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106)
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最早在1955 年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历年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016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提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1]。1996 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体育学被正式纳入由国家统一规划管理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列为第19 个国家一级学科,并自1997 年起向全国发布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体育学中长期规划课题和年度课题[2]。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代表国家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和水平,其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引导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其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思想力和行动力[3]。
新的历史方位向体育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并提出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该文通过研究1997—2021 年甘肃省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立项情况,分析甘肃省体育学项目立项状况,揭示甘肃省体育学项目立项的重要特点和规律,提出有利于甘肃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甘肃省体育学进一步立项及研究提供参考。
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对体育学立项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收集整理相关重要文献成果。通过国家社科成果数据库等检索,查阅1997—2021 年期间甘肃省体育学国家社科立项和结项成果信息,对所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该研究提供依据。
该研究使用Excel 统计甘肃省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概况,使用Rost 文本分析软件对项目的名称进行内容挖掘分析。一方面,使用Excel统计整理甘肃省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数量、资助金额、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立项单位、结项成果等数据资料;另一方面,使用Rost软件分析项目名称的高频词、语义网络关系等,研究体育学项目选题的紧密关系及倾向性。
2.1.1 立项数量
表1、表2分别反映的是1997—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各年份立项情况,1997—2021 年甘肃省国家社科体育学立项项目类别情况。从表1 可以看出,1997—2021 年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的立项总数为2202 项,其中甘肃省的立项总数为34 项,所占比例仅为1.54%,平均每年的立项数约为1~2项。从体育学全国立项数量总体上看,呈现逐年稳中有升的趋势,而其中甘肃省体育学的立项数目就显得量小力微,甚至在1999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出现了体育学学科立项的空白期,2019年立项数目为4项,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2016—2020 年,体育学共立项861项,其中,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湖南、浙江、湖北、广东、四川、河南、辽宁、江西、福建等13个省市课题立项数占总数的73.36%,其他19个省份课题立项数量仅占到总数的26.64%,少数省份每年立项仅有1~2 项。“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国家社科体育学的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与江苏等13个占比较大的省份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说明“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4]。
表1 1997—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各年份立项情况统计表
2.1.2 项目类别
从表2 中反映出的立项类别情况看,1997—2021年甘肃省体育学立项的项目分类中一般项目为21项,青年项目为4项,西部项目为9项,无重大、重点立项项目。甘肃省体育学立项项目分类仅为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3 个类别,无其他项目,其中一般项目最多,西部项目次之,青年项目最少,体育学项目申请类别较为单一。上述分析值得引起体育研究者们的注意与深思,不论是数量上的量小力微,还是项目申请类别上的不均衡,都需要进一步努力,需要增加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学科的立项数量,以及不断加强对体育学学科研究的深度,加大对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的研究,站在科学前沿,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甘肃省体育学科学研究均衡发展,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表2 1997—2021年甘肃省国家社科体育学立项项目类别统计表
2.1.3 结项成果
自1997—2021 年以来,甘肃省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项目共结项16 部/本,其中专著8 部/本,研究报告5部/本,论文(集)1 部/本;立项、结项周期最短时间为2年,最长时间为7 年,最早结项时间为1999 年,最晚结项时间为2021年(见表3)。按照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体育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体育教育学等学科。从总体上看,一方面,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这一具有独特地方性的角度进行撰写,不仅为甘肃省体育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这反映出当前甘肃省体育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结项成果的形式较为单一,这不仅要增加和提高体育学现有二级学科的研究数量和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体育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可行性研究。
表3 1997—2021年甘肃省国家社科体育学项目结项成果统计表
2.1.4 立项负责人所在单位
表4中所反映的是1997—2021年甘肃省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单位情况。1997—2021年甘肃省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单位共11所,按所属系统分为10所高校,1 所党政机关单位。其中,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立项数量最多,所占比例为47.06%;兰州财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的体育学立项数量次之,约为3~4 项;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体育局、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体育学立项数量最少,约为1~2 项。按院校类别划分,其中师范类院校3 所: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立项频数共20 项,所占比例58.82%。综合类院校4 所: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河西学院,所占比例为17.64%。理工类院校2 所: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所占比例为8.82%。财经类院校1 所:兰州财经大学,所占比例为11.76%。党政机关1 所:甘肃省体育局,所占比例为2.94%。
