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芳 聂志国 高 昆 朱 辉 闵志标
(桃源县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站,湖南桃源 415700)
桃源县位于洞庭湖尾闾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是一个山、丘、平兼有的县,自然条件比较适宜水稻种植,多年日平均气温16.5℃,日照时数1 688.4 h,年降雨量1 437mm,无霜期284 d。全县下辖28个乡镇街道,有耕地面积9.03万hm2,其中水田面积7.31万hm2,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逾14.47万hm2,是一个典型的粮食生产大县。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加速大流行,导致经济下滑,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按照省农业厅、财政厅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将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放在最前端,把人民的生命守护好,把人民的温饱解决好,就要把“三农”工作做好,把粮食安全工作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让中国饭碗端得稳。经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全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增强桃源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水稻生产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早稻高产创建达到了预期效果。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涉及白洋河、维回、万福新村、庄家桥、苏家堆、金鸡、金凤桥、红旗、桐岭、田河坝等10个行政村,覆盖农户7 943户,示范总面积2 133.33 hm2,其中以白洋河村为核心创建“双超”指挥方和机插秧示范片66.67 hm2,以庄家桥村为核心创建“双超”指挥方和机插秧示范片33.33 hm2。
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位于漳江街道。①以大平村为核心,辐射万寿桥、铁船堰、录萝坪、福庆山、楚旺、丰禾等7个行政村,覆盖农户5341户,示范总面积1 431.33 hm2,核心连片规模面积266.67 hm2,核心区创建“双超”指挥方和机插秧示范片共33.33 hm2。②以金凤村为核心,辐射长湖、和谐、金旺、金雁、高岩等5个行政村,覆盖农户2 746户,示范总面积895.27 hm2,核心连片规模面积206.67 hm2。其中,金凤村创建“双超”指挥方33.33 hm2,高岩村创建机插秧连片示范片33.33 hm2。
2020年7月10日,桃源县农业农村局会同统计局组成自测专家组,对3个部级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丘块抽样框的指定丘块,按照梅花取样法选取5个1.11m2样本进行实割实测,分别对每个测产丘块的样本稻谷单独脱粒、称重、测定水杂率。根据每个丘块收获样本稻谷重量、水杂率和面积,计算实测地块标准产量,推算示范区内的单位面积产量。测产结果如下:枫树乡整建制乡镇平均产量7 477.5 kg/hm2,高产丘块达7 843.5 kg/hm2;漳江街道以大平村为核心的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 381.5 kg/hm2,高产丘块达7 771.5 kg/hm2;漳江街道以金凤村为核心的示范片平均产量7 324.5 kg/hm2,高产丘块达7 681.5 kg/hm2。
为保障项目实施,从健全组织、强化组织入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创的组织体系;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组织、领导、协调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专家小组;实施项目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相关村成立了实施小组。每个示范片安排6名技术骨干长期驻村指导生产,确保关键技术到户、到田、到丘。
利用县电视台、农业信息网、横幅标语、现场会及入户明白纸等形式积极宣传早稻高产创建的目的、意义及好处。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在县粮食生产会议后,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村组召开村组干部和农户大会,鼓励农户参与高产创建工作,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悬挂横幅标语。在实施乡镇的主要交通干道悬挂横幅和张贴墙体标语50多条。三是发放入户明白纸。将《早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中嘉早17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专业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制订成册,印刷15 000多份,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一户一科技明白人[1]。
全县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整合各种资源,保证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对高产创建活动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持。二是对高产示范片农民实行物化补贴,早稻共组织种子逾400 t、育秧软盘200万个、硬盘10万个。三是整合国土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产能等项目资金5 000多万元,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的生产条件。2020年,桃源县安排了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稻高产创建,其中20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种子、软盘、肥料、农药等补贴,30万元用于技术培训,50万元用于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70万元用于改善示范区水利设施。
在早稻生产期间由技术专家小组成员,开展技术培训、高产攻关等工作,同时聘请和邀请省、市有关专家领导及时指导,为早稻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持。在早稻生产的产前、产中共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4期25场次,培训农户8 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30 000份。
在县内16个双季稻集中乡镇落实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5 266.67 hm2,服务环节包括农资供应、机耕、机插、机收、机烘、专业化防治、农技推广、田间管理等8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程服务。全程化服务重点向高产创建乡镇倾斜,其中枫树乡1000hm2、漳江街道800 hm2。部级高产创建乡镇做到了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耕机收、统一订单生产[2]。
