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

2022-12-14 03:23许三强周念学张攀贵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1期
关键词:驳岸滨水规划设计

许三强,周念学,张攀贵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0 引言

城市滨水区域的公共空间是由城市水域和陆地组成的面向市民开放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公共活动区域,是同水体紧密相关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及空间要素之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稀缺的公共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集聚、交流、交易、驻留、观赏、娱乐等活动空间场所,并兼具景观、生态、文化及商业价值。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整合城市诸多活动功能,在带动区域商业和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水文化新的延续。

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过度的开发建设导致城市滨水区域水滨的破坏与侵蚀。城市内部航运衰败,大部分工业迁出河滨区域后,留下半遗弃的工业用地,阻隔了城市与水的直接联系。城市滨水区域的功能逐渐丧失,城市开展建设和城市滨水空间构建发生了断层。更新规划为城市恢复滨水空间提供了一剂良方,伴随着高品质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经济、文化和景观等方面的贡献日益加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空间类型,已成为居民公共生活的理想容器,而居民的公共生活也成为这一容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城市大幅更新推动下的城市滨水区规划在稳步向前推进的当下,设计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城市更新的滨水公园、慢跑道等设计中着重于景观的外在形态,却忽略了场地的实际环境条件和区域人文特色以及场地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各分区形式与功能简单、区与区之间功能衔接较为薄弱、无法很好地针对不同地区特征与主题来设置。海滨公园景观与其周边联系不够密切,周围交通状况较为薄弱,构建而成的滨水公共空间地广人稀,城市居民与滨水公园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导致资源的二次浪费。以滨水区域空间规划设计产生的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设计原则(见表1)。

表1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规划设计策略

现阶段如何解决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中的问题,是城市更新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空间环境的5个要素:道路、边缘、节点、地标和广场。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城市的空间节点,也涵盖了这些景观元素。

2.1强化城市与滨水空间的整合设计——人与空间的对话

市民活动作为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构成其人文特征、价值导向的基础,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应该更加注重市民的需求与作用。诚如C·M·迪西所言,规划设计的目标并不在于制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工艺品,而在于制造出符合人的行为要求的情境。在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滨水空间属性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和滨水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人际交往的距离直接影响到滨水空间各个功能区块的空间规模,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以及公众距离4种,0~0.5m是亲人、爱人之间的距离;0.5~1.2m是朋友之间的距离;1.2~2.0m是社交时人们之间的距离;4.5~7.0m是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为L=3.0m,交流谈话的距离为L>0.7m。对于滨水景观区域的观察角度和尺度来说,45°仰角(D/H=1),观赏空间环境细部的最佳位置;当仰角处于27°时(D/H=2),对于景观事物的细部和整体性都能进行很好地观察;当仰角处于18°时(D/H=3),能够感受到非常清晰的主体对象,即周围景物作为背景呈现(见图1)。对于人的休闲行为模式来说,根据调查400~500m通常是最适宜休闲散步的距离,也就是连续步行的时间不超过30min,在规划设计中要把控区域尺度,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步道并设置相应的休憩节点,利用滨水的带状活动空间形成较为分散的小组状态。

图1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景观观测尺度

设计过程强化城市滨水景观功能与空间的多样性的人文需求,以自然生态用地修复为前提,适度发展商业、旅游娱乐、文化休闲。要求通过对建筑、广场、堤岸、道路、绿地等各种功能空间形态的平面及立体设计整合,创造富有韧性和弹性的城市滨水空间。滨水空间从总体上可分为不同的主题区段,活性化利用场地现有的资源,并引入各种文化娱乐元素来激发空间的活力点,打造多样的空间体验。规划和设计完整的慢行网络,使城市滨水空间回归到“行人”自身,为居民提供更多靠近海滨区域的通道;在滨水区入口附近设置开阔草坪活力区,水道设置码头打通水上交通,重建滨水区动线网络,打通城市与水滨的功能联系,进一步加强社区凝聚力,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机会,赋予城市新的更新试验方式(见图2)。

图2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规划设计效果

2.2优化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形式——生态设计与空间的对话

城市生态的滨水空间设计其本质是水生态的修复与环境景观设计的交互,优质的水环境和生态驳岸形式结合功能化的景观布局形式,形成了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设计与空间的对话,本章节着重介绍生态驳岸形式与景观布局的结合。

城市滨水空间传统的硬质驳岸存在着诸多弊端,隔离了水岸生态系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尤其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物产出)受到影响。破坏了水岸生态过渡带,造成河流渠道化、湖泊池塘化;破坏了河岸带、湖滨带的自然风貌和生态景观。现阶段,在无特殊硬化防护的城市滨水驳岸段,规划设计希望以生态自然的形式还原滨水驳岸的自然效果,通过运用如生态植被袋、环保椰纤维植生毯、蜂巢格室、植生混凝土、生态格宾石笼等护坡技术,在不同区域筛选适合的生态恢复技术,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实现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再修复。

城市滨水空间在复建生态自然驳岸的基础上与空间功能对话,运用景观设计手段实现滨水的自然景观与陆域界面的有效功能连接。结合生态环境设计平行于滨水空间的漫步道;结合驳岸的韵律与尺度设计局部放大的观景区和休闲广场区;结合休闲漫步道,部分区域向滨水区域悬挑,设计探出水面的临水平台或临水构筑物;景观亲水部分可结合阶梯状的驳岸绿化嵌入硬质台阶或硬质平台,形成下沉式的亲水台阶与亲水平台;整体滨水空间设计也可控制高差,在滨水区域实现交错重叠的滨水平台或滨水廊道。滨水区域生态景观与陆域空间界面处理的类型手法(见图3)。

图3 城市滨水区域生态景观与陆域空间界面处理效果

3 结语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环境的建设营造,而城市滨水空间承载着人类生活、交往、出行、节庆等一系列活动,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有生机活与力的地方,也是形成一个城市特色景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充分尊重原有城市场地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功能杂糅的多元交通组织设计策略,在生态持续和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使景观空间形成城市滨水空间各个元素协调共生,从而为新时代城市滨水空间建设与开发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驳岸滨水规划设计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浅析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