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艳 鲁海富 王新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浩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畜产品检测中心)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七县市之一,羊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木垒羊肉享誉疆内外。近年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羊产业受传统生产模式以及草原生态保护压力增大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与牛产业相比,其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没有充分显示出应有的产业优势。
1.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畜牧业大县,养羊业长期依靠传统草原放牧养殖模式,生产条件易受草原气候影响和天然草原“限牧、禁牧”的局限。
2.适应于转场放牧的本地羊品种哈萨克羊的繁殖率低,是一年一产、一产一羔,畜群周转效率低,出栏率徘徊在30%~45%左右。由于生产性能低,产品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
3.养殖规模偏小,250只以上的羊群规模很少,人工成本偏高,多项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到位。
1.转变发展模式。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羊产业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草原放牧养殖分解为“草原放牧养殖”和“农区舍饲、半舍饲养殖”两个板块,并且将产业重心适当向农区和农牧结合区偏移,倡导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条件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新途径,打造“高产、高效、优质”的两高一优羊产业。
2.农区发展模式。发展农区羊产业的特点是:多产快繁、高效周转、饲草料本地化、产品质量可控、产品常年供应、容易集小群而成规模生产,示范带动效果可以集中体现等。根据新疆发展农区肉羊养殖业的部署,结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畜牧业优势资源分布情况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做大做强羊产业,彰显“木垒羊肉”的市场优势,以发展农区舍饲、半舍饲优质高效肉羊养殖为突破口,确保木垒羊产业以“优质、足量、好名声”为亮点站稳市场。农区羊产业发展模式调整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引导、协调、鼓励。
(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肉羊品种是农区养羊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农区养羊应重点选择多胎性能稳定、耐粗饲、肉品质好的品种,如湖羊及其杂交后代。尽量避免选用本地的纯种哈萨克羊作母本进行繁育。将来,应该鼓励对本地哈萨克羊进行“多胎化改良”,逐步形成既有多胎性,又有哈萨克羊特征,又没有“大尾巴”的新型哈萨克羊群体。
(2)繁育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繁育方式使羊群“多产快繁”,提高畜群周转效率是影响农区养羊效益的又一关键性因素。
(3)养殖规模。政府积极倡导,提供优惠政策和技术扶持。鼓励在农区以养殖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肉羊养殖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和培植养殖规模在1000只(生产母羊)以下,100只以上的小型商品羊养殖场户。
3.牧区发展模式。牧区养羊业发展仍然倡导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随着国家生态环保机制的逐步完善,应积极探索“生态优先,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条件下的高效益生产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达到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放牧和生产绿色生态羊肉的双赢。利用草原羊肉优势,打响木垒羊肉品牌。
(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放牧的本地哈萨克羊作为母本,引进多胎湖羊种羊作为父本,继续推进肉羊品种改良,改善哈萨克羊的生产性能,减少肉品质中不适应市场需求“大尾巴”部分。
将品种改良工作纳入各乡镇畜牧业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利用行政推动,扩大宣传和推广,引导养殖从业人员科学养殖。
(2)繁育方式。在“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基础上提高羊群的繁育效率,适当引进多胎羊品种进行多胎性能导入杂交,即木垒羊多胎化改良,培育“多胎型哈萨克羊”,并且在部分条件适宜的区域和养殖户中推广肉羊“两年三产”的繁育模式。
(3)育肥增效。结合“放牧繁育、牧区集中育肥,或转移到农区育肥”等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应用具有本地风味特色的饲草料进行差异化育肥,生产不同风味和质量档次的羊产品,提高牧区养羊的综合效益。
结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资源条件和市场导向,探索将羊产业发展由原来的传统草原放牧养殖调整为“草原放牧养殖”和“农区舍饲、半舍饲养殖”两个板块,并且将产业重心适当向农区和农牧结合区偏移,积极引导农牧民由分散养殖向集中托养转变,探索实践适合木垒本地实际条件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高产、高效、优质”的“两高一优”特色羊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