在关键的农时季节,由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不定期对示范片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组织片与片、村与村之间进行交叉检查,相互交流学习。严格按照高产创建考核奖办法,评选先进村和高产攻关丘,并给予奖励。
选择高产、高抗、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推广中嘉早17、陵两优268等高产优质品种。
高产创建示范以软盘集中育秧抛栽为主,抛栽秧龄25~28 d,全面采用了水稻壮秧剂,达到了培育健壮秧苗的目的。
抛秧密度36万蔸/hm2左右,基本苗数150万~180万株/hm2,确保有效穗数达到375万穗/hm2以上,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示范片统一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同类别田块施用不同配方肥料,一般施配方肥450~600 kg/hm2作基肥,3~4 d后抛秧。抛栽后5~7 d施用尿素、氯化钾各75 kg/hm2作追肥。在剑叶平枕或者幼穗分化末期,叶色偏淡的丘块用尿素30~45 kg/hm2、氯化钾45~60 kg/hm2追施作壮苞肥。
抛秧露皮、薄水分蘖、适水保胎,抽穗、扬花、灌浆全程采用好气间歇式管水技术,即后水不见前水。当基本苗数达到300万株/hm2左右时开始晒田。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广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前的预测预报资料,及时向示范区的种植户宣传,监督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和稻谷的污染。注重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2020年,示范区的农户都与常德市宏瑞奇植保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病虫专业化防治的合同,各村还成立了专门的机防队伍,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了早稻丰收[3]。
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在示范片选择中嘉早17等作为主栽品种,实行了一片一品,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统一集中育秧。在示范片内以种粮大户、专业化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化育秧,专业化育秧面积达到50%以上,集中育秧全覆盖。三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专业化防治。根据县土肥站的测土资料,按施肥建议单实行科学均衡施肥;示范片内由常德市宏瑞奇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四是统一机械化作业。在枫树示范片推广了早稻机插秧面积逾100 hm2,在整个示范片内全面推广机耕机收,减轻了农户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4]。
2020年县政府大力培育种粮大户,特别是高产创建乡镇积极引导,枫树乡种粮大户(3.33 hm2以上)达105户,共流转耕地866.67 hm2;漳江街道种粮大户达72户,共流转耕地逾520 hm2。示范片内所有种粮大户全部种植双季,参与到高产创建中来,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农户种植双季稻的热情。
桃源县近几年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发展312家,其中枫树乡21家、漳江街道11家。各种专业合作社组织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育秧、机耕机收、机烘等社会化服务。同时,积极引导稻米加工企业参与高产创建示范,为企业和农户搭建产销平台,组织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形成了“农户+基地+企业”的订单生产模式,实现了农户与企业双赢的效果。
一是节约物化成本。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了肥料的多施乱施状况,示范片内农户节约成本228元/hm2;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交由公司运作,实行批发价格供货,节约成本225元/hm2左右。二是减少机械化作业成本。通过专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统一运作,为农户节约成本300元/hm2左右。三是增加产量收入。通过高产创建和社会化服务,秧苗素质得以提高,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比大面积种植平均增产2 100 kg/hm2左右,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 950元/hm2以上。通过高产创建和社会化服务,农民增加收入5700元/hm2以上。
通过部级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全县掀起了高产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乡镇千亩村百亩的高产创建新格局,2020年全县有28个乡镇79个村开展了早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逾8 000 hm2,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农户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增产增收甜头。
4月中下旬和6月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于2020年早稻高产创建工作有一定影响,致使部分早稻活蔸返青较慢,分蘖速度迟缓,特别是机插秧受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各级重视,培管及时,后期天气较好,仅生育期比往年推迟5 d左右。同时,双抢季节矛盾问题突出,导致晚稻秧苗超龄。
由于种粮大户面积大、范围广,受劳力、季节、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高产创建产量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是插秧机机手栽插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操作不当,出现漏蔸、深插、稀密不匀等现象,造成基本苗不足,发育迟缓。二是育秧水平不一。由于育秧基质选择或者播种不匀,出现机插秧密度不匀、秧苗素质弱、漏蔸、死秧现象,严重影响产量。三是机插秧对温度要求高,栽插时如遇20℃以下的低温,土壤温度低,导致扎根回青慢,甚至出现死苗现象,对产量有严重影响。
近年来,稻米加工企业、农资经营业主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经营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主体迅速增多,这部分人资金较为雄厚,但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势必导致粗放经营、薄种广收的局面,影响粮食总产水平。县财政投入粮食生产资金毕竟有限,国家政策补贴应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倾斜。
一是加强插秧机机手培训,提高操作能力。二是加大机插秧集中育苗面积,增加现代化育秧工厂建设和补贴力度。三是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搞好早晚稻品种搭配,选择适宜天气栽插。
高产创建在品种搭配上建议中晚稻熟期搭配,以达到品种合理布局,每个乡镇每季2~3个品种最宜,做到一片一品,相对集中,有利于缓解双抢季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