表4 1997—2021年甘肃省体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单位情况统计表
从总体上看,甘肃省高校对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体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反映出体育学立项主要集中在个别院校,甘肃省高校中对体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硕士点也只有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2 个体育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2020年增列)3 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而没有对于体育博士的培养。其中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甘肃省高校自身发展条件的局限。在新时期继续为我国体育学研究贡献学术智慧,不仅要积极对体育学硕博点进行申请,加强对体育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样也需不断加快专业体育高等院校建设,发挥各高校、党政机关、体育科学研究院(所)等系统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1.5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是研究者高度浓缩的学术思想的集中式体现,是其学术水平最直接的反映。准确、简洁、清楚是项目名称的命名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即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项目研究中最重要的信息[5]。该研究通过Rost 文本分析软件,分析列表框中的社会网络分析选项,打开Rost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在待处理文本框中载入统计整理好的项目名称txt文件,生成高频词txt文件,将文件中的数据进一步做成统计表(见表5)。项目名称经分词处理后共包含126个词汇,频数为1 的词汇有83 个,频数为2 的词汇有20 个,频数为3 的词汇有9个,频数为4的词汇有1个,频数为5的词汇有4个,频数为7的词汇有3个,频数为8的词汇有1个,频数为9 的词汇有1 个,频数为10 的词汇有2 个,词汇中体育、研究是频数最多的,分别有27个、32个。
表5 1997—2021年体育学立项项目名称分词后的高频词统计表
为进一步了解具体内容之间的联系,就要挖掘和分析关键词之间的结构关系。通过Rost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将高频词最后生成语义网络图(见图1)。语义网络分析是指筛选统计出高频词以后,以高频词两两之间的共现关系为基础,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数值化处理,再以图形化的方式揭示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基于这样一个语义网络结构图,可以直观地对高频词的层级关系、亲疏程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语义网络分析只是根据节点的分布情况来揭示他们之间的紧密程度,并不能表示节点之间存在因果关联。节点越是靠近中间位置的,表明词汇的频数越多,围绕在其周围的节点是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连线也就越多,即为项目研究的热点领域。图中处于第一层次的节点是体育、研究,围绕在二者周围的次频节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等处于第二层次,最外围的节点处于第三层次。总体上研究的词汇突显出区域性特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研究是主要方向,并涉及多个体育学二级学科领域。
图1 1997—2021年体育学立项项目名称语义网络图
1997—2021年期间甘肃省在国家社科体育学立项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为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主要存在与东部沿海等省份相比立项数量较少,在项目申请类别上不均衡,项目研究创新能力不足,体育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体育高层次研究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反映,它贯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6]。马克思认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真实的呼声”[7]。针对这些问题,需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拓展研究项目,加快对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完善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建设具有地区性文化特色的体育强省。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发展理念是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挥甘肃省体育学项目研究的优势,加深对已申请项目的研究,增加体育学立项数量和扩大项目类别范围,拓宽项目研究内容和加强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
1997—2021 年,甘肃省体育学学科立项数量在全国体育学项目立项总数中比例较少。自1997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体育学项目以来,为提高西部省份研究者的参与热情和研究水平,为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社科基金于2004年新增了“西部项目”,又逐步增加了“后期资助项目”(2004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0年)和“成果文库”(2010年)等项目类型,既拓展了研究领域,又促进了社科研究的均衡发展[8]。甘肃省体育学立项项目类别主要集中在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上,项目类别申请不均衡。重大项目是目前资助体系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重大项目的研究内容揭示了某一阶段国家宏观层面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及社会热点,它不仅对学科发展、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和指引性,而且某一研究机构“是否获得”以及“获得多少项”重大项目已经成为衡量其相关学科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和作为“智库”参与国家社会治理贡献大小的标尺之一[9]。重点项目在一定时期内能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加快发展,在一定领域有着支撑作用和战略地位。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工作者潜心研学,多发表出版优秀学术成果。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对外传播,提高国际话语权。成果文库旨在集中体现前沿性、最高水准的学术成果。现有的研究项目是甘肃省在体育学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和优势,要在为今后的体育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继续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增加立项数量,扩大项目类别范围,拓展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均衡发展。
