加上机械化作业容易产生混杂,使得收获的稻谷品质难以稳定。 另外,部分地区如陶河镇仍喜欢直播稻种植模式, 田间杂草多难控制,落田谷多,稻米品质难以保证。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水稻规模化生产的必然选择[9]。 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已从服务于农业生产领域变为服务农业全产业链, 再到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海丰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才刚刚起步,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以普通农户和种植大户为主,服务内容以农资销售和农业生产为主,缺少农业信息、农技服务等方面服务。 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2021 年,海丰县水稻机播率仅为45.16%,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海丰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约8 667 hm2, 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不足三成。
目前, 海丰县种植水稻土地年租金为5 250~6 750 元/hm2,一年两季水稻的人工、农药、化肥等成本高达24 000 元/hm2。 调研数据显示,海丰近年来稻谷收购价涨幅很小, 收购价在 2 100~3 600 元/t 之间, 种植两季水稻年收益 36 000~48 000 元/hm2,利润为4 500~18 750 元/hm2,加上近年来种粮补贴不断下降,企业种粮效益较低,农户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
发展海丰油占米产业,品牌打造是关键[9]。 一是需要政府统一品牌政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并结合海丰丝苗米产业园的建设,细化社会分工,抱团发展[10],逐步提高海丰油占米品牌知名度。二要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推进优质稻米的标准化生产和综合利用, 走集约高效、 绿色精品之路。 三要充分利用稻作文化开展品牌宣传,通过展示稻田艺术、野生稻及地方特色水稻、史料记载等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举办稻米产业发展大会、 各类农耕节,设置播种、插秧、收割等体验日打造品牌宣传窗口。 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对海丰油占米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影响力。
一要提高水稻机械化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完善农机培训体系。 二要壮大社会化服务团队,拓展服务内容,组建专业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和植保飞防队,提供水稻作物种子、农药、肥料的统一采购及育秧、机耕、机插、除草、喷药、撒肥、机收、烘干、销售等环节的托管服务。 三要加强农技服务, 从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及政策宣传等方面开展科技下乡和农技培训活动。
一要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带引、培育本地科技人才、发挥乡土科技人才等方式,合理配置农业科技和推广人才队伍,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以师带徒”制度,由省专家对口培养后备人才。 二要推动农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到乡村一线干事创业,鼓励基层科研与推广人员积极参加职称评审和学历深造, 畅通农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三要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实施乡土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油占米品种研发、引进和试验试种,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持续、紧密、深度合作,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的生产中,为海丰油占米的选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做好当家主推品种的提纯、复壮,确保海丰油占米的品质[11],经过提纯复壮的水稻能够提高其产量、保持种性、提高种子纯度、减少病害,有效提高稻米品质。 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主推品种的种植面积,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