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湛江 524000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在推行高等教育普及化改革过程中诞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应用型民办本科发展态势迅猛,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提升了毛入学率的同时,也推动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脚步不断向前。但不能忽视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凸显了师资力量薄弱及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呈现出了掣肘态势。保障教学质量就是保护民办本科院校的生命线,更是民办本科院校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任务。因此,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民办本科可持续发展的破局之举。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监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推动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上升,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办成地方需要、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大学。
湛江科技学院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办本科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2021年完成转设。学校发展自此迎来全新的起点,迈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把学校建设成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积极推动顶层设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成效。然而,在成效检验过程中,现有的监控体系表露出了大量的问题与不足亟须解决。
戴明循环指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的质量管理理念。其要点是将质量管理的一个周期分为P(Plan,计划,包括活动目标的确定和规则标准的制定)、D(Do,执行,主要是设计好具体的方法方案进行运作,实现计划的内容)、C(Check,检查,重点是总结计划执行的情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改进,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纠偏,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完善制度标准)四个阶段。以上理念回归闭环结构,最终形成不断循环提升的质量控制模式。在每次的循环中都会凸显出一批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下一个循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1]。通过不断地循环,逐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提高。基于这一理念,综合分析湛江科技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运行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提出完善该体系的基本策略,以期为学校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有益参考。
当前,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意识淡薄,质量文化氛围不浓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质量意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容单薄,仅停留在听课、评教和教学检查这类Do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流,教学质量监控观有待提升。各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不强,其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本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落实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时,没有充分发挥该工作对提高院系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薄弱教学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师资队伍不足等原因,学校尚未设置独立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用管理代替监督是目前的常态,“管评办”未做到实质性的分离。教务处日常事务繁杂,有时也会因为其他工作需要而顾此失彼,导致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落实困难,改进目标难以实现。
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但缺乏一套系统、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监“和”控“脱节。目前,学校未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教学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致使监控工作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各院(系)未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开展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监控工作。学校和院(系)层面未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来监控各教学环节,如督导听课制度、实践教学监控制度、反馈制度、改进制度等,导致教学质量监控未得到实质性开展。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单一,缺乏多元化,监控人员主要为学校和学院领导、教务处监控人员和学生,缺乏教师、社会、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的参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监控人员未完全发挥“督”和“导”的作用,监控工作主要停留在“督”的层面。此外,学校的监控模式也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日常监控,轻专项监控;重课堂教学监控、轻实践教学监控;重教师教监控、轻学生学监控;重线下教学监控,轻线上教学监控等方面。
尽管学校每年都会开展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期初、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纪考风巡查、高等教育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等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然而,对监控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却存在纠偏不力的现象。监控人员缺乏对存在问题的深度分析,未根据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问题整改未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也没有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导致问题始终是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升,助推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推进教学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湛江科技学院亟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障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笔者以PDCA理论为指导,探索构建符合湛江科技学院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框架见下图。
PDCA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图
成立与教务处同属处级,并由校长直接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以下简称“质控办“),质控办下设校级督导和院级督导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现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从教务处分离,厘清与教务处的职责权限。同时,建立校、院、系三级协同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一是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全面负责、教指委指导下的教务处、质控办及校督导共同参与的校级监控机制,其主要工作是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政策方针、制度保障,标准保障以及监督指导和宏观调控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二是由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院督导、系主任共同参与的院级监控机制,其主要工作是落实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保障该工作在学院全面开展,同时建立健全本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织实施本学院各项教学检查工作等;三是由系主任统筹,专业负责人、课程组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系级监控机制,其主要工作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2]。
湛江科技学院刚从母体学校分离出来,其部分教学管理制度仍沿用自母体学校,未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构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学校要认真梳理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构建和完善,尤其是要加强教学督导管理制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和教学问题改进等制度的建设。此外,学校应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如课程建设标准、教材建设标准、实践环节教学标准等,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标准化,避免其流于形式。二级学院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应在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家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等制定符合学院发展特色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并在学校教学管理文件基础上补充和制定适合本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新开课教师的资格审核制度、考核材料出题与归档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办法等。
