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伟,岳春旺,孙茂红,佟垚毅,孙 航,高君平,赵毅飞
(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牛的舌头长而灵活,能够从犬齿和臼齿间伸出口外,舔掉牙缝间的草。牛是反刍动物,食物可再次返回口腔咀嚼,长期的咀嚼可导致牛的口腔中残留各种残渣,灵活的舌头可将牙齿内外清洁。但牛绕舌也可能为由营养缺乏、各类病原菌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情况,以青年牛及母牛较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群体性绕舌症状。因此,根据绕舌现象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及症状,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极为重要。文章对牛绕舌现象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初步概括,对现有的治疗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些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户和牧场防治此病提供参考。
1.1.1 营养匮乏
妊娠母牛饲草料较单一,饲喂干玉米秸秆较多,精料中玉米面占80%,秕小麦占20%,极少数添加1%的食盐[1]。多数养殖户家中牛舍窄小,缺乏运动,食槽及场地为水泥质地,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新生牛犊出现绕舌的现象。
牛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时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不但直接导致某种或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缺乏,如饲料中钙的含量过剩会条件性地引起磷缺乏[2];还间接影响着某种或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缺乏、不足甚至过剩,如缺少微量元素钴,牛也会表现一系列维生素B12不足的症状。原因是机体缺少钴即无法合成维生素B12,并非牛瘤胃微生物中维生素B12合成障碍。因此,当牛出现绕舌现象时,应全面补充营养物质[3]。
1.1.2 饲养管理不当
饲槽的高低及位置摆放不合理,牛需要伸长舌头卷食,长时间可导致牛舌出现麻痹效果,也称为“疲舌症”。牛舌长而灵活,舌面粗糙,臼齿宽大,适合咀嚼磨碎饲草、饲料。牛采食速度较快,食用含有较多粗纤维的饲料时,可能会有部分异物残留于鼻镜或舌根部;若异物扎伤皮肤或黏膜而导致发炎,牛会不断地伸出舌头翻转舔舐。
1.2.1 巴氏杆菌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多种动物和人类均易感染,家畜中多发于牛。牛巴氏杆菌病可分为3种类型: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
水肿型患病牛颈部、咽喉部和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处表现炎性水肿,眼睛红肿,流泪,口腔流涎,舌头和咽喉部位高度肿胀,同时伴有呼吸和吞咽困难;舌根部无比奇痒,牛通过不断翻动舌头促进喉咙与舌根产生强有力的摩擦缓解痒的状态[4]。患病牛舌头常暴露于口腔之外,呈暗红色,由于肿胀影响患病牛呼吸,导致患病牛缺氧,耳朵发凉,皮肤和黏膜发绀,严重时可导致窒息而死[5-6]。
败血型患病牛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和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7],被毛粗乱,采食量下降,鼻镜干燥,反刍功能减弱。肺炎型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牛呼吸困难,机体供氧不足,伴有咳嗽,可视黏膜发绀;患病牛头部和颈部前伸,张口伸舌[8]。
1.2.2 李氏杆菌
李氏杆菌病也称“旋转病”,潜伏期较长,多呈慢性经过。李氏杆菌病主要侵害牛,患病牛或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李氏杆菌一般寄生于健康牛的咽黏膜及消化道黏膜,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以及皮肤损伤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传播,如蜱、蝇、蚤等[9-10]。
发病初期,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行动缓慢,食不下咽,流鼻涕、流涎;随着症状加重,患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轻度恍惚,独自离群呆立[11];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病牛头颈强直,因舌和咽部均存在麻痹症状而无法下咽饲料、水,有时存积于一侧口颊过多未咀嚼烂的饲草料,患病牛逐渐出现吞咽困难,此时会产生持续性的大量流涎并伴有明显的鼻塞音[10]。患病妊娠母牛易发生流产,但未显示出脑炎的症状[12]。
1.2.3 放线菌
肉牛放线菌病主要是由于牛感染放线菌引起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肉牛均易感。病变最常见于牛的舌、颌骨、头部、头和颈相接处的下部、下颌、颈部和皮肤,偶尔咽喉、食道、胃及肠等也会出现放线菌肿,极少对其他器官造成损伤[13];有时可对患病牛的采食及吞咽产生影响,如牛采食带有芒刺的饲料时可导致黏膜或皮肤出现破损,进而引发该病[14]。此类型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舌头肿大且硬实,口流黏液,牛的采食和咀嚼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病程逐渐发展,患病牛舌头肿胀严重,伸出口外很难收回,气促喘粗,形成“木舌”[15]。病原体侵害颌骨时,由于骨质不断破坏与增生,骨骼体积增大且变形显著,占据整个口腔,患病牛无法进行采食及饮水,部分病变可延伸至其他的部位造成其肿胀,如下颌、腮部肿胀,部分患病牛喉头等部位也出现肿胀现象。
