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玥许 磊张啟东杜 鹃
(1正安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贵州正安 563400;2正安县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正安 563400)
2021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需要,通过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藏粮于技,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正安县有23个农技推广机构,核编293人,其中:管理岗 72人,占 24.57%;专技岗有 201人,占 68.6%;工勤岗 20 人,占 6.83%。 目前,实有在编人员315人,超编22人;有正高4人、副高35人(乡镇19人)、中级86人(乡镇49人),在编专技人员214人。县级有3个推广机构,即种植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畜牧渔业发展中心,核编106人,实有105人,其中专技人员共 88人,占 83.8%;50岁以上37人,40~49岁43人,40岁以下25人。
正安县农业服务中心实行乡(镇)管理为主、县级业务部门指导为辅。自2006年以来,正安县把发展茶叶产业列入主要工作,乡镇机构(茶产办)独立办公,但人员多从当地农业服务中心抽派;2019年县级机构改革后,茶叶部门划入县林业局管理,但乡镇该机构工作仍有部分人员“占用”当地农业服务中心编制;在畜牧推广机构方面,多数乡(镇)畜牧站(或动监分所)仍单列,如瑞溪镇、安场镇、中观镇、谢坝乡等,在县级已整合但乡(镇)未整合的情况下,工作推进不能形成有效合力。
1.3.1 县、乡两级农技部门业务经费落实情况。近几年来,正安县公共财力的增长仍未打破农技推广经费预算的瓶颈,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人均总经费、人均活动经费(推广经费)与公共财力的增长率相比仍较低。近3年来,2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基本未独立预算(或拨付)公共服务经费,工资财政全额预算,办公费用主要由当地政府解决,极少为承担项目内列支(如项目培训、资料等费用),因地方财力有限,亦无经费支持试验、示范、展示等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1.3.2 开展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情况。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承担关键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能力,能根据方案完成或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但是,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由于专技人员少、人员老龄化且新招录人员多被当地党委、政府抽派,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账面”有条件但实际在岗人员能力不足,仅11个乡镇基本能独立完成,仅占55%。乡镇在岗畜牧干部不足35人,有6个乡镇仅1~2人,占30%,在应对非洲猪瘟、春秋“两防”、屠宰管理、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开展畜牧业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的人力更显不足。除贵州省水稻区域试点为县级固定的试验地外,县、乡两级推广部门无其他相对固定的试验基地。
1.3.3 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检测预报、防治处置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的情况。①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全县20个乡镇配有农残快速检测仪器,其中:4个乡镇的仪器为2013年配备,设备老化,基本不能正常使用,占20%;16个乡镇无专用检测室,占80%;检测技术人员相对稳定,经多次培训及现场指导后已能正常开展快检工作,资金有保障。②在植物病虫害预报处置方面。县级无财力建立虫情智能监测系统,加之有部分植保专业人员不在植保岗位,造成对病虫害的预报仅1~2人负责,监测面广、任务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专业的植保人员,干部对病虫害了解有限,加之其他事务较多,没有精力开展病虫害田间调查;现有草地贪夜蛾监测点40个(省要求)、高空测报灯13台,基本能完成监测工作,但设备管护、人员工资却无保障。③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全县有畜牧兽医高级人员12人、中级23人,虽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部分专技人员被抽派驻村或借用等,20个乡镇实际在岗不足35人,呈现“有人在编、无兵打仗”的困局;有县级I级兽医实验室1个,成立了动物防疫联合社,聘有动物畜防员154人。
2020年,县级财政预算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含办公费等)118.46万元,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经费不明,多数乡镇回复“未见此项经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费、春秋“两防”购买第三方服务人员工资,每年申请县财政200万元左右。
正安县实有在编人员315人,其中在编不在岗114人,占实有在编人员的36.19%,其中:受党委、政府委派从事非农工作42人(含驻村),借用到其他单位67人,被指派从事非农技推广工作1人,因病未上班4人。局机关事业人员外抽派5人,实际在岗人员100人,占核定编制的94.34%。
1.5.1 乡级农技队伍专职专用情况。正安县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县级管“事”,基层管“人财物”,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足之处日益凸显。从“条”上看,县级农业部门由于只负责业务指导,难以根据区域产业布局适时调配专业技术人员,而布置的农技推广任务一旦不与经费挂钩,就难以落到实处;从“块”上看,乡镇政府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基层政府围绕中心工作,抽调、抽派、借用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在一些乡镇常态化,导致专业人才承担较大量的非专业工作。2016年全县各乡镇公益性农技人员编制320人,目前核编187人,5年减编41.59%。在187个编制中,专技编 106人,仅占56.7%,未达《关于深入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11号)“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以上”要求,且乡镇在编不在岗109人,占实有在编人员的51.9%。编制总量减编明显,专技核编差距增大。近3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各级新增业务、乡镇中心工作突击等,有70%以上的乡级农技干部全面参与村级工作,如医保社保费收缴、人居环境改造、进村(寨)路建设、植树造林、安全维稳包保、农用宅基地管理、农业保险勘验、养殖粪污治理、农村户厕改建、农田水利建设等,并以上述工作为主,农业科技推广为次。在编制减少的现实局面下,专职专用矛盾突出。
