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怡霞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桥梁数量不断增加,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在桥梁的建设中,基础设计工作备受重视。桩基作为桥梁结构基础极其常见的形式,对桥梁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笔者参与设计与配合施工的几座桥梁实例,对桩基设计选型及施工配合进行探讨。
项目一为一座城市人行天桥,桥梁主梁跨径(2.5+33.8)m,桥宽5.0m,主梁上部构造采用钢桁架结构,梯坡道上部构造采用钢箱梁,全桥桩基共8根,主梁、梯坡道桩基均采用Ф1.2m桩,最大桩长17m。由于人行天桥桩基所需承载力不大,项目中最大桩顶力为1478.6kN,根据地质勘察结果,桥位处钻孔所入各地层地质条件较好,但钻孔30m仍未入岩,若按嵌岩桩设计,桩基承载力富余大,较浪费,因此,本桥桩基按摩擦桩设计。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相关条文要求,选用主梁下受力最大的桩进行受力验算,求出承台底最不利组合内力,按“m法”计算桩基控制截面内力,选用基本组合下桩基内力,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第5.3.8条进行截面尺寸验算;选用长短期组合下桩基内力,再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第6.4.3条进行截面裂缝的验算,以主墩ZP2下其中一根桩基为代表,经验算,桩基控制截面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由表1、表2可知,本桩基截面尺寸和配筋满足设计要求。
表1 圆截面偏心受压强度检算
表2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裂缝宽度检算
在桩基截面尺寸和配筋满足设计后,需对承载力进行验算,摩擦桩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第6.3.3条进行承载力验算:
ZP2墩桩基承载力验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ZP2墩摩擦桩承载力验算结果
按以上计算结果,本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同理,本桥其他桩按照本桩验算方法进行结构验算,经验算,所有桩截面尺寸、配筋及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该项目现场施工放样时,发现原设计桥位有两根桩分别紧靠在人行道上或占用现有部分店面,为保证行人安全及避免店面征拆,按实际情况,将全桥向东、向南各平移2m。由于原设计主梁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下1.8m,放坡施工将对周围店面造成影响。因此,业主应群众反馈,要求将原主梁承台抬高1.0m设计,按照承台抬高1m,桩长不变,核验现桩长满足设计要求后,出具设计变更图。摩擦桩终孔,一般要求土层变化不大,达到设计桩长,并且要求持力层渣样经地勘复核与原设计一致,按钻孔记录表,新桥位处桩基地层与原设计基本符合,经过40d工期,该天桥所有摩擦桩全部完成终孔。
项目二为一城市互通立交工程,该互通立交工程共有主线桥、匝道桥、人行桥共15座,桥梁总面积为46414.31m2。为使全项目桩基设计标准统一,该互通立交工程桩基全按嵌岩桩设计,Ф1.0m、Ф1.2m、Ф1.5m桩基共429根。根据地勘结果,该项目中风化花岗地层埋深较浅,因此按全断面入岩3d(d为桩径)控制,车行桥桩基最长为40m,最短为15m,人行桥桩长最小为10m,最大为25m。
桩基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相关条文进行验算,嵌岩桩设计承载力验算如下:
嵌岩深度按全断面入岩3d控制,以主线桥第二联4×35m中桩长较短(18m)的Z6号普通墩桩基为代表,其承载力验算结果如表4所示.
按表4计算结果,本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表4 Z6号墩嵌岩桩承载力验算结果
该项目施工图修编阶段与详勘时相比,各桥跨径、桥梁平面位置有调整,加之整个互通立交工程位于地层褶皱起伏区,原有部分详勘桩基钻孔位置与修编阶段桩基钻孔位置有一定偏离,虽然修编阶段进行了部分补充勘察,但个别临近桩位的孔在实际施工时依然有较大偏差,出现了部分孔桩长与图纸中桩长差异较大的情况。在项目施工配合中,施工单位在施工桩基时按实际情况留存钻孔各层渣样,入岩时取样拍照,地勘单位判定入岩标高后继续钻孔,待全断面入岩3d后,量取桩长,设计方复核钻孔记录表。按钻孔记录表对比复核原设计桩长及入岩深度,项目的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1MPa,且非涉水桥,现场无短桩入岩情况,因此,在确认桩基全断面入岩3d后,对该桩予以终孔确认。另外,对部分长桩,已达到设计桩长及设计桩底高程却仍未入岩的桩基,根据钻孔记录表按摩擦桩复核,若承载力满足要求,亦予以终孔确认。此外,要求施工中需确保同一承台下桩基类型统一,不得在同一承台下既有摩擦桩又有嵌岩桩。经过36个月工期,该互通立交工程所有桩基全部终孔。
