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腹泻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22-12-14 10:35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母猪仔猪生猪

张 蕾

(濉溪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淮北235100)

生猪腹泻疾病类型多种多样,均可对生猪养殖造成不利影响[1]。通常6~8 月是腹泻疾病的高发季,在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多采用抗生素或腹泻药物,但此类型药物仅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生猪疾病症状,停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可能出现复发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2]。因此,需根据生猪腹泻疾病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切忌盲目使用腹泻药物,避免对生猪生长性能造成威胁和影响[3]。文章对生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仔猪黄痢、白痢、痢疾、病毒病、寄生虫病对其生长的影响,提出猪腹泻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并根据不同类型腹泻疾病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法。

1 生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原因

优良的养殖模式可对生猪养殖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生猪在生长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腹泻疾病发生率。猪舍卫生清洁不彻底、环境消毒不达标,或食用发霉、腐烂、变质的饲料,均可对生猪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如猪舍粪便处理方式不合理,导致病原体繁殖蔓延,增加生猪染病概率[4];突然更换饲料或投喂不易消化的饲料可致使生猪出现腹泻情况[5];生猪误食有毒饲料可导致大范围发病,甚至死亡[6]。实际饲喂环节中要为生猪提供质量优、营养丰富的饲料,若饲养配方失衡,矿物质、维生素匮乏,蛋白质含量过高,极易引发生猪腹泻疾病[7]。

一般春、冬季节生猪容易发生应激反应,此时气温易发生骤然变化,腹泻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一旦保暖不当,猪长时间生活于低温环境下可能应激出现腹泻疾病[8]。

2 生猪腹泻疾病类型

2.1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多发生于出生3 日龄内仔猪,由感染C 型魏氏梭菌引发。病原菌存在于母猪肠道,可随排泄物排出体外,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9],仔猪可通过经污染的母猪乳头染病。

仔猪红痢发病相对较急,病程短的仔猪多表现停止吮乳,持续抽搐,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10];病程较长者精神沉郁,四肢无力,体温提高至41 ℃左右,排暗红色且伴有浓烈腥臭味的稀水状粪便。通常情况下,仔猪红痢持续时间为1~3 d,病死率极高[11]。

2.2 大肠杆菌病

2.2.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腹泻性疾病,对刚出生一周内仔猪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腹泻疾病。患病仔猪表现暴瘦、脱水、排黄色黏液粪便等不良症状,通常饲养管理不当、养殖环境卫生不达标、温度过低,均易引发此病[12]。仔猪黄痢与仔猪红痢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故应注意两者区分鉴别诊断。2.2.2 仔猪白痢

通常1 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染仔猪白痢,染病仔猪以排白色腥臭味糊状稀粪为典型特征,粪便内可能含有凝乳小片;同窝仔猪一般同时或陆续发病,出现食欲降低、体质瘦弱、脱水、死亡等症状[13]。

2.3 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

冬季是该类型疾病的高发期,主要临床症状为排黄绿色水样粪便、日益消瘦、脱水、食欲降低、死亡等,部分猪耐过变成僵猪[14]。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等均极为相似,临床诊断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鉴别。

2.4 球虫病

猪球虫病主要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引起,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成年猪群感染但一般不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带虫现象,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母猪带虫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一般半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球虫,主要临床表现为排黄白色水样粪便,生长发育受阻、日渐消瘦、生长状态不佳等[15]。

2.5 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可感染各个年龄及各个品种的生猪,一般以1~3 月龄内生猪染病率最高。猪痢疾通常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最急性型病程快,生猪染病后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急性型生猪体温明显升高,约在40 ℃以上,表现下痢、日渐消瘦、饮水增多、虚弱无力、弓背弯腰、共济失调等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症状较为轻微,生猪以出现反复下痢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贫血、异常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等[16]。

3 猪腹泻疾病的预防措施

3.1 做好养殖环境管理

做好生猪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对生猪健康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生猪腹泻疾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养殖人员应不断强化养殖环境的管理力度,除了要做好日常清理、打扫工作外,还要制定严格且合理的消毒制度,不为病菌的滋生提供机会,及时清除料槽内的残留饲料,妥善处理生猪日常排泄物,以免污染生猪养殖环境[17]。应对饲养器具、养殖环境进行严格且全面的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需采用温水清洗并消毒腹部、后驱、乳房等部位,为仔猪提供初乳前应先挤出少量乳汁,尽可能降低仔猪红痢发生与蔓延的概率[18]。

在选择消毒药剂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毒性作用弱、应用效果显著的产品,并合理掌控消毒药剂的使用量,消毒后对养殖环境合理通风,使其保持一定的干燥度,以免因养殖环境潮湿而滋生细菌[19]。此外,应合理管控猪舍温湿度,做好冬防寒、夏防暑等相关措施,寒冷季节可采用红外线灯促进养殖环境升温,以免生猪因体温散失而出现腹泻疾病[18]。

