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运
摘 要:本文介绍了冲孔灌注桩的成孔要求、终孔条件、钢筋笼、灌注、检测。
关键词:成孔;终孔;钢筋笼;灌注;检测
引言
冲孔灌注桩是灌注桩的一种。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放入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而成.冲孔灌注桩施工冲孔机冲击成孔,为泥浆护壁成孔。
成孔要求
1.设备就位及相关工作:冲孔成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安装连接、护筒埋设、泥浆造壁、施工要领等应按现行规范和规程的要求进行。
2.试孔: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三个孔, 检验时甲方、监理、质监站和勘察单位共同参加,并做好记录。
3.冲孔过程中,当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4.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工艺,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桩身侧摩阻力不受损失。
5.每钻进4~5米深度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
6.遇到孤石时,可预爆或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
7.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应会同工程有关各方对成孔进行验槽,确认符合要求设计和勘察报告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终孔条件
1.清孔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2.清孔方法应根据桩孔规格、规范要求、地质条件以及与成孔工艺匹配等因素合理选择。
3.清孔过程中应测定泥浆指标,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15。废弃的浆、渣应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環境。
4.灌注混凝土前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
5.清孔结束后孔内应保持水头高度,并应在30分钟内灌注混凝土。若超过30分钟,灌注混凝土前应重新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应重新清孔至符合要求。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1.纵向受力钢筋种类采用HRB400级。
2.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
3.纵向主筋应沿圆周均匀布置,并尽量减少接头,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接头,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得多于50%。
4.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5.钢筋笼宜整体制作吊装,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运输和吊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起吊点宜设在加强筋部位,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7.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混凝土的灌注
1.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开始灌注混凝土,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浇灌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浇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保桩端达到设计持力层标高。
2.桩身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1.0~1.2。
3.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2)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1/3。(3)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4.混凝土的浇灌方法: (1)本工程如采用泥浆护壁,应进行施工处理,达到环保要求。(2)严格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灌注桩实际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一定高度,最小高度不宜小于500mm,以保证设计桩顶标高以下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后注浆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后注浆导管采用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直径≤1200mm的桩,后注浆导管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直径>1200mm的桩,均匀设置3根。
6.桩身混凝土必须留有试件。
桩的检测
1.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2.单桩承载力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以静载试验为主,并配以经考核确认的动力检测。其中静载试验的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加载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倍时即可停止加载。
3.桩身完整性的检验方法可采用钻孔抽芯法和可靠的动测法检测,每个柱下承台的检测桩数不得少于1根,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投射法检测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4.具体检测桩位需由质监站、监理、设计院及检测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5.桩基施工全过程应在监理和质检站全面监督下进行,以保证工程质量。
6.桩基施工完毕并经检测合格,且经设计确认后方可进行承台及承台梁的施工。
7.桩应保证有二根主筋通长焊接作为接地引下线,且做好标记,与承台内钢筋焊接另详。
8.桩基检测时应严格执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中的有关规定
注意要点
(1)塌孔: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
(2)缩径: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钻头直径应满足成孔直径要求,并应经常检查,及时修复。
(3)桩孔偏斜: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
参考文献
[1]洪毓康,陈强华.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J].岩土工程学报.
[2]李小青,乌效鸣.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分析[J].地质与勘探.
[3]张忠苗,吴世明,包风.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机理与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