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对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产妇的影响分析

2022-12-14 15:39:12韩月平孙佳隆
大医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寒战牵拉椎管

曹 洁,韩月平,高 瑞,孙佳隆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剖宫产是有妊娠合并症无法顺产产妇进行分娩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质量。麻醉是剖宫产术不可或缺的步骤,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而最大程度促进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是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关键[1]。纳布啡常被作为一种复合麻醉辅助用药,术前术后镇痛效果较好[2]。其为强效阿片受体拮抗剂,因对呼吸抑制的作用较弱,对产妇哺乳无影响,于产科应用具有明显优势[3]。但椎管内麻醉容易引发寒战、牵拉疼痛等并发症,增加出血风险,影响手术安全性及产妇舒适性[4]。本研究就纳布啡对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术中寒战和牵拉痛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影响作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2 年4 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 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6 岁,平均年龄(28.78±2.11)岁;体质量59~75 kg,平均体质量(68.10±3.47)kg;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34±1.11)周;手术时间51~63 min,平均手术时间(56.68±7.01)min;失血量290~330 mL,平均术中失血量(310.98±18.54)mL。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 岁,平均年龄(28.74±2.12)岁;体质量58~76 kg,平均体质量(69.13±3.45)kg;孕 周38~42 周, 平 均 孕 周(39.34±1.18)周; 手 术 时 间50~65 min, 平 均 手 术 时 间(56.70±7.05)min;失血量280~315 mL,平均术中失血量(310.70±18.38)mL。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指南〉2015 版要点解读》[5]中剖宫产的手术指征;②美国麻醉医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②合并严重妊娠期合并症;③胎儿宫内窘迫;④麻醉药物过敏史。

1.2 麻醉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禁食8 h、禁饮2 h,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面罩吸氧,氧流量5 L/min,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协助产妇采取左侧胸膝卧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以L2~L3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插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67%罗哌卡因(Astra Zeneca AB,注册证号H20140766,规格:10 mL ∶20 mg)3 mL,时间20 s。协助产妇改变体位为平卧位,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血压需维持在正常值20%范围内。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时间10 min。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滴注纳布啡(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27,规格:2 mL ∶20 mg)0.2 mg/kg+生理盐水100 mL,时间10 min。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发生情况。寒战评价标准:竖毛或外周血管收缩为1 级,1 组肌群肌颤为2 级,1 组以上肌群肌颤为3 级,全身肌颤为4 级[6]。牵拉痛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价,0 分为无牵拉疼痛,1~3分为轻度,4~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7]。②比较两组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德国philips,型号:MP50)于注药前(T0)、麻醉后3 min(T1)、麻醉后10 min(T2)、术毕(T3)及术后3 min(T4)监测两组产妇HR、MAP 及SpO2水平。③比较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及心动过速。④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炎症因子水平。镇痛前、镇痛后24、48 h 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仪(西门子,型号:IMMUILTE2000)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结果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产妇HR、MAP 及SpO2水平比较 两组产妇T0、T1、T2、T3、T4时 刻HR、MAP 及SpO2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T0、T1、T2、T3、T4时 刻HR、MAP 及SpO2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T0、T1、T2、T3、T4时 刻HR、MAP 及SpO2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HR、MAP 及SpO2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HR、MAP 及SpO2 水平比较(±s)

注: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SpO2:血氧饱和度。T0:注药前;T1:麻醉后3 min;T2:麻醉后10 min;T3:术毕;T4:术后3 min。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次/min)T0 T1 T2 T3 T4观察组 55 78.20±3.37 78.40±3.19 77.35±3.48 77.59±3.17 78.38±3.55对照组 55 78.25±3.34 78.76±3.40 76.46±3.31 77.68±3.42 78.01±3.45 F 组间,P 组间 5.621,>0.05 F 时间,P 时间 4.554,>0.05 F 交互,P 交互 5.284,>0.05组别 例数 MAP(mmHg)T0 T1 T2 T3 T4观察组 55 80.98±4.17 81.01±4.38 80.09±4.57 80.44±4.07 80.63±4.25对照组 55 80.89±4.33 81.10±4.22 80.21±4.39 80.38±4.11 80.55±4.13 F 组间,P 组间 6.969,>0.05 F 时间,P 时间 5.282,>0.05 F 交互,P 交互 9.524,>0.05组别 例数 SpO2(%)T0 T1 T2 T3 T4观察组 55 99.46±5.23 98.90±5.76 99.00±5.12 99.49±5.13 99.04±5.67对照组 55 99.60±5.11 98.87±5.56 99.07±5.05 99.56±5.22 99.13±5.89 F 组间,P 组间 4.555,>0.05 F 时间,P 时间 7.518,>0.05 F 交互,P 交互 6.284,>0.05

