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杜海燕,蔡炳冈
(1.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盐城 224002)
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是指因乙型肝炎病毒的不断复制造成肝纤维组织发生增生,对肝小叶分割包绕形成假小叶的病理状态,形成假小叶后肝脏慢慢变形与变硬,进而进展为肝硬化,属于HBV 的临床终末阶段。肝硬化患者若未得到有效可靠的延缓治疗,容易发展至肝性脑病、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及癌变等严重并发症[1],对其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HBV 肝硬化患者若能尽早地采取抗病毒治疗,可持续地抑制HBV,延缓、减轻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对肝功能起到改善作用,降低癌变的风险。恩替卡韦是抗HBV 的常用药物,抗病毒效果好,但不具备免疫调节作用[2]。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类药物,可辅助慢性肝病治疗,调节免疫功能[3]。有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和胸腺肽联合治疗HBV 肝硬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4]。本研究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HBV 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HBV 肝硬化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12 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 例HBV 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7 例,女性33 例;年龄33~70 岁,平均年龄(52.37±7.86)岁;HBV 病程2~16 年,平均HBV 病程(8.69±2.85)年;肝硬化病程1~6 年,平均肝硬化病程(2.45±1.03)年。干预组患者中男性70 例,女性30 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2.58±7.77)岁;HBV 病程2~18年,平均HBV 病程(9.02±3.15)年;肝硬化病程1~7 年,平均肝硬化病程(2.68±1.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乙肝肝硬化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14》[5]中HBV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影像学、内镜、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HBV 肝硬化;②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心肺功能严重损害者;④半年内有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既往史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退黄疸、抗感染、利尿、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77,规格:0.5 mg/ 片)口服治疗,0.5 mg/次,1 次/d。干预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胸腺肽(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6,规格:15 mg/片)口服治疗,15 m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B 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回声密集且减弱,肝功能恢复明显;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B 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回声密集且小幅度的减弱,肝功能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与无好转,甚至加重,B 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回声无变化,肝硬化处于进行性发展[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试剂盒购自MyBioSource 公司。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括腹泻、肾功能损害及过敏。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比治疗前高,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白蛋白(g/L) 谷丙转氨酶(IU/L) 总胆红素(µ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100 31.08±1.23 39.96±1.36* 167.99±3.08 22.09±1.46* 72.96±1.63 19.83±1.34*对照组 100 31.12±1.11 36.02±1.35* 167.85±2.79 30.54±1.88* 72.84±1.58 27.34±1.22*t 值 0.241 20.561 0.337 35.499 0.529 41.44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肝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容易引发HBV,随着病程延长与病情发展会转化为HBV 肝硬化,甚至肝癌。HBV 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代偿期HBV 肝硬化属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级,此时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大于104拷贝/mL,其谷丙转氨酶指标水平可正常,亦可表现为明显升高,可有腹胀、轻度黄疸、肝脾微大、蜘蛛痣、肝掌等肝炎表现[7-8],治疗药物可以选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耐药率低的核苷类药物,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延缓失代偿的发生与癌变;失代偿期HBV 肝硬化属于Child-Pugh B、C 级,该时期的HBV-DNA 同样大于104拷贝/mL,但临床表现出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低蛋白血症、内分泌障碍及门脉高压症候群等[9-10],需要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其肝功能,预防肝癌的发生。
恩替卡韦属于抗HBV 的一线药物,其抗病毒活性较拉米夫定更强,服用比较方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高,临床应用广泛[11]。恩替卡韦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达到并维持最佳的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增殖,发挥良好的抗病毒生物学效应[12-13]。恩替卡韦在体内经磷酸化代谢形成活性三磷酸盐,与HBV 逆转录酶中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产生竞争关系,抑制HBV 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断HBV-DNA 的合成[14-15]。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活性较强,若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16]。
胸腺肽属于高纯度的蛋白质,包括28 个氨基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进而改善免疫状态,增强肝功能及改善肾功能[17]。HBV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受到程度不一的损害,主要表现为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使自主防御功能降低,减弱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胸腺肽能增强人体T 淋巴细胞的活性,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在内部形成干扰素,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及对炎症反应的抗炎能力。
本研究的干预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胸腺肽治疗,两药联合使用可增加抗病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与钟善瑜[18]的研究结果相符。表明恩替卡韦与胸腺肽的疗效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同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腹泻、肾功能损害及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表明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与胸腺肽治疗HBV 肝硬化患者不仅能提升临床疗效,还能提高白蛋白水平,降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