1.5.2 县级农技队伍专职专用情况。2018年开展综合执法改革,撤销种子管理站、农机监理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等机构,14个事业编被收回;2019年的行政事业机构改革,又有12个事业编被收回,两次减编26个。同时,县发改局的农业投资、县财政局的农综开发、县国土局的农田整治、县水务局的农田水利等职能划入县农业农村局,但“增事未增编”且也未增人,后续又将农业园区、宅基地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等划入县农业农村局。在职责职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人员编制却减少明显,这进一步弱化了事业机构的服务能力[1-2]。县农业农村局受机构设置、公务员职数等因素影响,有26名专技人员承担了局办公室、人事财务、党务党建、农业安全、畜牧兽医管理等工作,占29.6%,亟待通过调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解决专职专用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相对结束后,重新“集合”农技人员,努力实现专职专用目标。如正安县桴焉镇党委高度重视,及时研究,相继出台了《中共桴焉镇委员会关于梁大财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桴发〔2020〕25号)和《中共桴焉镇委员会关于张远林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桴通〔2020〕22号),将实际在编的高级职称2人(种植、畜牧各1人)、中级职称2人(种植、畜牧各1人)、初级职称2人(畜牧)、工勤岗2人、管理岗1人共9名干部全部归口到农业服务中心,确保农技队伍在乡村振兴中再出发。
“十三五”时期,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从正安县基层农技人员中分别遴选坝区专家23人、产业扶贫专家58人、服务“三农”专家42人,谋划推动“2+4”产业发展,常年完成粮食18万t、辣椒0.8万hm2、蔬菜 1万公顷次、烤烟 0.27万 hm2、高粱 0.27万 hm2、药材0.2万hm2、食用菌1 000万棒的生产任务,年出栏生猪20万头、牛3万头、羊3万头、家禽300万羽以上,畜牧渔业产值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2020年,围绕“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牵头完成1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建设;承担农村户厕、公厕改建任务,完成户厕1 600户、公厕97座(累计213间)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导开展清产核资,引导组建150个农村集体股份经济组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完成市级4个、县级6个、镇级10个“三变”改革示范村创建;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受理宅基地申请825宗,审批522宗,立案查处8宗,强制拆除19宗;实施以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加工为主的农业设施建设项目47个,实现投资1.014 9亿元;推进农业保险工作,2020年完成了保险0.62万hm2,现场勘验灾情160余次,理赔618.96万元(畜禽120万元),完成耕地地力补贴发放4 369.17万元,惠及12.23万户。在“增事未增编”的现实条件下,在岗农技人员除确保完成猪粮(油)生产、蔬菜保供、农机推广、地力培肥、质量安全、绿色防控、疫情监管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外,还承担着大量新增事务,出现了“干不完、放不下;学不足、推不动;做不好、问责多”的局面,部分农服中心负责人辞职(不任职)情绪凸显,在岗干部转岗心态滋长,工作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需破题解惑。
出台了《2020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办法(试行)》(正农通〔2020〕100 号)等文件,对乡镇农技人员申报中级职务的,必须至申报之日前1年内在编在岗;对申报高级职务的,必须至申报之日前2年内在编在岗,最大限度地将专业技术人员留在本部门。积极落实基层副高“即评即聘”政策,19人因政策“红利”晋升副高。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2020年落实农业服务中心13名副高职称人员的600元/年高知补贴,申请办结乡镇112名、局机关103人在编在岗农技人员每人260元/月的有毒有害津补贴发放。
一是建议各级将农技推广业务经费以不低于上年农业总产值0.5%的标准,纳入年度专项财政支出预算;二是上级在下达项目时,建议明确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可纳入《实施方案》并预算为项目基础工作费,让基层在承担任务时降低实施成本,确保项目有效落实。
一是建议以《条例》或其他方式,明确扩大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权,建立“县管乡用、县管镇用”的管理制度,促进形成乡村振兴“大农业”工作格局;二是按照“增事增编”的原则,建议对机改(县级)“三定”方案中所设置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核编5个,并对县级农业部门增加事业编20个,将乡镇编制数调至10~15个(中小乡镇10个、较大乡镇15个),实现有人落实新时期农业农村主业主责的任务需求;三是建议由省级层面出台专技人员管理办法(或意见),探索建立业务主管部门、镇乡街道、服务对象三级考核机制,明晰在编不在岗但承担其他农村工作职责人员的考核、职称申报与续聘等工作的路径、方法及措施。
一是建议市级以上业务部门多样化地开展培训,可选派基层技术人员到专业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跟班学习与实训,尤其侧重在农业技术更新、营销渠道铺设、特色品牌创建、数字农业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为农服务效能[3-4];二是建议继续加大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对基层的投入,优化特聘农技员建设方向。
一是按照黔府发〔2007〕11号要求,建议有效调增乡镇农业部门岗位结构设置,释放基层专技岗空间。二是改革现有职称评审方式。对初、中及专业技术职称实行“以考代评”,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取消评审;对副高级职称,参考其他行业的管理办法,实行“考评结合”,每次考试合格后,有效期3年,强化技能充电;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按目前的评审制度执行。三是按照《关于调整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要求,有效落实“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中的高级专家设置特设岗位,不占单位结构比例”精神,拓展职称上升通道。四是建议在职称申报时,将新时期高素质农民培训、面源污染治理、农田设施建设等工作业绩纳入农技推广范畴并等同对待,鼓励基层农技干部将实践业绩书写在大地上。五是建议省级适时开展最美农技员、农技推广能手、扎根基层服务农业30年等荣誉的表彰工作,激励优秀农技人员创业创新。
在乡村振兴中,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振兴和产业兴旺。应从适当增加基层农技人员编制、全力做到人岗相符、努力提升综合能力、强化农技队伍管理等方面发力破题,为建设一支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的乡村振兴农技推广先锋队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