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华,陈占莉,薛久洲,张红梅,王功帅,薛海龙,张娜娜,王利云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力求加大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把生猪生产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三农”问题再一次确立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畜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主导产业在近年来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榆林市作为畜禽养殖大市,养猪产业优势明显,2021 年生猪饲养量235.52 万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伴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2018 年以来非洲猪瘟对全国生猪产业重创之后[1],特别是2020 年4 月在本市府谷县发生首起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除非洲猪瘟外,其它猪病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等众多常见动物疫病对养猪业的影响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为准确分析和掌握2021 年榆林市猪群主要流行动物疫病种类,科学预测该地区未来猪病流行发展态势,指导全市生猪养殖场户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及时对猪群实施重点疫病疫苗免疫,做到应免尽免,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工作。
从动物疫病网络上报平台查询2021 年榆林所辖市县区上报并经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核通过的猪类动物疫病记录,将动物疫病名称、上报数、易感动物数、发病数和病死数等信息录入Excel 软件进行汇总和统计。
猪群流行动物疫病主要为二、三类动物疫病,其中无一类动物疫病;二类动物疫病26 起,均为猪流行性腹泻;三类动物疫病56起,其中猪流行性感冒24 起、传染性胃肠炎13 起、猪链球菌病9起、猪副伤寒3 起、猪伪狂犬病1 起、魏氏梭菌病1 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1 起、猪丹毒1 起、猪密螺旋体痢疾1 起、猪乙型脑炎1起、猪支原体肺炎1 起(图1)。
图1 2021 年猪群主要流行动物疫病上报数/起
通过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易感动物数≥1000 头的猪病只有猪流行性腹泻共3305 头;易感动物数介于100~1000 之间的为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感冒,数量分别为404 头、391 头和206 头;易感动物数介于10~100 之间的为猪副伤寒、猪丹毒、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和猪支原体肺炎,数量分别为98 头、84 头、77 头、46 头和21 头;易感动物数介于1~10 之间的为猪密螺旋体痢疾、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魏氏梭菌病,数量分别为8 头、2 头和1 头(图2)。
图2 2021 年猪群主要流行动物疫病易感动物数调查情况
对2021 年猪群主要流行动物疫病发生的发病数和病死数进行对比,发现发病数≥100 头的猪病只有猪流行性腹泻共106 头;发病数介于10~100 之间的为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链球菌病和猪副伤寒,数量分别为69 头、42 头、17 头和10 头;发病数介于1—10 之间的为猪密螺旋体痢疾、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丹毒、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和猪支原体肺炎,其中猪密螺旋体痢疾的发病数为5 头,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丹毒和猪乙型脑炎的发病数均为2 头,猪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和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数均为1 头。病死数和病死率方面,传染性胃肠炎病死数最多,为33 头,其病死率也最高为47.83%,猪副伤寒的病死数为1 头,病死率次之为10%,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死数为3 头,病死率位居第三为2.83%,其余发生猪病的病死率均为0(图3)。
图3 2021 年猪群主要流行动物疫病发病数及病死数比较
通过对榆林市2021 年流行猪病及以往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被许多猪场列为头号疾病的非洲猪瘟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经历2019 年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及时应对,目前非洲猪瘟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在养猪生产实际中,很多养猪场即便检出了非洲猪瘟病毒,猪也没有发病和死亡。其它动物疫病如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反而在养猪业中常年流行并引起一定的病死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类冠状病毒[2],这两种病主要以呕吐、严重的腹泻为主要症状,造成仔猪严重脱水而后死亡的疾病。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使仔猪保育率下降10%~50%,成为种猪场和仔猪繁育场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榆林市及周边区域的规模化养殖场在近几年内该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另外,猪流行性感冒、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对猪流行性感冒要引起格外重视,由于猪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存在人、禽流感病毒两种受体,表明猪能同时感染人、禽、猪等多种流感病毒。猪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链中扮演着中间载体的角色[3]。
在细菌性动物疫病发病中,猪链球菌病引起的易感动物数最多和发病数最多,但致死率不高。猪副伤寒造成的病死率最高,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以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主要侵害6 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 月龄仔猪多发。猪丹毒、猪魏氏梭菌病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呈点状发生。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本病虽为老病,但近年来由于经常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猪密螺旋体痢疾又称作血痢、黑痢或黏膜出血性腹泻,病原是一种能繁殖病原性螺旋体寄生虫[4]。仔猪感染此病后,其特征表现为猪体逐渐消瘦、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黏液、血液及组织碎片。规模猪场及小型农户养猪场感染此病时,虽说致死率不高,但带病猪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猪,将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养殖场的预防体系,有计划的完成防疫体系的建立。结合现代兽医的先进技术水平及科学理论,对于养殖场预防体系的建立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实践过程中,对于现有的预防体系进行完善,做好疾病预防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率。对于高发、传播性强的猪病,在高发期及处于高发年龄段的猪群及时进行接种疫苗,避免动物疫病的暴发性发生。定期对生产区开展彻底全面的清洁及消毒,加强对各种可能致病途径的监控。时刻关注周边养殖场和相邻省市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实时关注有关各类动物疾病的报道,掌握身边疫情动态,做到尽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养猪场主要分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主要包括猪舍、生产车间、消毒设施、兽医室、病死猪处理通道、隔离室、值班室、粪污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域包括工人日常生活及活动区域,且由于非生产区由于其功能性复杂原因,不可控因素居多。为了避免病菌进入生产区,需要将这两部分区域进行隔离,断绝病菌的传播。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出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它圈舍的用具及设备。生产区内禁养其它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病原的传播受到温度、传染源、湿度、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病菌传染强度及猪群易感度处于动态状态。养殖场应做好对群猪体温、体毛、体色、个体活动等健康项目的巡视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对症调整治疗,从而降低暴发性动物疫情发生的概率。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猪群健康标准及经济效益指标,掌握猪群生产状态,并完善养殖场仪器设备,提高技术人员监测能力,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和免疫监测体系,科学开展免疫监测、消毒药剂的选择及消毒效果监测、疾病净化水平监测等工作。
猪群动物疫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清当前养猪生产发展的新形势,生猪生产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农业发展的根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及养殖户要充分认识到猪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探索并建立新型动物疫病防控模式,在猪群动物疫病实际防控中,一定要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向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防控疫病模式发展,从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免疫监测、药物保健等方面着手,保障猪群养殖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确保猪群及系列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守住全市人民的口粮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