2.3 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4 两组产妇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镇痛后24、48 h,两组产妇IL-6、CRP 水平高于镇痛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产妇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镇痛前比较,*P <0.05。IL-6:白细胞介素-6;CRP:C 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 IL-6(pg/mL) CRP(mg/L)镇痛前 镇痛后24 h 镇痛后48 h 镇痛前 镇痛后24 h 镇痛后48 h观察组 55 10.01±1.23 12.56±1.45* 11.01±0.45* 4.65±1.11 6.54±1.43* 5.00±0.52*对照组 55 10.05±1.21 14.78±1.33* 12.24±0.47* 4.63±1.10 7.69±1.22* 6.01±0.56*F 组间,P 组间 6.669,<0.05 3.625,<0.05 F 时间,P 时间 7.224,<0.05 6.667,<0.05 F 交互,P 交互 8.558,<0.05 6.147,<0.05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技术成熟且安全性高,对于无法自然分娩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产妇,可保证其快速安全分娩,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椎管内麻醉是剖宫产术主要的麻醉方式,麻醉起效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基本保障。但椎管内麻醉可能引起寒战、牵拉痛等并发症,增加出血风险。相关报道指出,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发生率高达60%。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十分必要[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寒战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较高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人员认为,椎管内麻醉后产妇机体热量分布存在差异,麻醉平面下静脉及内脏血管扩张,血液充盈量增加,温度升高,全身热量损失随之增加,大脑神经中枢中心温度降低,引发寒战[9]。围术期发生寒战可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如产妇肌肉不自主收缩、情绪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总耗氧量增加,导致手术风险增加[10]。牵拉痛主要由椎管内阻滞麻醉无法抑制牵拉反应引起,术中操作导致产妇腹膜受到牵拉,牵拉作用对血管壁形成刺激,导致痛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向脊髓传导,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11]。牵拉痛可导致产妇术中出现中枢神经异常敏感,手术风险增加[12]。注射纳布啡后,其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促进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促进机体产生热量,预防寒战发生[12]。相关研究报道,纳布啡可预防产妇术中发生寒战[1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纳布啡镇痛作用显著,故可有效降低产妇感知能力,从而降低牵拉痛感[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T0、T1、T2、T3、T4时刻HR、MAP 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T0、T1、T2、T3、T4时刻HR、MAP 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T0、T1、T2、T3、T4时刻HR、MAP 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0、T1、T2、T3、T4时刻两组产妇HR、MAP 及SpO2水平无明显波动,提示注射纳布啡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见其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随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原因可能与纳布啡作用机制相关。纳布啡是一种经典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作为κ 受体完全激动剂,镇痛作用较强,起效快、作用持久,对内脏痛疗效独特[15]。同时,作为μ 受体部分拮抗剂,可拮抗椎管内给药激动μ 受体引发的不良反应,舒缓产妇紧张情绪。相关学者指出,小剂量纳布啡可有效预防产妇寒战发生,发挥适度镇静效果[16]。纳布啡可减轻中枢神经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发挥中枢镇静作用,抑制多巴胺D2受体从而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镇痛后 24、48 h,两组产妇 IL-6、CRP 水平高于镇痛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闫龙剑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纳布啡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炎性反应。分析原因,纳布啡超前镇痛可抑制剖宫产手术操作刺激及麻醉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致敏,降低疼痛应激,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综上所述,纳布啡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可降低产妇术中寒战、牵拉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良好。

猜你喜欢
寒战牵拉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体育科学(2018年11期)2018-12-07 10:28:08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