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发展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十分宝贵的资源。要结合甘肃省独特的敦煌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和弘扬敦煌拳艺、伏羲武术、李广射箭、崆峒武术、崆峒围棋、临潭拔河、玛曲赛马、甘肃象棋、太平鼓、羊皮筏子、玄奘之路戈壁挑战、丝绸之路汽车拉力、陇越骑联山地自行车穿越等民族民间民俗体育品牌的文化价值[10]。对已立项项目进行更新研究,对具备地区代表性的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再挖掘、整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性发展。体育科学的发展进程是伴随着研究对象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细化过程,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11。]每一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包含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针对目前甘肃省对体育学研究出现涉及学科分类不全的情况,应建立体育科学的整体概念,把握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在研究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学科的同时,加强与交叉学科的研究。
高校作为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立项的中坚力量,仍存在体育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建设专业体育高等院校(系),积极申请体育学硕、博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12]。基于甘肃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的现状,建设专业体育高等院校,搭建更高质量的研究平台,对于提高体育科学研究有着助力作用。省内高校要积极建设独立的体育学院(系),如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兰州大学,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设立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应积极建设独立体育学院(系),为搭建更高质量的研究平台做好带头作用。省内有独立体育学院(系)的高校,要在完成学士、硕士阶段培养任务的同时积极申请体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授权点。大学一级学科硕博点是大学办学水平和研究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一级学科硕博点尤其是博士点,往往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专业[13]。高校应积极申请硕博点,补齐体育学科建设短板,完善高层次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另外,还要发挥体育青年工作者的先锋作用。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4]。
体育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在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中发挥着独特与积极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足迹中,体育经常作为一个特殊元素贯穿始终,通过体育这座友谊之桥,向世界人民表达“国之交,民相亲”的中国外交风格与理念,展示中国和平友善、雄浑包容的大国外交风范[15]。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节点,要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平台,加快与“一带一路”沿边国家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利用多种途径向外传播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借鉴、吸收国外优秀体育文化,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诱发了很多课题的生成,加之立项政策中也有一定的倾斜[16]。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到“鼓励各地发挥地区优势,打造各类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示范区、功能区”[17]。甘肃省要在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的同时,与周边省(市)共同建立以西北五省(自治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为主的区域体育联盟,五省(自治区)联动,统筹体育文化资源,实现体育信息共享,打造实用性的体育科学研究平台,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并缺少相应政策支持,是制约甘肃省体育学项目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政策是体育发展的助推器,好的政策能为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经费又是确保研究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得不到经费支持,项目就很难进行下去,尤其是那些自筹经费的项目。相应对策如下。一是要完善体育科研人员奖励机制,对参与体育学重大、重点项目研究的负责人加大奖励优惠,对参与其他项目研究的负责人也予以奖励,激发体育科学工作者积极性。二是要完善体育学项目评估机制,对研究项目予以相应的经费倾斜,项目负责人在申请国家社科立项前,将所需要经费支持的项目材料提前上报至省体育科研权威机构进行评估,机构人员在秉持科学、及时、高效、精准原则的前提下,对上报研究项目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结果,依据评估结果对研究项目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以此激发科研活力。三是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建立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大中小微国有企业对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对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
如今,我国已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也必将迈上新的高度。自1997年以来,甘肃省在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存在着体育学项目立项发展态势不稳定、结项成果转化率低,研究内容与国家建设发展战略要求契合度不高,研究平台不健全,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新时代向体育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作用,明确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提高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学术的原创能力;健全体育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科学进行学术评价,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其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渐形成区域性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区域性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风格、区域性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气派,使体育哲学思想理论发展趋向成熟,展示出科研实力,体现出文化自信。最后,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体育论述精神为指引,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体育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体育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