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下沈阳市工人村的转型发展

2022-12-14 03:23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周梓卉李振兴石铁矛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1期
关键词:铁西沈阳市工人

文/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周梓卉 李振兴 陈 红 石铁矛

1 沈阳工人村的历史沿革

住宅建筑的形态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同时受当时的国家政策等方面影响。1949年至今,沈阳市工人村的发展变迁经历了形成期、辉煌期、衰落期、转型期4个阶段。

1.1 形成期

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期。1952年,在“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城市建设方针的引领下,沈阳市开始建设铁西工人村和三台子工人村,以满足工人的生活需求。该阶段的工人住宅多以简单、经济、实用为主,工人村围合式组团的空间设计可有效控制边界,满足工人的心理需求。

1.2 辉煌期

1952—1957年,沈阳市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迅速恢复生产,大力支援全国。大量的投资、遍地的工厂使其成为我国工业的脊梁。

为保证大量工人的日常生活,在铁西工人村陆续修建了160多栋工人宿舍楼,此后,其他企业在该村附近建设工人宿舍,共计近万户家庭搬入工人村。1956年,陵北工业区三台子工人村与大东工业区和睦路工人村开始投入建设,成为20世纪50年代建筑民族化风潮的典型。60年代初,形成沈阳铁西、三台子、和睦路三大工人村。此时,工人村成为当时最豪华的住宅小区,代表了沈阳市工业的辉煌,是一代沈阳人的回忆。

1.3 衰落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许多国企受到冲击,大批工人下岗,曾经辉煌的工厂逐渐破败,“下岗一条街”成为工人村的新外号,工人村的地位一落千丈。

1.4 转型期

2002年,为使老工业区走出困境,沈阳市政府提出“东搬西建”政策。拆除原有的2,3层苏式住宅,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高层住宅,并在其旁边建设工人新村。2012年,工人村被列为工业遗产类历史风貌区:在铁西工人村建设工人村生活馆,真实完整地再现昔日劳动者的生活场景,成为铁西工业进程的重要历史见证;三台子工人村提出建设“工人村保护区”,打造高品质宜居示范区,赋予片区新活力;和睦路工人村陆续被开发商拆除。

2 沈阳工人村的转型

2.1 现存矛盾

2.1.1 空间规划形态与居民生活品质

早期的工人村住宅为典型的苏式建筑。苏式建筑强调院落的围合效果和秩序感,忽略了居住建筑的使用功能。围合式布局在寒冷地区可有效阻挡风沙,但东西朝向严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降低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同时,“镶边式建筑”易给人压抑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早期工人村“形式大于功能”的设计思路,过分强调形态而忽略了使用功能。随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人长期在家中待业,居住环境舒适度变得尤为重要,若无良好的通风与采光导致室内环境阴冷潮湿,则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2.1.2 设施综合性老化与居民生活需要

受早期规划思想和建设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工人村住宅建筑在安全性、节能性、便捷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房屋配套设施严重老化,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居住人口增加,住宅内私人空间变小,居住空间拥挤不堪。

2.1.3 社区精神的消失与居民认同度

在工业转型的动荡时期,工人村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人村原有的“工人阶级大家庭”单一社会结构早已不复存在,单位集体住房无法满足个别家庭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打破了工人村社区内原有的平衡,矛盾逐渐显现,社区归属感降低。随着大批工厂企业倒闭,工人村内住宅逐渐转变为流通的住宅产品。

2.2 更新与发展

2.2.1 规划空间形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早期的工人村围合式院落结构代表着工人团结、凝聚的精神,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更新规划保留工人村部分质量良好的建筑、院落结构清晰的组团,对南北朝向的建筑空间进行保留并加固,保证其安全性,将“L”形及东西朝向的建筑建设成工人生活馆。工人村组团内绿化丰富,夏天绿树成荫,按照原样对内部设施进行翻新,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2.2.2 改善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在原有用地上建设工人新村,既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又保留了居民原有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圈,使居民回迁后仍能找到从前的记忆,有更强的归属感(见图1)。新村内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宽敞的居住空间,可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见图2)。对保留下来的公共建筑进行修复,还原粮站、邮局、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原貌,并投入使用。工人村虽已不是最初模样,但劳模精神永远存于人们心中。

1 工人新村(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 工人新村内的文化娱乐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3 维护社区精神,增强居民归属感

延续工人村记忆,对培养居民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邻里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提升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整理与工人村记忆相关的人文史迹,以弘扬“劳模精神”为主题,延续工人村的集体生活记忆,利用开敞空间设置展示舞台,保留工人村标语等特殊意义的符号,唤醒人们对工业历史的记忆;其次,从更平民化、大众化的角度入手,对建筑场所等进行更新,通过工人村的文化氛围感受沈阳市的工业历史、工人精神,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曾经关于工厂的记忆并未走远,工人团结奋斗的精神仍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3 结语

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来源于其历史沉淀,工人村作为我国最早的工人住宅楼群,既是一代工人的生活记忆,又是城市历史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人村的兴衰史不仅是沈阳城市变化的缩影,而且是一代又一代沈阳人奋斗的真实写照。工人村的发展反映出当年沈阳市工业的辉煌及工人阶级胜利的喜悦;工人村的衰落反映出沈阳市在工业转型时期的艰辛,工人的生活落差也是沈阳市发展的落差。保护工人村的工业历史文化是沈阳城市发展的需要,若无工业历史印记,沈阳市城市记忆将出现断层,工人村既是当时工人生活的写照,又是工人集体团结奋进的精神归属,“不怕吃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将一直影响着沈阳市未来的发展。

猜你喜欢
铁西沈阳市工人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DISTRICT CHAMP铁西冠军
DISTRICT CHAMP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基层关工人的梦
沈阳铁西:中国工业大遗产(四)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