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2021年任景观学系副主任,现为“公园城市与景观治理有机更新”分实验中心主任。1979-1983年同济大学首届风景园林专业毕业,师承李德华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首任院长,园林教研室首任主任,同济大学1952年《造园学》任课教师)和李铮生教授(同济大学1980-1996年风景园林带头人,建筑规划园林三位一体“环境观”倡导者推行者)。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绿地系统环境观”的传承人、景观治理的倡导者、融合中西大工程观的推行者、景观原型创作方法的创新者。具有40年园林局、设计院、高校的工作经历,专业涵盖设计类和规划类的理论实践与政策法规标准编制。兼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城乡规划师。
作为同济大学“景观工程与技术”带头人,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的变革中,不仅继承第一代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精髓与特色,并且深耕景观学科与规划学科、建筑学科的交叉研究数十年,引导同济风景园林从“三位一体”走向多学科跨界融通,提出了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校企共建平台而形成“大工程观”教学理念。1996年起任研究生导师,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生活圈空间绩效的社区公共绿地公平性布局优化——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课题“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战略议题——上海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休闲活动网络研究,2014”、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空间数据及3S技术的风景体系的规划建构研究,2015”等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形成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原型设计、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名胜区等围绕“环境观”“大工程观”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和实践项目。
基于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实践将同济风景园林专业的“环境观”发扬光大。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聚焦量的把控,带领团队重点研究各类城乡绿地规划设计的标准、规划建设指南、实践执行体系,关注实施层面的推进。关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以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城乡绿地的空间布局模式与规划策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系统框架、编制方法,以及市域绿地资源评价、类型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研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规划传导,绿地系统规划在功能、层次、指标上的传导要点,传导方式及多规合一体系和实施管控传导。绿地系统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主持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的10年编制工作;编写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原理(第三版)》(李铮生、金云峰主编),该书被列为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大教指委共同推荐的高校教材。
在中外园林历史理论与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自1990年起讲授同济大学景观系的中外园林史课程,确立了同济大学园林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融合中西”和“设计创新”的教学特色。发表多篇论文,探讨风景园林史变革与研究新视野,通过横向比较归纳出中西方园林史学的研究成果,在编年体通史、时间形态论、形式研究、情境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园林观念、多样专题等方面皆有创新,对学科历史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