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驱动方式下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2022-12-15 12:55:24闫桂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5期
关键词:药液雾化疗法

闫桂青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0 引言

小儿肺炎是由病原体及其他原因引发的肺部炎症,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也是导致低龄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两种类型;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病原体感染,其他环境因素、患儿个体因素也可诱发该病[1]。对症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婴幼儿由于免疫力发育不完全,一旦发病后如未能给予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死亡[2]。在临床对该症患儿给予药物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生理发育阶段的限制,给药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雾化吸入疗法极适用于低龄儿童的治疗,颗粒药物经雾化后直接作用于患儿病灶,及时发挥改善患儿症状、促进疾病康复的治疗效果,因而成为临床治疗婴幼儿疾病的重要给药方式,且临床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本文,通过对本院两组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不同驱动方式雾化吸入治疗的相关指标对比,研究分析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从本院历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分别筛选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样本各27例;两组患儿均经相关检查及临床症状表现、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肺炎后,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在采用对症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雾化吸入疗法,其中观察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治疗;样本平均年龄(6.50±1.50)岁;男女性别比例35:19;肺炎类型包括喘息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本院实施相关治疗的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样本选择排除有传染性疾病及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患儿及不愿意配合相关问卷调查患儿。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分组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肺部X线检查,并对症给予药物治疗,配合实施输氧及抗感染治疗措施,两组患儿均在完成一个疗程(14d)后进行相关指标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3]。

1.2.1 对照组患儿雾化治疗使用超声驱动,雾化驱动仪器为超声雾化器,步骤方法包括:先将超声雾化器水槽内加入250ml蒸馏水、放入药液并稀释至30-50ml,接通电源预热3min后打开开关[4],喷出药液后调整雾化量至适当,配合患儿呼吸收放面置,10min/次,2次/d[5]。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雾化使用空气压缩泵驱动,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调整空气压缩泵,药物剂量2-8ml[6],根据患儿年龄分别采用面罩吸入或口含器吸入,15min/次,2次/d[7]。

1.3 研究指标

1.3.1 症状消失及住院治疗时间

该指标数据根据两组患儿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按照统计结果进行小组两项指标数据的均值对比,临床症状指标包括咳痰、喘憋、湿啰音三类[8]。

1.3.2 肺功能指标

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三项[9]数据,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两个时点进行实际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进行三项指标数据小组均值的组间对比[10]。

1.3.3 不良反应及有效率

临床不良反应通过实际观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症状包括患儿治疗期间出现头痛、腹泻两种症状[11];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根据两组患儿完成相关治疗疗程后的相关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有指标数据,均通过录入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指标及数据比例关系表示为(n,%),计量指标数据以小组指标数据平均值±标准差表示(±s),以数据组间对比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13]。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痰、喘憋、湿啰音在症状消失的平均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整体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及住院治疗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及住院治疗时间对比[(±s),d]

?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样本入院后的FEV1、FVC、PEF三项肺功能指标数据接近,且均明显低于正常肺功能指标水平,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都得到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更加明 显,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时段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各时段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s)

?

2.3 临床不良反应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出现腹泻、头痛症状患儿各1例,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 VS 37.04%);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详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在对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的给药方式不但可以确保治疗疗效,而且对及时缓解和改善患儿症状、增加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常用的雾化疗法,以其易操作、见效快、安全性高,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对婴幼儿的疾病治疗,但由于低龄患者生理因素,不同的雾化驱动方式,在临床疗效上存在着较大差异[14]。

超声雾化与空气压缩雾化,是当前临床治疗小儿肺炎常用的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驱动方式将药液转化为雾粒后,再通过患儿呼吸道吸入直接给药,药物能够顺畅地进入患儿病灶,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和恢复肺功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低龄儿童的气管腔、支气管腔细微狭窄,纤毛的运动功能仍未发育完全,药液雾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药物疗效。而不同的雾化驱动方式,对药液转化的雾粒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超声雾化吸入,是通过超声波振动对药液进行雾化,药液雾化后的雾粒可达 Φ5-10μm,而空气压缩泵驱动的雾化疗法,则可使药液雾化后雾粒达到Φ3μm左右[15],通过对药物雾粒直径的降低,可促使药物更加快速有效地通过患儿细微的呼吸道,从而对病灶产生更加直接、有效的治疗[16];同时,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疗法还避免了超声雾化过程中对药液温度的影响,可以以更加恒定的温度令药液进入患儿细微的支气管、肺泡深处,充分发挥药液对靶器官的治疗效果[17]。因此,空气压缩泵驱动较超声驱动雾化的治疗方法,可对小儿肺炎患者起到更好的疗效。相关临床研究实践显示,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疗法相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药物起效时间更短,对患儿肺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佳[18,19]。

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统计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采用空气雾化吸入疗法后,样本在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上较对照组用时更少;FEV1、FVC、PEF三项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肺功能恢复情况更加显著;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更低(7.41% VS 37.04%)、治疗有效率指标数据显效优于对照组(96.30% VS 55.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时采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可加速患儿肺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且该疗法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药液雾化疗法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农技服务(2020年7期)2020-12-17 20:45:50
治斑秃
妇女生活(2018年12期)2018-12-14 06:43:30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