3.2 加强饲养管理

不断强化饲养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合理饲喂可以降低生猪腹泻疾病发生率。首先,应强化生猪饲养管理工作,为生猪提供充足且丰富的营养物质,确保生猪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选择优质饲料饲喂生猪,不可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以免诱发生猪腹泻疾病;要注重饮食搭配的均衡合理性,尽可能提高生猪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增加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确保所供给饲料能够满足生猪各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同时还要避免营养过剩等现象的发生[20]。保证从正规渠道采购饲料并加以妥善保存,控制饲料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尽可能避免霉变现象发生。喂养生猪前,要对饲料品质进行全面检查,并在第一时间丢弃变质饲料。可

在春、冬季对生猪饮水适当加温,禁止直接为生猪提供冷水,以免刺激生猪肠道,最终诱发腹泻疾病[21]。

3.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应在母猪妊娠前做好C型魏氏梭菌的预防工作,免疫接种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一般在产前1个月或半个月分别免疫1次,通过接种大肠杆菌三价苗达到预防大肠杆菌病的目的。每到冬、春时节,所有待产母猪分娩前1个月接种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降低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率[22]。此外,养殖人员还可为生猪投喂敏感抗生素,达到预防细菌性腹泻疾病的目的。

3.4 加强监测

生猪腹泻疾病大多为交叉感染所致。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生猪腹泻疾病的监测力度,一旦发现患病生猪,应即刻采取隔离措施。

综合分析生猪疾病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不断提高腹泻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做好全面消毒工作[23]。同群未发病生猪也应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生猪腹泻疾病对生猪的影响。

3.5 合理用药

在治疗生猪腹泻疾病的过程中应避免滥用抗生素药物,需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高敏药物积极治疗,同时应注意合理把控给药剂量。生猪感染细菌或病毒极易诱发腹泻疾病,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积极采用抗菌、杀毒类药物,有针对性地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繁殖,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生猪早日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肌肉注射链霉素、青霉素等可取得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11]。此外,患病生猪口服卡那霉素或土霉素,可促进生猪肠胃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24]。

4 猪腹泻疾病的治疗方法

4.1 仔猪红痢

李锦宇等[25]研制了一种可应用于防治仔猪红痢的中药复合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白头翁、大黄、山银花、血见愁、川芎、紫花地丁、白芨、木香、炙甘草等,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利于仔猪生长。此外,多西环素片剂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一般按照5 mg/kg 服用;若病情较重,可适当提高用量,每日2 次。也可以采取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庆大霉素8 万IU、硫酸阿托品4 mg 和地塞米松10 mL方法治疗,每日1次,持续使用3 d[11]。

4.2 仔猪大肠杆菌病

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应以调节母猪乳汁为主要措施。为确保母猪产后有充足的泌乳量,则应为其提供科学合理且营养的日粮方案。母猪配种后30 d 内对饮食量加以限制,直至配种80 d 再根据母猪生长状态合理规划日常饮食,确保营养供给的充足性[26]。母猪进入产前7 d 以及产后7 d阶段,每日均以热毛巾擦拭乳房,同时有针对性地控制养殖舍内的温、湿度情况,定期完成消毒工作。

郭志廷等[27]研究发现,采用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效果较好;黄海燕[28]使用中药方剂黄连汤和恩诺沙星联合治疗仔猪黄痢,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戴荣贵等[29]采用复方磺胺氯达嗪钠奥美普林可溶性粉治疗仔猪白痢,治愈率优于磺胺氯达嗪钠甲氧苄啶可溶性粉。

4.3 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

此类型疾病在发生后并无特效治疗药物,故针对本病的防治措施仍以预防为主。一般发现生猪患病后,养殖人员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消炎,抑制病菌滋生;还可采用维生素B6和维生素C 各50 mL,混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 mL 静脉注射,尽可能降低生猪病死率。此外,注射干扰素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0]。

4.4 球虫病

可通过口服增效磺胺治疗球虫病,一般按照30 mg/kg的剂量进行口服,用药时间约6 d[31]。为提高治疗效果,也可选用妥曲珠利[32]、莫能霉素等药物。李卫华[33]进行了采用磺胺喹恶啉和5%百球清治疗猪球虫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球清的治疗效果更好。

4.5 猪痢疾

患病猪症状较轻时,可使用土霉素和碳酸铋治疗,配合肌肉注射小檗碱,每日2次,连续3 d。症状较严重时,可选择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配合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并加入维生素;若出血情况严重,还可注射酚磺乙胺对症治疗[34]。

5 结论

生猪腹泻疾病对养猪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威胁生猪的生命安全,还会大大降低生猪养殖效益。为从最大限度上保障生猪的健康养殖,应高度重视常见腹泻疾病,明确腹泻原因及发生特点,并根据每种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生猪腹泻疾病发生率,确保未来生猪养殖业养殖效益及养殖质量得到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母猪仔猪生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后非瘟时代生产母猪饲养关键点详解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