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欣
(厦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200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开展的课程要强调实用性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代高等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对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转换角色尤为重要。
目前还有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编程、计算等基础技能方面,许多课程的设置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教学手段与实验手段相对落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差别不是很大,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培养,对解决问题缺少思考,学生不知道所学内容与未来工作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散漫,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的重要目标[1]。
一些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只能大班上课。每个教师在课堂中管理着60~70人的班级,导致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也不能及时指导每个学生,长此以往使某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活力。同时,教师的缺失也使教学任务加重,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主讲2~3门课程,新的课程教学任务使教师不断地进行备课、磨课,这样循环往复让教师身心疲惫,没有时间自我提升和进修。应改变大班授课和大班上机实验的现状,改以小班为主,保证学生在课堂及上机实验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2]。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直传授知识,学生一直听教师讲,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很少,教师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很难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滞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只是应付课程考试。一学期下来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Java框架技术”是一门要求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课程,由于受到原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长时间处于不变的状态,以前实践课程时教师用大量的时间现场演示一遍程序,得到结果,之后再逐条讲解每条语句,最后学生跟着敲代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甚至有些学生提交完作业都不知道这个实验目的是什么,学习内容是什么,代码出现问题只知道找教师,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修改错误代码。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动脑,致使其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怎么改?一是上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硬件设施上平时要开放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让学生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参加教师做的科研项目,给学生分配一些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平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和专业相关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职责一定要分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教学任务开始,通过观察后进行总结,同时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再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及时辅导和答疑,让学生和教师对课程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统一。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比赛平台,通过学分制引导学生参与竞赛,根据比赛获奖情况,学生获得相应学分。坚持竞赛与常规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通过教学为竞赛输送人才,使二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这样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优化了教学管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合作机会[3]。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少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校企合作具体可分校内、校外两层次来开展:企业安排讲师参与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和本校教师一起制定课程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实际操作可以放在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进行。同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组织的实训,通过去企业随时了解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校企合作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能够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4]。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Java框架技术”课程改革,能够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技能缺乏等教学弊端,真正做到紧跟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强化学生实践培训,方便学生日后就业[5]。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新制定教学内容,对选修课、专业课进行合理搭配,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工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要与企业需求的技能相匹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更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将来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因此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不能单单只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更要求教师实现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辅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Java框架技术”课程在厦门工学院是在第六个学期开设的,根据课程特点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学时,主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Java框架技术”课程之前,学生要完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等课程的学习,针对这一系列课程的设计要连贯,教授课程的每位教师要互相研究教学内容,使每门课程的教学相互联系,成为有序的整体。“Java框架技术”课程主要有三大框架模块,分别是Spring、SpringMVC和MyBatis。Spring是一个企业级框架,它使JavaEE的开发更加简单,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式构造整个应用,把单层框架以最佳的组合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SpringMVC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实现了MVC模式的轻量级Web框架。MyBatis是一个开源的数据持久层框架,主要将程序中大量的SQL语句分离出来,配置在相应的配置文件中,这样实现了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直接在相应的配置文件中的修改SQL语句。熟练掌握这三个框架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对项目进行设计与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项目驱动教学法,根据项目需求来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是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6]。讲解每个框架时把一个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单元,每次上课将教学内容变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实操能力。引导学生成为项目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聆听者。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根据人才的个性类型适当调整各种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既兼顾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又满足人才分类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7]。对基础差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以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准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参与真正的项目开发,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Java框架实训要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题目,学生可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巩固并掌握Java框架实训体系涉及的编程技术,了解企业级项目的开发流程[8]。学校可邀请一些有开发经验的公司讲师来学校与本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管理组织机构,由企业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9]。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推荐到公司,这样良性循环对企业和学生都有帮助。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现有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结构、课程资源与评价体系等进行合理调整和改革。由于目前线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程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布置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生自主线上学习:学生自主进行线上课程学习,教师通过任务点的形式设置线上课程资源(视频和章节测试),并且通过话题讨论或专门设置的章节答疑板块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线上答疑。
2)设置任务点: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观看课程视频,利用所提供的PPT和课堂笔记进行自主学习,超星学习通会自动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为过程性考核提供依据。
3)线上讨论:每个章节都单独设置学习答疑辅导专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碰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及时答疑辅导,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整理记录,在上课时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解惑。
4)平台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章节知识点的学习后,可自行完成章节测试以及各章节编程能力的测试,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估。
5)课堂教学环节:通过线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点已经有所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巩固知识点,梳理重难点内容,答疑辅导,讲解习题和随堂测验。
以往的评价体系是以结果为导向,不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生学习期间是否努力,若最后成绩不合格,则判定该学生本门课程不达标,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应增强学习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多元素成绩为考核依据,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表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要对期末学习成绩加以重视,还要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加以重视,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原来的课程考核以闭卷方式进行,以最终的卷面分来评定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缺乏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标准[10]。“Java框架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程序编写能力,可采用上机考试,通过一个小案例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通过“项目+答辩”分组考查学生,教师可以分配几个题目并布置题目要求,布置的项目如表1所示。自由分组每组4~5人,指定其中某人为组长,然后进行项目的开发,最终通过项目的演示和答辩确定成绩,项目答辩成绩评价表如表2所示。答辩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演示,组长主要负责对系统的整体把握以及演示系统的整体功能,其余成员主要演示自己所做的部分,如数据库的设计及链接、功能模块的编写、前端网页的设计、系统的测试等等。通过分组项目,让学生共同协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1 项目及要求
表2 项目答辩成绩评价表
最终考核结果为60%考试成绩+40%平时过程考核成绩。过程成绩评价表如表3所示,部分同学的过程考核成绩如表4所示。从结果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与以前相比大幅度提高,挂科同学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更高。
表3 过程成绩评价表
表4 部分同学过程考核成绩
本文主要分析“Java框架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内容、改革方式及评价体系。教学改革一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翻转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改革效果来看,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挂科率较以前明显降低。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丰富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库,进一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