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吴晓懿(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
中国印章艺术源远流长,一方之地、红白之间,却展现出丰富的结构美、线条美、意境美。从战国至汉代的高峰阶段,到魏晋宋元年间的衰微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流派林立、力达全盛,又到民国时期的鼎盛延续、名家迭起,到当代篆刻的各出新貌、百花齐放,不觉间,中国印章艺术三千多年的历史就这样走过。岭南之地,地美人博,其印史起始于秦汉,胎息于秦汉玺印,独树一帜。数千年间,岭南地区才人辈出,他们或承袭秦汉印章精髓,或注重锐意创新、突破前贤,在岭南印坛中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功绩。
返璞归真才是根本。不想活得太累,那就用“真实”来为自己减负吧。为图一时之快,一时之利,出卖真实,换回无穷无尽的负累,这笔账,很可能是赔本的(最终把做人的信誉也弄丢了),可得想清楚、算仔细了!
Dr. Howard Kelly was one of them. When he heard the name of the town she came from, he went down the hall of the hospital to her room. He 4)recognized her at once. He decided to do his best to save her life.
清代是金石学和篆刻艺术的全盛时期,衍生出各种新的篆刻风格与流派,篆刻名家亦是层出不穷。顺德地区位于广东省南部,是珠三角广府文化的腹域地带,自古商业繁荣,人文昌盛,文教鼎盛。在岭南印史上,顺德地区曾孕育出大批能人,其印艺之显赫、印作之精湛,印学思想影响之深远,非岭南其他地区可掩之。
清初经学大师顾炎武等人崇尚汉经学,倡导“求本证源”的实证方法,影响了考据学与金石学的日渐兴盛,进一步带动了文字学的发展,影响到书法篆刻界的取法、运刀等方面。然清初粤地战乱不休,朝代更替风暴不断,广州城经济文化深受重创,岭南地区篆刻之风低靡不振,印人印作流传不多,印学资料遭到毁灭,史籍中有记载的印人数量不多,顺德印坛亦受到相应的影响,在这乱世之中,明末清初的陈恭尹成为顺德印人中的大家。
根据色谱分析条件,绘制出叶黄素标准曲线,具体见图1。线性回归方程为y=1.348 4x-0.174 9(R2=0.999 5),叶黄素标准品浓度在 0.5~50μg/mL 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014年12月20日,金正日逝世三周年当天,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高高拥护金正日将军》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公开了金正恩在当年11月底登上白头山的画面。
黎简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诗赋文,擅于书画,兼工缪篆,并以范铜为印。乾隆五十四年选为拔贡,后不赴应试,在乡为塾师,闲时专心于诗、书、画,潜心修学,不问功名,博览群书,一生未出仕。在诗、书、画创作方面,黎简可称得上是一位奇才,加之其篆刻师法秦汉,极有造诣,自成一家,故有“四绝”之称。黎简的篆刻,深得汉印之精妙又富有个人意趣,深受时人喜爱。黎简生平好友不少,与谢景卿、李文藻、张锦芳、邱学敏等金石学者互为好友,与谢景卿更是患难之交,关系密切,亦师亦友。受谢景卿等人的影响,黎简印艺日渐精益。
图1 恭尹印章
图2 元孝
图3 独漉
乾嘉时期,朴学之风兴盛,加之金石学的兴起与推动,直接影响到碑派书法的发展,众多著名学者精于训诂、考据、与金石文字之学,同时深谙印学,潜心篆刻,使得粤地印坛之印风、印学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时更有不少外地学者如翁方纲、尹秉绶、阮元等人入粤任职并大力提倡朴学,影响了一批文人士子加入金石文字学行列,篆刻艺术随之兴旺,大量杰出印人涌现,岭南篆刻进入新的高潮。此时粤派印风的开创者——谢景卿的出现无疑是岭南印坛中的浓墨一笔。他所开创的“纯正典雅”印风发展成为“粤派”印学的新风貌,其影响之深远,使顺德地区印坛印人对其篆刻大为推崇,继起者众,以黎简和尹右二人为突出代表。
黎简(1747—1799),字简民,自号二樵。黎简之心,不在名利,加之其性情正直不阿,较为自负,世人目之为狂。本人曾在《寄周编修书仓诗》中写道:“狂简疏狂也从容,自矜柔翰劲于风。一时脱帽传张旭,直似横刀揖董公。”②所著颇为丰富,有《五百四峰堂文钞》《药烟图词钞》等留史。
