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延展空间研究
——以科兴社区为例

2022-12-14 03:2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杨波李孟书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绿色空间社区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建筑设计研究院 崔杨波 李孟书 刘 健

1 绿色设计与复合社区

1.1 绿色设计的价值观

当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与国家战略,当绿色健康成为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绿色设计不能片段化停留于行业标准里的某项评估,其既不是各种新技术的叠加态,也不特指某种设计方法与潮流,其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多维度、多要素的特征。绿色设计应以一种普适的价值观,融入正向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中,成为时刻影响建筑师设计决策的思维习惯。

“绿色延展空间”研究不应局限于对其技术措施的落地与改进,而应侧重于此类空间在整个正向设计流程中的发生、适配与拓展,原因在于设计决策带来的价值远大于技术方案。

1.2 后疫情时代下的复合社区

后疫情时代来临,维系城市的弹性系统需要更多的韧性空间与更系统的网络层次,其公共节点也将被下放至功能单一的城市住区中,因此需重新思考居住社区能否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生态”,家的定义也将由“单一居住”升级为“复合社区”。本文希望通过设置“绿色延展空间”来回应社区内日益增长的配套功能诉求。

2 绿色延展空间

2.1 响应地域气候条件

科兴社区项目所在地位于寒冷地区,冬季较长且气候寒冷,夏季气候炎热,春秋短促,年温差变化大且多风沙,故应保障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兼顾夏季通风与遮阳。针对气候条件,设计应以延续过渡季为出发点,缩短冬季的冷冽与夏季的焦躁,延长春秋的舒适体感。

2.2 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绿色设计离不开使用者对空间的理解与利用,在满足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设计师应引导健康的生活行为,从而定义新的空间使用方式。

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尽职工作的保障,故应减少对室内人为环境的过度依赖,增强对室外环境的感知与调整,鼓励人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直射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开敞的视野。在设计策划中应尽可能提供与自然全天候接触的空间环境,将室内使用功能延展至室外,同时将室外自然环境延展进室内。

充分利用建筑露台、屋顶、檐廊、中庭等延展空间,提高其使用频率,使其不再只是主空间的附庸,而是人们活动的目的地与场所,是向往与留恋之地。

2.3 用能分级与空间定位

舒适性是人对空间使用的基本要求,保证适宜的体感环境与能耗标准密不可分,不同使用功能与停留时间均影响空间的用能负荷,设置绿色延展空间的初衷便决定了其为低能耗场所,为避免与舒适环境诉求的矛盾,可依据用能标准确定适合延展的空间环境。

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居室、办公等)应满足功能使用舒适性要求,服务空间(辅助、交通等)则可适当降低舒适程度,进行空间扩展;相较于长时间停留的区域,快速通过、间歇停留的区域对热舒适的敏感度较低,亦可作为绿色延展的主要场所。

在空间定位上,绿色延展空间作为主要使用空间的延伸,承担对舒适性要求较低的部分,在功能序列上往往处于起始两端或内外边缘,在相对集中布置的高舒适区与室外自然环境之间,绿色延展空间可充当不利环境气候的“阻尼器”,是被动式的空间节能方式(见图1)。

1 延展空间的判定与整合

2.4 确定室内外边界关系

北方寒冷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冬季防寒、夏季防热,为维持建筑主要使用空间的舒适度,必须采用机电设备耗能调节,故在设计绿色延展空间时需明确其室内外关系。若为延长绿色延展空间的使用时段而在非必要时持续供暖降温,以维持最低舒适度要求,则本末倒置,耗工耗能。

北方寒冷气候区的绿色延展空间设置不应以暖通空调为主要手段,其更依赖被动式绿色方案,仅从自然环境的连续性看,延展空间应归于室外部分,其本质是将部分高耗能、高舒适的室内空间进行置换,通过压缩用能区域,设立室内外“阻尼器”(缓冲区),既增加空间层次,也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交融的适宜场所。

介于室内外的延展空间,局部小环境“气候调节舱”的首要任务即延长过渡季的舒适体感,而非覆盖整个使用时段,逆转时令;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能遮风挡雨,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空间(见图2)。

