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国宏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因“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而成为响彻全球的名字!这就是位于燕赵腹地的“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像一颗棋子嵌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这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风光秀丽,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1947 年5 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在这个地方办公;1948年5 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此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个小山村里,党中央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震惊中外、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影响深远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默默无闻的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成为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西柏坡。高坡、石墙、平房、羊群、树林……一个个意象组成了辉煌厚重的历史长廊,诠释着岁月的峥嵘。我们首先瞻仰了村中的中共中央旧址。这是一座冀北地区极普通的院落,房舍为四合院式小平房,土坯垒筑,墙面粉刷白灰,洁净而雅致。这个院落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故居狭小而简陋,屋中摆设仅限于一桌一椅一床一盆和一辆纺车而已,这和国民党的豪华排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泽东旧居紧靠小山南端,前院设有警卫室,北院西房三间,为家属住房和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两间,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办公室内陈设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就是在这个简陋甚至寒酸的小屋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中外历史上的军事奇迹:指挥大小战役24 次,其中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 万余人!“谈笑间,一战而取辽沈,二战而收淮海,三战而下平津。全国解放,大局已定。”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特赦后来到西柏坡,看到这几间大决战的指挥所时,连连感叹:“国民党当败,国民党当败啊!”
中共七大会址是一间残破的厨房,当年就在这间厨房里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军委作战室里放着三张木桌,五大书记当年就在小桌上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周恩来当年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斯是陋室,无彩旗之张挂,无水茶之递送;甚而上无主席台之摆设,下无出席者之席尊。主持者一把旧籐椅,代表席即老乡家的几十个小柴凳。通过的决议却是不祝寿、不敬酒、不命名。其心之诚,直叫拒者降、望者归,大江南北,传檄而定;其风之严,令贪者收、贿者敛,军政上下,两袖清风。”(梁衡《西柏坡赋》)中共中央旧址,让我触摸到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根源……
离开中共中央旧址,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依山势分为上下两个回廊式四合院,馆标为邓小平题写。馆内展有历史照片和文物,其中有五位书记用过的办公桌、文件箱、桌椅和百寿杖等。纪念馆前面的广场中央,矗立着毛泽东等五位书记的铜铸像,被鲜花翠枝包围着。铸像以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赴京建国,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后面的柏坡岭上,矗立着西柏坡纪念碑,邓小平亲题碑名“西柏坡”,江泽民题写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近年来,景区内又新建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工程,如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廉政教育馆、领袖风范雕塑园等。
“天降大任,托国运于僻壤;小村何幸,成历史之拐点。”“自古成由艰辛败由奢,谦则受益满招损。正西风烈,柏松翠,坡草青,精神在,长久存。”吟咏着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西柏坡赋》,我徜徉于西柏坡的坡院之间,内心深处一次次地感受着红色的呼唤和洗礼:“党无己利,人无私心,言也为民,行也为民……”尘世的喧嚣,物质的诱惑,精神的欲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净化!当年震聋发聩的“两个务必”如黄钟大吕、春水鸣涧,在耳畔訇然回响!站在柏坡岭上,我眺望东西南北中,审视过去,展望未来,胸中感慨万千!西柏坡是一块圣地,净化着人的心灵;西柏坡是一片热土,滋养着瑰丽的中国梦;西柏坡是一座立体的革命丰碑,在接受着八方景仰的同时,也向过往的岁月,讲述着一个政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厚根源和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