陈恭尹博学好古,工书法,其隶书为独步清初广东,当属当时第一隶书高手。书法之外,陈氏诗文造诣不凡,成就不俗,与清初梁佩兰、“广东徐霞客”屈大均被世人合称为“岭南三大家”。闲时陈氏以篆刻遣兴,又广交各地友人,与来自不同地区的著名印人交往密切,自身视野日以开阔,治印水平亦是渐入佳境,日益精湛脱俗。康熙二年,陈恭尹刻“安乐窠”“怀古田舍”两面印。民国东莞印人邓尔雅见此两面印后,在《陈独漉先生刻印》一书中对其赞赏有加。同时赋诗云:“遗老前明有屈梁,印人吾邑又张黄。不图独漉黍离感,也入区区花乳章。诗盟自古有部落,何况幽怀感海田。别爱陶家题癸卯,不殊永历若干年。”①此外,陈氏的一些文书中钤有其部分不知是否为本人所作的自用印和字号印,印中气息一反明人,风格典雅纯净,实属难得。如其所书《木棉花诗》中钤有自用印“恭尹印章”(图1)、“元孝”(图2)及字号印“独漉”(图3),前一方印无明人之风气,为仿汉之作,章法中可见沉稳,线条朴厚,纯净典雅。“元孝”及“独漉”所用笔法出自元人,笔画飘逸而不失劲力,为岭南印坛留下珍贵的参考资料。
黎简生前无印谱存世,自用印章却是相当丰富,其书画创作中印章数目达120多方之多,多为姓名印或闲章,印材亦是取材广泛。黎简多才多艺,治印多师法秦汉,又加以隶书、各类金石文字入印,形式丰富多彩,作品淳厚苍雄,意格甚高。在秦汉印法的基础上,黎简对章法中的疏密变化处理巧妙,能够根据文字笔画多少编排布置,繁简挪让,疏密有致,又或是在朱白文中布局,精妙绝伦。“有此伤心人”(图4)、“吾游心于物之初”(图5)等印仿汉印凿法,印面布局适宜,刀法刚猛有力,线条苍劲峻峭,洒脱利落,直叫人拍手称快。
精密度和回收率参照韩秋珍、陈璐莹、刘亚攀等[20-21]的方法,采用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选择常见的浓香型和兼香型两个不同香型白酒酒样及乙醇进行三氯蔗糖检测试验,成品白酒1、白酒2和乙醇3的三氯蔗糖含量均为未检出,并向两个样品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0 μg/L、400 μg/L的三氯蔗糖进行回收率实验,重复测定2次。共6组平行,12次检测,结果表明,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2%,且回收率均在85%~105%范围内,所以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图4 有此伤心人
图5 吾游心于物之初
“三绝”之外,黎简篆刻也极有造诣,尤其能范铜为印,铸印技艺突出。有论及自身铸印诗一首,诗题中所云可一证黎简对自身铸铜印艺颇为得意。其另有正方体六面铜印一方,印文三面用以白文,三面用以朱文,具体为:朱文“黎简之印”“石鼎道士”“小子狂简”,白文“简民”“其狂不可及”“简民”(图6)。此印虽与他其他印风格不同,但风格多样,刀法厚重,线条沉雄,难得一见。马国权于其书谓此:“铸后复加补刀,或庄重或古秀,各具其妙。”③
图6 黎简之印、小子狂简、石鼎道士、简民、其狂不可及、简民(六面印)
黎简在篆刻上的成就虽未能与其诗、书、画般广为人知,但他以自身独有的艺术品格,成为声明远播岭南地区之外的有清一代名家,影响了后世许多印人。在他与谢景卿的影响下,顺德地区出现了另一位印坛奇人。
尹右(1756—1835),字启宗,号青乔。尹右生前精研金石碑版文字,常为其舅郭适画作钤印,现存郭适的许多画作中钤有尹氏亲制印作。尹右治印以秦汉为宗,却又变局汉印,与谢景卿、黎简在清中叶并称,鼎足而三。
尹右篆刻得黎简亲授,印艺造诣极深,所刻宛若汉印出土,难辨古今,不分伯仲。尹右尤以铸印红极一时,留名印林。其印取法各家,秦汉之私印、凿印以及元代押印都在其取法范围之内,观其印作,朴厚中可见不拘,别具一格,生动活泼。如他所作的“遂之小子”印(图7),印面布局巧妙挪让,大小配合有序,篆法构图相融相衬,为一众时人之所未能及。“温遂之”(图8)“遂之戏黑”(图9)等印中,笔法变化多端,或渊穆浑朴,或古朴苍莽、方圆交错,虚实相辅,笔墨兼有,给人以不经意之感,却又富有趣味。此外,尹氏善花卉,其印“尹让私印”(图10)为鸟虫篆意,笔画流畅婉转,恣肆,堪称佳作。
图7 遂之小子
图8 温遂之
图9 遂之戏黑
图10 尹让私印
清代后期的岭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广东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等日益密切,加之收到皖浙篆刻流派影响,岭南篆刻日渐成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经历了乾嘉时期的金石学中兴,晚清岭南印坛开始提倡回归朴质,复古开新的风尚。大学者陈澧在一众印人中脱颖而出。他以秦汉为宗,以“古茂浑雄”为尚,衍生出以东塾学派为主体的“东塾印派”。其本人身体力行,印学思想影响甚远,开启了岭南印学的新风向。顺德地区印人李文田、李阳自然也受到其印学思想的影响。
