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雄兴 朱吉明 杨健 朱森煜 王渝浏 杨芳凤 王学胜 吴炜
(1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700;2上海博郝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718;3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 201718)4上海玉胜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709)
“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粳型杂交稻,具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熟期早、抗逆性强和米质好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7001)[1]。为探索“申优26”在上海市青浦区作单季晚稻直播种植的适应性,了解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直播条件下不同播期对“申优26”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为指导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于2021年设在上海今粹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田前茬为绿肥。供试水稻品种为“申优26”,各处理区水稻的栽培管理均保持一致。具体为:采用直播方式,每667 m2播种量为2.5 kg。氮、磷、钾养分用量配比为N∶P2O5∶K2O=1∶0.25∶0.25,全生育期每667 m2纯N施用量为18 kg,基蘖肥纯N用量∶穗肥纯N用量=8∶2,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其中,基肥每667 m2施复合肥(N-P-K=15-15-15)30 kg(折纯N用量为4.5 kg、P2O5用量为4.5 kg、K2O用量为4.5 kg);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每667 m2施尿素6.46 kg(折纯N用量为2.97 kg),第2次每667 m2施尿素15.07 kg(折纯N用量为6.93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7.83 kg(折纯N用量为3.6 kg)。水浆管理同当地高产栽培。病虫草防治按当地植保部门推荐方案进行。
试验设7个播期处理,分别为2021年5月16日、2021年5月21日、2021年5月27日、2021年6月2日、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14日、2021年6月20日。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约为1 333.33 m2,连片种植。
在水稻出苗后,各处理调查基本苗数。在试验期间,定点调查各处理水稻的在田苗数、叶片数。在水稻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同时,每处理选20株植株,室内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此外,各处理进行实收测产。
水稻生育进程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控制,同时受外界环境条件、栽培因子等的影响[2]。由表1可知,播期对“申优26”的生育进程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相应推迟,播种至始穗的时间呈缩短的趋势,全生育期也呈缩短的趋势,表现为播期每推迟6 d,全生育期缩短2~5 d,播期最早处理和播期最晚处理的全生育期相差16 d。以上结果表明,“申优26”的播期越早,营养生长期越长,这有利于养分积累。
表1 各处理“申优26”的生育进程
由图1可知,早播处理的高峰苗数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在7月中旬),且高峰苗数较高,6月2日及以后播种的高峰苗数出现时间相应较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图1 各处理“申优26”的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申优26”的总叶片数随之减少,其中,播期为6月20日处理比播期为5月16日处理的总叶片数减少近2张,这与晚播处理全生育期明显缩短的表现相一致。
表2 各处理“申优26”的叶片数 (单位:张)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变化无明显规律,变幅为21.3万~22.8万穗,表明播期对有效穗数的影响不大;其他产量结构因子有差异,播期为6月8日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播期为6月2日处理的结实率最大、千粒重最重。
表3 各处理“申优26”的理论产量及产量结构
由表4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申优26”的实际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播期为6月8日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为715.3 kg,分别比最早播种处理(播期为5月16日)增产7.1%,比最晚播种处理(播期为6月20日)增产9.4%;播期为6月2日处理的产量其次,每667 m2实际产量为705.5 kg。
表4 各处理“申优26”的实际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播条件下,播期对“申优26”的产量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随着播期的推迟,“申优26”的营养生长期变短,全生育期缩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个体生产量减小,这些均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适期播种是“申优26”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能提高水稻对光温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产量。经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申优26”作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播期以6月上旬为宜,在此时间进行播种,“申优26”单个植株发育良好,群体协调适宜,从而可获得较高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试验中,5月播种的田块比6月播种的田块多进行了1次早期病虫害防治,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虽然早播田块的水稻分蘖发生早,有利于足穗,提高产量,但是增加了1次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减药和优质水稻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