营养物质缺乏时应提前调整配制新的饲料配方,饲草料品种要求多样化及营养全面化[1],可在牛舍内挂盐砖,在日粮中添加合适的预混料,及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症状表现较轻的患病牛得到补充后便可恢复正常,但部分患病牛已形成不良癖好且较严重,很难恢复正常[16],必须对其进行人工纠正,发现绕舌时应进行制止或者使舌无法伸出齿外即佩戴笼头。此外,还应改善舍饲环境,加强牛日常运动量,保证日晒充足。
对于牛巴氏杆菌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发生,定期注射疫苗。牛发病后,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进行对因治疗[17]。针对部分患病牛进行集中治疗,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间隔为每2 d/次,保证持续注射3 d。使用磺胺类药物配合青霉素钾进行肌肉注射,或四环素和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也可提高治疗效果[18]。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病牛实际症状,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强心药(如安钠咖注射液)以及抗炎药(如地塞米松)进行退热、抗炎、促反刍等对症治疗,以缩短疗程[19]。
对患有李氏杆菌病的牛常用药物包括: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患病牛可根据体重使用100 mg/kg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20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混匀,按体重静脉注射50 mg/kg,每日2 次,连续使用3~5 d;也可分别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头孢噻呋(0.1 g)、硫酸庆大霉素(5 mg),每日2次,连续使用3 d。
按体重口服0.1 g/kg复方氟苯尼考粉(由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增效剂等组成),连续使用5 d。此外,也可按照患病牛症状使用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C、可的松及镇静药物等采取辅助治疗[20]。在每kg 饮水中加入复方阿莫西林(300 mg)、0.1%的维生素C、0.5%多维葡萄糖,混匀后饮用,每日3次,持续3 d。
此病发病初期治疗较为容易,疾病发展至中后期出现神经症状时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若患病牛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可使用50 mg/kg水合氯醛与水混匀后通过胃管投服,但因此药对口腔黏膜存在损伤,故禁止灌服[21]。也可采取中药治疗李氏杆菌病,取金银花(200 g)、黄芩(80 g)、菊花(200 g)、木通(80 g)、茵陈(80 g)、远志(80 g)、生地(80 g)、车前草(80 g)、茯苓(80 g)、柴胡(200 g)等,加水煎煮服用药液,连续使用3~5 d[22]。
临床上治疗牛放线菌病通常是采用抗生素配合碘剂进行治疗,也可给患病牛服用碘化钾,成年牛每日5~10 g,通常连续2~4周给药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木舌型患病牛舌背隆起前会形成1个凹陷小洞,要立即清出洞内的蓄积物,涂抹适量的碘甘油,每日2 次,1 个疗程连续用药5 d[23]。
牛放线菌对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比较敏感,可采用注射上述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24]。还可以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为普济消毒散,每日用药1次,连续用药1周。此外,舌根注射碘酒对病情缩短具有很好的效果,通常当日注射,第2 d舌体产生痛感,第3 d即可活动。因此病多属心脾实热,治疗应重于泻火,可内服中药洗心散加减配合西药,效果较好[5,13]。
多数病菌对消毒剂敏感。因此,可在牛场道路及周边环境撒生石灰,牛场门口设消毒池和缓冲间,加强对饲养密度较大牛场的消毒频率。一般牛舍可交替使用0.5%菌毒灭(含酚41%~49%,醋酸22%~26%)和3%~5%来苏尔进行消毒[9],且保持干燥通风,可快速消散牛咳嗽、打喷嚏时候排出的分泌物。
注射药物或疫苗后,针头应立即作废,做到一牛一针头,以防病原菌通过血液途径进行传播,使用过的所有器械等均须经消毒后存放。应及时地隔离被患病牛,疏散该群其他牛,彻底打扫圈舍卫生后喷洒2%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出现多头牛同时感染,则表示该病传播十分迅速,应抓紧全群药物的紧急防控[18]。此外,为避免外来因素导致感染,应禁止车辆进入和来自其他牛场的行业人士入场。
牛群应该进行编号、分棚,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可对全群牛进行疫苗免疫,此病可以从犊牛断奶时开始免疫,第一次免疫完间隔2 周后再进行加强免疫1 次,保证养殖户效益及牛的平稳出栏[5-6]。
在进行引牛工作时应提前对牛场进行考察,不要将引入的牛带到生产区,须隔离半个月再观察,确定无病原携带再解除隔离,尽量做到自繁自养。日常为牛供以充足的清洁饮水,饲喂模式采用“先粗后精”。冬季缺乏青草,可提前将玉米秸秆青贮以备冬季使用;苜蓿草需提前收割,晒干打捆后帮助过冬;精饲料建议使用全价颗粒料,发生霉变、过期的饲料应丢掉。
为防止群体牛采食过硬的食物损伤皮肤和黏膜,若舍饲肉牛喂些带刺的饲料,需要提前粉碎或通过浸泡使其软化后饲喂。牛场在规划时应设置运动场,保证每天牛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帮助牛增强抵抗力。此外,饲养工具禁止随意串用,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一部分。
牛绕舌在养殖场中最为常见并且发病原因较复杂的一种疾病,若出现上述临床症状,需要养殖户仔细观察、鉴别,查明牛绕舌的具体发病病因,在饲养与管理的合理基础上,构建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做到精准饲养、细致管理,出现绕舌现象快速查找原因,采取对因治疗,有效降低牛绕舌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