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梅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艺术课程的性质,强调“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美术教材中编入了很多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尤其为学生展现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教师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选择与渗透,为学生设计出多样且内容丰富且精美的美术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情趣。
一、两者融合的价值
第一,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视野观照美术课程,教学应努力突出美术课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成为美术课程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特意突出了“传统工艺”这一学习内容,并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明确要求。第一学段是“体验传统工艺”,第二学段是“学做传统工艺品”,第三学段是“传承传统工艺”,第四学段是“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分学段、分项目设计的“传统工艺”学习任务,分别对应“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在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地位。这一设计,从国家意志的高,度强调美术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教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感受工艺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理解中华传统工艺、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在艺术创作和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在理解文化意蕴的基础上,借助前人凝聚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来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其在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在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模仿和想象中借鉴象形字的造型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设计象形文字,指导学生大胆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文字的意思,巧妙地运用一种恰当的美术形式赋予汉字新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代象形文字的趣味性,又能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培植学生的审美思维。
第三,培养小学生人文素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且极富魅力。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来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传统文化,使其可以从更多不同角度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陶瓷艺术、青铜器与各种不同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识,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涵和魅力。如在“学做传统工艺品”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制作传统工艺品,使其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因此,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传承和创新在美术课程得到切实的渗透、感染。
二、有效融合的路径
(一)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美术教学
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讲,小学美术教材中很多编入的内容都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课时和课程篇幅有限,无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并没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还要精心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并寻找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帮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进行提炼,使学生可以深刻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
如在美术课程情境创设方面,可以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者感兴趣的素材,重视时令、节日、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元素的融入,如“诗情画意”“中国年”“本草的故事”等。结合文化、习俗等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再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生活中的線条”时,教师可以精心为学生准备敦煌“飞天”这一特殊形象和文化意义的相关内容。在为学生展示“飞天”壁画时,可以告诉学生在敦煌壁画“飞天”特殊形象的设计和所具有的文化意义。“飞天”主要指的是天上飞的“天神”,且其不仅仅指“神”,同时还泛指所有在天上可以飞和可以唱歌跳舞的“神”。代表的是古人对不朽世界的向往,每一个“飞天”形象都有着优美的体态与华丽的衣着以及唯美的动作,这些无不充满着活力。教师在为学生介绍“飞天”相关故事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理念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如通过探究体验,让学生通过对“飞天”形象的观察和探究,发现“飞天”是依靠哪种线条元素产生的动感,飘带与“飞天”动势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尝试运用各种曲线来构建出带有动感的线条,使学生可以了解如何用线条来表现“飞天”的动势。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飞天”所代表的文化思想中提炼文化理念,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所理解的文化内涵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如将“飞天”服饰中富有动感和代表性的装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由此,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的美术作品更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美术教学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也在持续进步。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对文化的积淀,决定了传统文化必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深邃的思想,且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必然也会融入很多先辈自身对文化思想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文化思想。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文化思想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体会,提高其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凸显出传统文化的“味道”。但教师在融入这些传统文化思想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并以美术艺术方法进行创作,通过不同场景、人物设计来塑造文化背景,从而凸显出传统文化思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四课“学构图”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在四年级时所学习的《论语》作为创作主题,让学生尝试进行《论语》中传统儒家思想的表达,以不同人物与场景构建使儒家思想“可视化”。如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主题来进行构图,让学生尝试利用图画表现出主人对来自远方朋友的欢迎和喜悦之情。如进行主人表情和动作的设计,并将其置于图画中“家园”前面,以喜悦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凸显出主人对远方朋友的欢迎,以此体现出主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情。
再如,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融合需注重其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进行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为小学生布置有关节日内容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任务,让小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传统节日中各种传统文化思想与内容的理解和观察融入美术作品创作中。例如通过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代表性装饰或饮食文化在美术作品中的融入,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也可以以“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作为创作背景和思想意涵来进行作品的创作。这些作品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开展各项教学内容传递的主要工具,教师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教材中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可以真实地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所存在的关联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独有的魅力。如为学生讲授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元素,并尝试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当学生真正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作品当中,才会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地的民间故事或不同艺术形式,为学生讲述京剧脸谱中不同色彩和服饰的含义,如白色脸谱多代表奸诈多疑。京剧中,白脸又分粉白脸和油白脸,粉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如曹操、赵高、严嵩等;油白脸,多为刚愎自用的狂妄武夫,如马谡、高登等。
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色彩的情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不同京剧脸谱的色彩运用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京剧这一“国粹”文化,使其逐渐深入了解京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内涵。再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第六课的“让剪影动起来”时,就是完全可以将皮影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皮影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作品创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较为喜欢的皮影戏角色或喜欢的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主角,并在纸上将其形象地画出来;其次,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自己所需要的人物形象,将其作为皮影戏人物主体;最后,引导学生使用皮影戏中的一些文化元素创建移动的皮影场景,并带领学生了解皮影戏中各种不同人物的特点,使用皮影戏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使用不同颜色颜料描绘皮影戏中不同人物角色,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学生必然会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下也会主动进行相关传统文化元素的搜索和研究。教师再帮助学生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如对皮影戏中人物角色的头部使用彩纸拼贴成为装饰画,充分表现出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喜爱,同时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将传统文化技艺融入美术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思想、理念与元素可以作为美术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相关技艺融入进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且不同地区所产生的传统文化也必然存在不同的技艺和特色。而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可以用于学生美术创作,使学生美术创作的方法更加多样。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相关技艺的运用方式和形成特点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美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了美术学科学习内容,分学段将传统技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分别有“中国画”“拓印”“印染”“剪纸”“编织”“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书法”“篆刻”“陶艺”“风筝”“民间玩具”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技艺融入美术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必然追求。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中,其将雕刻技法编入了教材,尤其是在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第四课“雕与刻的乐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剪纸艺术技艺方法中的“阳刻”与“阴刻”相关技法教给学生。教师首先可以幫助学生明确剪纸作品创作过程中“阳刻”与“阴刻”两种技法效果所存在的不同,并为学生讲述其中的方式和作品表现形式。如让学生了解“阳刻”是属于保留形体造型的线条,剪去或刻去线条以外块面部分,这一技艺所形成的剪纸图案通常只有线条。而“阴刻”则与“阳刻”相反,需要剪去或刻去形体造型的线条,保留块面部分,这一技艺所形成的图案通常为块面,依靠剪、刻之后的空白来进行形象的展示。当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技艺的不同形式和作品展现的不同效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一技艺来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如让学生画一座房子,并使用“阳刻”的形式来表现,选择将一种颜色保留,使房子造型线条得以描绘出来。而选择“阴刻”方式则是将房子线条进行留白,并用颜色将房子其他块面进行涂色,运用这种技艺方法所描绘的画面也会具有传统文化的美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内容本身代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艺术文化传承,在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的研究,要从理念、思想、文化元素与文化技艺等多个方面不断强化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