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科技扶贫实践探讨

2022-12-14 07:51:56陈国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特派员贫困村贫困户

陈国燕

(陆川县科技情报研究所,广西陆川 5377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陆川县根据贫困村产业科技需求和科技特派员服务情况,优选部分贫困村建设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研究解决生产科技问题,把科技扶贫落到实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质量效益、贫困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陆川县科技扶贫取得一些成效。现对陆川县科技扶贫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地区科技扶贫提供参考。

1 科技扶贫成效

1.1 引导科技植入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陆川县以贫困村对科技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陆川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及科技能力建设示范要求,进行贫困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通过创建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示范基地和贫困村科技服务点,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举办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提高贫困户科学素质和科技增收创收能力,实现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陆川县 “十三五”期间共建设贫困村科技服务示范基地13个,服务贫困村13个,带动贫困户535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1 134.6 hm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村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强化贫困村脱贫攻坚科技支撑和产业支撑。

广西绿维苗木有限公司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开展油茶种植,面积为400 hm2,扶持带动珊罗、平乐、马坡、米场、沙坡、滩面等镇350户贫困户种植。通过务工方式将贫困户聚集到产业链上,为部分村民提供工作,实现基地范围内贫困户脱贫致富。陆川县甘子水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20户养殖户推广发酵床养羊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将羊粪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解决羊粪尿污染问题。该示范基地有500头种母羊、15头种公羊,常年山羊存栏逾2 100头,年出栏肉羊逾1 500头,年产值逾400万元,纯收入逾180万元。示范基地经营方式主要有订单合作、入股分红、聘请务工、以奖代补等,共聘请务工人员66人,辐射带动附近贫困户85户,每年每户增收6 000元。陆川县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中药材橘红133.3 hm2、牛大力 13.3 hm2以及果树 20 hm2,改造鱼塘 13.3 hm2,种植其他作物13.3 hm2,养殖白鸽3万对、鸡10万羽。该基地成功打造出集橘红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目前有红酒、橘红饮料、橘红含片、橘红膏、橘红茶等系列产品,注册了“橘康”“陆橘红”等商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经营管理。此外,与新山村、雄英村、大兴村等村民委员会签订协议,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投资建设16.6 hm2橘红种植园种植橘红;5年后无偿归还给3个村民委员会,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贫困村民提供就地就业机会,增加村和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为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稳定的橘红原料来源。橘红种植园年创逾2 000万元的稳定产值,效益可观。

1.2 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进行科技能力建设示范

为了加强贫困村科技服务工作,陆川县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局组织选派陆川县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创业和产业科技扶贫示范,通过建设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示范基地和贫困村科技服务点,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举办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提升贫困户科学素质和科技增收能力,实现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陆川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引进北流巨无霸百香果、富硒水稻、越南眼镜蛇、岑软2号油茶、岑软3号油茶、岑软24号油茶、小果红肉红核酸柚砧绿丰优选3号、小果酸柚砧绿丰优选4号、茂谷柑、3代黑努山羊、黄帝鱼、蓝宝石葡萄等新品种12个;根据陆川县“十三五”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推广应用养猪人工采精授精、中草药喂猪和羊、蛇皮肤病治疗、蛇油皂等新技术4项;组织申报“富硒肉桂种植方法”“龙眼干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等专利、商标知识产权10件。为切实做好陆川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及科技能力建设示范项目,在13个贫困村建成科技服务点、科技服务室,完善科技服务设施设备,每个贫困村建成科普宣传栏,每季度更新发布信息1次,为贫困村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热情,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1.3 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通过现场培训和室内办班等方式,在13个贫困村开展各类种植、养殖培训班37期,参加培训人员包括贫困户、县科技特派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农林科技人员、各乡镇农技骨干和种植养殖业主等,共计1 760多人次。累计组织开展实地科技服务、举办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普讲座105期,参与群众9 016人次,拓展了村民的思路,扩大了村民视野[2],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3]。

1.4 积极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品牌

通过科技扶贫,创建示范基地,落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组织群众参加科技培训,举办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贫困村脱贫攻坚步伐,创建陆川县贫困村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陆川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广西特色养殖业先进县;2009年、2010年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7—2010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09年陆川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陆川猪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2018年陆川县金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陆川县温泉镇洞心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连片万亩富硒水稻示范区,将贫困户纳入公司富硒品牌洞心源陆川生态米产业链,组织贫困户进行科学技术提升培训,带动他们开展高端大米生产,让他们获取高端产品的效益回报。

2 存在的问题

陆川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及科技能力建设示范,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科技扶贫创业工作的开展。一是农户对农业科技扶贫相关政策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二是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大部分有知识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对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到位,给科学技术的传授、实施带来了一定阻力。三是乡土人才缺乏。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科技扶贫创业工作的开展。

3 对策

一是政府加大科技扶贫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应积极宣传农业科技发展理念,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采取积极引导措施,提高农户参与度,把政府科技人员的农业科技扶贫行为转化为农户自身的科技脱贫行为[3]。二是因地制宜,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扶贫调研。相关部门应深入走访、认真调研,了解贫困村、贫困户存在的困难,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结合当地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户制定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尽力发挥集体优势,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三是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政府积极倡导“人才为先”政策,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为本地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队伍,力争做到贫困地区专家指导、农技服务全覆盖[4]。

猜你喜欢
特派员贫困村贫困户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2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