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生态公社”的思考
——以科兴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设计为例

2022-12-14 03:2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崔杨波苏晓琛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兴产城产业园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崔杨波 刘 旻 张 迪 苏晓琛

1 方案概况

科兴是专注于疫苗产品研发与生产的生物医药企业,秉承“为人类消除疾病提供疫苗、为全球共谋福祉益道同行”的使命和责任。通过为其营建集研发、生产、质检等于一体的多平台开放共享园区,在承载技术攻坚与产品落地的同时,为工作及生活于其中的员工提供理想聚落(见图1)。

1 科兴生物医药产业园鸟瞰效果

业主诚邀设计机构以工作营的方式进行探索,此过程中提出“产城生态公社”理论原型及与之匹配的概念方案,虽未能落地,但关于此间的设计与思考与大家分享。

科兴生物医药产业园拟建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生命科学园,比邻城市枢纽与多个科研机构,占地6万m2,总建筑面积10.5万m2,主要承接企业的生产研发和总部办公等功能。

2 城市关系与策略定位

2.1 产业园的代际更迭

1)v1.0工业封闭厂区——超级尺度、孤立封闭、配套完备。以生产要素和经济建设为核心,远离城市中心,占地庞大,厂区与城市空间相互割裂,仅承担城市单一的生产功能,但内部配套完善,是内向型自给自足的封闭厂区。

2)v2.0产业集群单元——产业集群、技术孵化、单元模块。以科技研发和技术引入为核心,注重产业集群,强调企业孵化,空间规划主要采用以销售为主的独栋布局模式,在街区维度上进行单元化复刻,功能相对单一,空间较为同质,依赖城市自然环境与公共配套的调剂。

3)v3.0生态服务园区——分工细化、产业服务、绿色生态。以生产服务和产业协同为核心,分工精细专业化,金融、物流、商务等衍生性服务向制造业积极聚拢;将绿色引入生产,与自然环境融合,最大程度地实现园区附加值,提升入驻企业的形象,但受限于大面积绿化要求,选址脱离城市,郊区化严重。

4)v4.0产城生态公社——产城融合、全生态链、交互社区。以产城融合和闭环生态为核心,主动削弱与周边城区的空间界限,将城市资源与影响引入产业园区,通过多样化功能布局与复合灵活的空间样式,呈现开放共享的闭环产业生态链,形成可自我维系的生态化系统,多维度回馈城市的公共价值(见图2)。

2 产业园的代际更迭

2.2 生产与生活

在调和产业园区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时,为避免产业郊区化,应促进产业单元与城市生活相融合,在制定高效集中生产单元的同时,对内建设人居化的科研环境和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对外强调公共关系,注重企业与公共场所的联动,积极承担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职能,重塑职住一体的新“大院”模式,确立产城融合的设计观,在策略定位上形成生产要素与服务增量的功能闭环(见图3)。

3 产业园内环境效果

3 功能锚定与空间适配

3.1 生产单元

生产单元作为产业园区的支撑和载体,是实现产品落地的基础功能类型——自成系统且不可再分,也是产业的底层空间,基于生产与工艺要求,原型的构建要通用兼容,单元的组织要集约高效。

以科兴产业园概念方案中的生产单元为例,第一步构建产业空间原型,确定生产类别和工艺要求,在遵循通用兼容原则下,结合功能诉求,归纳出原型的要素与尺度,空间要规整灵活,能高效率满足生产要求并适应不同工艺方式的转换;第二步组织生产流线,应严格遵循集约高效原则,总体布局集中、分区明确,在流线上便捷直达,独立成环。

设计中的生产单元由4部分组成:①空间方正完整的生产车间可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②允许切分的暂存库根据使用情况灵活配置;③“共享公用+专项配套”的交通设备带既可节约投入,又能满足工艺要求;④缓冲对接的辅助用房在功能上为生产提供服务,在空间上过渡与分隔洁污区域(见图4)。

4 生产单元

3.2 研发模块

技术革新与创新驱动是当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园区的功能规划中,以生产单元为载体,设置研发模块,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进行弹性加载,从而与生产单元灵活组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企业孵化平台。以科兴产业园概念方案的研发模块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1)搭建研发空间模板 基于对科研基本功能的格式化整理,归纳空间模板的要素与尺度,向上匹配不同规模诉求的拆分,向下兼容不同研发场景的使用。

2)开发加载场景工具 每个研发模块均能通过加载不同场景工具实现功能的快捷转换,由固定的基础与更换的模组两部分组成,通用且覆盖的服务夹层是支持基础,快速装配化的配件与模组是空间限定。

3)平台汇聚规模效应 结合多样化的科研模块,联合集中布置的服务大厅与综合配套,汇聚小微众创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平台优势(见图5)。

5 研发模块

3.3 间隙场

产业园是生产(生产单元与研发模块)与生活的集合体,其中生活空间塑造应以人为本,重视环境氛围和空间感知,此处引入“间隙场”的空间概念,以适配交互共享的功能诉求。

间隙场是介于不同使用限定间的场所,功能多样且空间复合、边界模糊且层次渗透,其出现具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是对粘连过渡空间的再次利用,适宜营造开放共享的交互环境。

以科兴产业园概念方案中的“间隙场”为例,存在4种表达方式。

1)交通型间隙场——立体动线,组织主要(生产单元)与次要(研发模块)限定场所之间的空隙动线,横向维度承接生产功能,链接研发空间;纵向维度组织人流交通,分层叠合功能。

2)感知型间隙场——渗透天井,立体动线与主次限定场所的二次空隙,垂直贯通、引入光线,补强了空间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3)生态型间隙场——调节中庭,次要限定场所之间的空隙,引入绿色植被,改善空间氛围,调节微气候环境。

4)维护型间隙场——阻尼边厅,限定空间与围护幕墙之间的空隙,是介于室内活动与外部环境的空间“阻尼器”(缓冲区),起到调节局部体感的作用,是被动式空间节能手段(见图6~8)。

6 间隙场

7 立体动线+渗透天井+调节中庭

8 阻尼边厅

综上所述,产业园内存在3种主要功能空间:生产单元为主体,研发模块为从属,交互间隙为缓冲(见图9)。

9 空间关系

4 “产城生态公社”的特征呈现

4.1 空间复合态

新的“产城生态公社”是集产业生态、社区生活和绿色环境于一体的复合园区,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促进了产业、城市、自然三者间的相互融合,此种叠加态也是未来产业园的第一大特征。对科兴产业园的设计方案来说,除产业园核心功能——生产、研发、交互外,还集合企业文化基站、城市共享客厅、办公生活集散地等空间,多样的功能与完善的配套支撑复合灵活的园区综合体。

4.2 产业生态链

新的“产城生态公社”是集孵化、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可持续化全产业链园区,是具有自我维系的产业生态系统,故在功能和空间的配置上,不能忽略除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要素,因为只有形成往复循环的生态链,才能自行维系产业生机,这是未来产业园的第二大特征。

4.3 共产公社性

新的“产城生态公社”是共同生产、共同科研、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共产化社区,这是未来产业园的第三大特征,只有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对设计进行正确判断与取舍,帮助企业形成自身的集体意识,进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见图10)。

10 产城生态公社

猜你喜欢
科兴产城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天津科兴蔬菜研究所
科兴新冠疫苗对印尼医护保护率94%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科兴疫苗接连获批“紧急使用”
第二针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