项目三为一座二级公路上的大桥,桥长248m,桥宽12m,上部采用30m跨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采用Ф1.6m桩基;桥台采用Ф1.2m桩基。全桥共22根桩,最长桩长为47m。项目桥址区下部大理岩岩溶较发育,对桩基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逐桩钻探。根据钻孔勘察结果,本桥桩基按嵌岩桩设计,初定嵌岩深度按桩基全断面入岩3d控制。
本桥钻孔探明桥下地层中有呈上下成串分布的溶洞,最大溶洞约11.8m高,因此,在桩长验算中,钻孔中遇到溶洞层采用不考虑岩溶层对桩的摩阻作用。另外,为避免桩基嵌入中风化岩后再遇溶洞,还需按地勘分类考虑持力层厚度。
(1)溶洞顶板岩层完整且跨径<3d,控制条件为顶板的抗剪切力:Q=(q+p)/(τl),式中q为顶板自重加上覆盖土层荷载,τ为岩层的1/12容许抗压强度,l为溶洞平面周长。
(2)溶洞顶板岩层较为完整且跨径≥3d时,最小厚度由弯矩控制,设计最小持力层板厚为H=(6M/(q[σ])0.5,[σ]为岩层1/10容许抗压强度。弯矩M按梁板受力状况计算:(a)当溶洞洞周完整而桩基底顶板跨中有裂缝时,按悬臂梁M=pl+ql2/2;(b)当溶洞顶板完整,按固端梁M=0.7pl/4+ql2/12;(c)当桩基底完整但洞周有裂缝时,则按简支梁M=pl/4+ql2/8。
当桩底位于第二层溶洞以下时,不考虑覆盖土层荷载产生的弯矩影响,多层溶洞桩端持力层厚度是按溶洞顶板的裂隙情况、腐蚀以及完整性分析计算得出。经计算及综合考虑安全系数后,确定桩基施工中持力层最小厚度为6~8m。
该项目施工时,发现桩径远大于钻孔直径,岩溶地区中逐桩钻孔勘探亦不能完全反映岩溶发育规律。施工中,断面揭露原设计0号台、2号墩实际孔与原详勘孔地质差异大,原设计桩底持力层溶洞顶板最小厚度不足,为使桩基安全,调整桩基穿透本土层并将下一层顶板作为持力层,因此,0号台桩长由16m变更为40m,2号墩北侧桩桩长由20m变更为35m。其余墩台实际孔与原详勘孔地层基本一致,因此,仅按岩面倾斜角度对桩长进行略微调整。
为了保证岩溶区桩基施工顺利成孔成桩并满足承载力要求,对桩基遇到较大溶洞(H>3m),建议采用钢护筒跟进法,全桩长钢护筒护壁施工;桩基遇到较小溶洞(H≤3m)时,采用抛石、注浆填充溶洞后,再进行桩基钻孔施工。
本桥桩基在施工中采用高应变检测验证桩基承载能力,最终证明本桥所有桩基承载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经过12个月工期,该桥所有桩基全部终孔。
项目四为一座支路上的拱桥,桥长30.9m,桥宽3.5m,上部采用净跨20m,矢跨比为1/8的无铰钢梁拱圈,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Ф1.0m桩基。全桥共12根桩,桩长最长为24m。项目位于非湿陷性软土区,地质勘察显示两桥台桩基穿过的淤泥层厚度约11.5~15.3m,在淤泥层下5~7m进入中风化花岗岩层。考虑本桥址处地质情况,嵌岩桩相比于摩擦桩,成本增加不多,但利于结构受力,因此本桥按嵌岩桩设计,全断面嵌岩深度按2d控制。
由于桩基位于非湿陷性软土区,且穿越淤泥层较厚,考虑桥头填土等因素造成土层沉降量大于桩基竖向位移值,淤泥层将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桩身产生负摩阻力深度与桩侧土层压缩、桩身压缩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并非全段淤泥层均有负摩阻力,但为保守起见,本桥按全段淤泥层中均有负摩阻力考虑,地勘提供淤泥的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为-12kPa,将其代入公式进行复核。由于本桥frk为55MPa,最大桩顶力881kN,经复核,本桥嵌岩桩桩长满足设计要求。
该项目由于桩基位于软土区,打桩平台及河道内架设钢梁的平台均需地基处理,并且在现状河道中开挖承台需设围堰。由于原设计围堰对钢梁吊装机重量考虑不足,设置围堰较薄弱,现场施工时围堰需外扩并加固,故设计由原来河道内的清淤、抛石挤淤,设置黏土袋装围堰修改成清淤、抛石挤淤,扩大围堰范围,设置钢板桩围堰。由此,虽然增加了造价,但承台、桩基及钢梁吊装施工安全得到了保证。经施工钻孔,桩基地层与原设计基本符合,经过2个月工期,该桥所有嵌岩桩全部终孔。
综上所述,常规地质条件下进行桩基设计时,桩基采用摩擦桩还是嵌岩桩与桩基造价、工程地质及项目桩基规模数量等相关,对荷载较小、地质条件较好人行桥,优先考虑采用摩擦桩;对于桩基体量较大的工程,为使全项目桩基设计标准统一,尽量采用嵌岩桩,但若大部分桩基按嵌岩桩设计时桩长需超过40m,可按摩擦桩进行复核,若安全储备仍较大,则部分长桩可采用摩擦桩以适当减少桩长,节约造价。若桩基位于软土层,则应考虑软土引起的桩基负摩阻力,保证桩的安全储备,在桩长对造价增加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嵌岩桩对桩基安全更有保障。在溶洞地区进行桩基设计时,由于地质复杂,除按桩基常规设计外,更重要的是结合现场勘孔实际情况,加深对现场地质情况的认知,一旦有异常情况,应随时补钻,及时变更,修正桩基长度,确保桩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