2 气候调节舱

3 科兴社区案例

3.1 先生活后生产的企业文化

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区,周边配套相对匮乏,作为企业为员工建设的第一座公寓,针对公寓与公服植入相适宜的“绿色延展空间”,鼓励公共交往与共同生活,提升企业文化形象,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生产氛围(见图3)。

3 鸟瞰

3.2 重结构与轻结构

社区公寓组团采用创新型的混合空间结构原型,即由两种不同结构共组的空间体系,主体部分采用大空间重结构,附着部分采用小空间轻结构。

重结构居住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消传统剪力墙,以此获得较大的柱网空间,在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灵活适应未来功能的布置与改造,结合交通核布置的剪力墙也能为主体提供一定强度的支撑。内部采用SI分离体系将建筑支撑体、填充体和管线完全分离,以提高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成熟的机电方案与围护热工更契合住户的使用习惯。

公寓外层附着轻量化的刚性结构——轻钢框架,通过拉索铰接于主体结构之上,作为既有居住功能的绿色延展空间。拓展是对主要使用功能的补充和延续,其在室内活动空间基础上提供与外部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将传统的人居功能延展至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启和调控方式,以适配不同的生活场景。起居室外的绿色延展空间既是观景晾晒的功能平台,又是客厅生活的延伸,如儿童活动的游乐场、妈妈的瑜伽室、爸爸的小茶室,设计充分利用外扩空间使家人的联系更紧密。

绿色延展空间可随着轻钢框架的布置进行衍生,上至屋顶活动平台,下至入口连廊雨篷,在主体结构外形成空间“阻尼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局部的气候调节,延长过渡季的舒适体感,是被动式空间节能手段。

基于小空间轻结构的集成化与装配化特点,住户可选择不同单元模块以满足自身使用需要,在同一框架体系内,通过模块更替实现多种轻空间单元的组合变化。同时,轻结构丰富了立面的空间层次,避免了传统装饰饰面的使用,形成真实且富有空间感的建筑立面(见图4,5)。

4 立面空间化

5 重结构传统居住功能+轻结构绿色延展空间

3.3 绿核生态球

相较于传统住区,复合社区的最大特征为可容纳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受限于住区功能定位与成本控制,选择植入低能耗、轻架构的绿色延展空间,以增值活动场地的面积,附加社交环境的质量。

在冬季,生态球通过ETFE膜形成不耗能的阳光房温室,利用建筑散热提升温度;在夏季,生态球通过可开启模块,配合雾喷系统,利用拔风效应进行自然通风。作为社区活动的“气候调节舱”,绿色延展空间为住户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室外场地,延长了全年人们在室外活动的时段。

绿色延展空间结构以单体和联通2种生态球的形式独立自承重存在,其结构体系由三角形结构框架、ETFE气枕、六边形金属固定框共同组成,其中结构框架以不锈钢节点焊接竹钢插板构成,ETFE气枕和金属固定框则采取一室多囊的方式,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进行热调节与控制(见图6,7)。

6 绿核生态球

7 生态球内的绿色健康生活

项目将延展的绿色空间以绿核生态球的形式植入社区4个公共场所:与健康中心的下沉庭院相结合,形成户外运动的自然氧吧,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图书活动的层叠平台相结合,建立适配“全方位生活生态”的科兴大学,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与餐饮中心的户外凉亭相结合,提升就餐环境,树立主题形象,延长运营时段;与幼儿园的家长接送区相结合,形成寓教于乐的植物乐园,激发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见图8)。

8 绿色延展空间

球体象征庇护人类安全的屏障,联通球体寓意打破隔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兴作为疫苗研发企业,在后疫情时代,选择绿核生态球空间原型以表达社区自我保护与邻里互联共存的关系,项目自身具有特殊性。

4 结语

绿色延展空间的形式并不重要,其仅是一种景观手法或节能措施,更是以“绿色”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在正向设计逻辑中产生的决策,是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对节约型社会的最大化价值创造。

猜你喜欢
绿色空间社区
绿色低碳
社区大作战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