尹右篆刻得心应手,意趣深厚,备受瞩目。卢子枢称:“乾嘉之间,吾粤以刻印名者,首推谢、尹,而尹由胜于谢也。”由此可见尹氏之篆刻虽深受黎、谢二人之影响,但却有胜其二人的美誉。其印存中所展现的气息,使得谭亮谓之曰:“其制作渊穆浑朴,直逼汉人。虽善如《十钟山房》《吉金斋》《秋晓庵》,亦直拟为两京遗制而收入谱中。”④
李文田(1834-1895),清代著名碑学家,字仲约,号若农。李文田自小有“神童”之称,年少得志,迅速步入官场,却并不热衷名利。生时勤学苦读,博览古今,学问渊博,又深谙金石碑帖、书版之学,是清代后期的碑学名家。研学之余,偶作数印,时有佳作。后人为之辑《李文田印存》以传世。李文世本人所藏所作较为丰富,有《和林金石录》《元秘史注》《西游录注》等著作。
在该切换过程中,在网发电机台数由4台增加至6台,推进电机M1-M4输出功率由额定功率占比20%提高至50%,设日常负荷保持不变为5 096 kW。设工况2时在网运行发电机为G1、G3、G5和G7,第130 s发电机G4和G6并网,第145 s时4台推进电机M1~M4功率由880 kW升至2 200 kW。
图11 斯硕世宝
图12 三万轴楼图书
李文田之外,顺德地区又见古印之大成者李阳。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号独漉子。受家风影响,陈恭尹自幼便开始勤习诗书,潜心向学。后因战乱出逃至他乡,又于永历十六年潜居家乡归隐不仕,潜心发奋读书十余载,后以遗民身份终老,成为“北田五子”中的一员。
李阳,清金石学者,字药洲,号若舟。李阳对古印的兴趣,应为受陈澧《摹印述》影响,使其深研于此并运刀实刻,打下扎实的印学基础。道光年间他摹刻汉铜玉印多达上千方,排成十六卷《汉铜印原》,官印、私印兼备,皆为仿古之作。后又辑成《秦汉三十体印证》四册、《印证》二册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秦汉三十体印证》谱中三十体秦汉玉铜印,皆钤有参考之印,其对古印之认识、实践可见深刻。印谱有《药洲印谱》二册,流传千古,大放异彩。
李文田能书善画,其书法,集汉、魏碑刻于一体,笔力雄健,古意浑厚,堪称大家。其自创的碑派书法,为粤地书坛做出重要贡献。李氏生前十分尊崇陈澧,受其《摹印述》的影响,李文田治印以缪小学之篆为根本,注重印章的用字、篆法,用刀切冲相间,线条方折圆润俱善,所刻雅致静穆,古气自得。观其所刻,“斯硕世宝”(图11)、“三万轴楼图书”(图12)等印,印中有书,运刀自然,不拘一格,却又清新脱俗,富有书卷气,可一窥其深厚的金石学问与篆隶之学基础。
观其所刻,古意醇厚,佳制独绝。尝曰:“汉印沉邃坚密,度越绳墨,奇形离合,数意兼包;分布字势,类出茧之蛾;结画于间,似闻琴之鹤;抽丝散水于笔下,猗刀较尺于字中……”⑤其纯汉铸作“黄子高印”(图13),线条苍古浑厚,刀法老辣,印力深厚。四面印“陈子韬泽、任斋鉴赏、任斋、志在流水阁珍藏”(图14),朱白兼用,都是承汉之作,沉厚蕴藉,深得古人之意趣。
式中:P(z)是繁殖循环初始模,各高度均有其对应的初始扰动场;ω是控制初始扰动模大小的调整系数,文献中取为1;E(z)是24 h控制预报的各层均方根误差;R=(ri)N是[-1,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N为区域总格点数。
图13 黄子高印
岭南印学,源远流长,顺德地区作为岭南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历史上涌现出大量杰出印人,成为岭南印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为中国的印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明入清,清代成为岭南篆刻的鼎盛时期,篆刻艺术走向锐意改革与创新的创作道路。而此时的顺德地区治印能人备出,他们的印学思想影响远传岭南地区之外,推崇、继起者亦是众多,为近现代岭南篆刻奠定了厚实的印学基础。在他们的基础上,民国及其后期广东篆刻名家迭起,各流派林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境界。
图14 陈子韬泽、任斋鉴赏、任斋、志在流水阁珍藏(四面印)
注释:
①黄大德:《邓尔雅年表》,《邓尔雅书画印集》第105页,澳门艺术博物馆1999年版。
②张文勇:《黎二樵谢里甫画艺研究探索》,《黎简谢兰生书画》第9页,广东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1993年7月初稿。
③马国权:《广东印人传》第9页,香港南通图书公司1974年版。
④谭亮:《尹右印存·序》,1962年辑原拓本。
⑤李阳:《汉铜印原·自序》,1839年辑原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