为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学校可从时间维、空间维和价值维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转变。时间维上,由日常监控转变为日常和专项监控,由事后监控转变为全过程监控;空间维上,对教师、学生及管理方式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监控,将评教拓展至评学,课堂拓展至课外,教学管理延伸至教学服务;价值维上,将监控重点从约束转为激励,从行为规范上升至价值追求[1,3]。
2.3.1 日常监控和专项检查结合
学校可通过在教学周期的不同阶段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来实现日常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将工作重点和教学问题凝练为专项检查内容。学校要组建专项检查小组,加强专项教学检查力度,如对全校实习、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情况、考核材料归档情况、毕业论文答辩情况、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2.3.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监控结合
当前,学校各监控手段、方法、制度都是针对课堂教学来制定和设计的,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学校需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制度保障和标准保障,促进实践教学各环节规范化,以发挥实践教学的独特作用。学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如实践教学督导制度、考勤制度等,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任务明确、职责清晰、落实到位,促使实践教学环节在实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基地依托单位等的意见,确保质量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并能体现成效。
2.3.3 评教和评学结合
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效果”为质量,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由评“教”向评“教与学”转变,既注重教师“教得好”,也注重学生“学得好”。因此,学校要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完善有关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修订学生学业预警制度,强化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加强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把评学纳入日常教学监控,实施常态化监测。
2.3.4 线上与线下教学监控结合
近两年,线上教学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的新常态,然而,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目前只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以及随机进入课堂监督等,未针对线上教学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不到及时改进,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得不到有效监控,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不到保障,在线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偏低。因此,学校在落实线下教学监控的同时也要兼顾对线上教学的监控。综合分析线上教学特点,明确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目标,构建和完善集监控、评价、反馈和改进于一体的线上教学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线上教学的规范性。学校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上线情况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在教学平台上设置问题反馈、信息收集和师生交流窗口,帮助教务人员和教师更好地获取线上教学的数据和信息,实时跟踪学生学习整体情况。
2.3.5 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结合
学校要由教学实施后监控转变为教学实施前监控,强化教学实施前、教学实施中和教学实施后的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实施前,学校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资料准备等环节进行监控,各教学单位、授课教师要全面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和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实施中,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线上和线下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监控,相关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各环节的质量目标和任务达成。在教学实施后,要主抓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报告、学生毕业率、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环节的监控,及时掌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2.3.6 约束和激励结合
学校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多为约束性,缺乏激励性,导致各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因此,为了激发学校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不仅要积极营造教学质量文化氛围,强化师生、管理者的质量意识,也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如修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完善教学津贴分配办法,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让教学质量监控从被动监控转化为主动监控,促使质量监控工作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缺乏全面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因此,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为使评价过程更加多样化,学校应构建融合学生与家长、领导与同行、第三方评价、社会与用人单位参与的评价机制,坚持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促使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不断优化。内部评价可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和教师评学等,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与学风,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外部评价可包括第三方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和校友评价等,目的是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是否合理、满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人才需求,了解学校教学存在问题等。
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最关键的一步,缺少这一步,前面所做的工作都徒劳。因此,学校需强化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通过日常检查反馈、专项评估反馈、教学督导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等,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闭环[4]。在日常教学检查后,学校要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整改;在专项评估中,要充分发挥专业评估、合格评估等对学校完善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的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校构建闭环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要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发挥督导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教学督导开展各项教与学的质量监控活动后,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并以督导简报的方式反馈,以便学校、各教学单位、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学校、学院整体教学情况;在学生信息员反馈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任课老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将收集到的问题整理分析后及时反馈各学院、系部和教师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开展优秀学生信息员评选活动,激发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信息员客观、公平的反馈真实的教学信息问题,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发挥参谋作用。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工作中,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收集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对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情况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推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
学校、各教学单位也要运用好反馈和评价结果,如学校历年撰写的教学质量报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学生评教数据、教学督导简报等,全力挖掘评价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将其作为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新时代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审核评估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构建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强化全体师生质量意识,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教学质量标准,拓展和丰富教学质量监控内容与形式,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和畅通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渠道,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闭环运行,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