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子哈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616750)
山羊螨病在发病原理上属于由疥螨或痒螨寄生在山羊皮肤上而引发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疾病。山羊在患上这种疾病后,常常会出现毛发脱落、湿疹性皮炎等症状。此时山羊的皮肤会出现严重的瘙痒状况,往往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山羊会寻找石块树木等进行摩擦。长此以往,山羊的皮肤问题会进一步扩大,并威胁到整个羊群的实际健康状况。
在对山羊进行现代化的养殖时往往会遇上各类疾病。受自身毛发生长的影响,山羊极易遭到各类皮肤性疾病的侵扰。同时,山羊自身毛发相对较长且茂盛,成为许多寄生虫生存的第一选择。在这些寄生虫类疾病中,羊螨病便是其中的一类常见寄生虫疾病。山羊被螨虫寄生,皮肤出现病变,从而引发羊螨病。对这类寄生虫进行对应的分析工作,可以将螨虫粪虫疥螨和痒螨。而在这一基础上,又可以依照羊自身的品种,来将其划分成山羊疥螨与绵羊疥螨。
通常状态下,痒螨属于一类吸吮性螨虫,而疥螨又可以将其划分成一种具有穿孔能力的疥虫,对宿主危害性相对较大。四川地区气候相对较为湿润,山羊自身毛发较为蓬松,从而为螨虫的生长创造了极佳的环境。螨虫整体长度为0.5~0.9 mm,可被肉眼发现。将螨虫放置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痒螨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能够对山羊皮肤进行穿孔的口器,身体上生长有四对较为突出的足。痒螨在对山羊进行相应的寄生时,往往会首先选择山羊身体外侧毛发较为茂密的一些位置进行筑巢以及产卵。这类螨虫能够利用锋利的口器,来穿破山羊的皮肤,以此来吸取山羊体内的细胞组织液与淋巴液。
疥螨体长0.2~0.5mm,外表呈现淡黄色,整体偏向椭圆形。这种螨虫体积较小,肉眼往往无法进行完善的识别,由此需要利用显微镜对疥螨进行相应的观察工作。疥螨与痒螨一样,长有能够刺穿山羊皮肤的口器。疥螨通常会在山羊的皮肤角质层之下进行寄生,利用啃食山羊皮肤角质层与山羊皮屑的方式,来获取生长所需要的相应物质,并在山羊皮肤角质层之中进行产卵繁殖。从整体上来看,山羊螨病在发病过程中,更易受到疥螨的影响,因而需要对疥螨等螨虫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杀工作[1]。
山羊螨病从病原体方面进行分析,属于一类寄生虫疾病。造成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山羊在生长过程中,皮肤与毛发内侧遭到螨虫的寄生,螨虫在寄生时对山羊的皮肤表层造成了无法及时愈合的伤害,从而逐渐形成了这种慢性皮肤疾病。山羊螨病具有相对较强的传染能力,如果山羊养殖区域内部出现了遭到螨虫寄生的患病个体,则极易在养殖区域内部爆发大规模的山羊螨病。
在传播方面,造成山羊螨病出现的主要传染源,可以分为患病个体与携带有螨虫的动物或者养殖场管理人员。如果养殖厂内出现了感染山羊螨病的患病个体,则患病个体自身所接触过的饲料、活动区域以及养殖工作者,都会存在有携带螨虫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山羊存在着随时感染山羊螨病的风险。
随着消费市场对山羊的需求不断加大,人们对山羊的品种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现阶段国内四川地区所养殖的山羊更容易感染螨虫类疾病。这是由于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者在对山羊品种进行改良工作时使山羊毛发更加趋近于浓密,为螨虫的生长创造了最佳的生长环境。而四川地区气候相对较为湿润多雨,这类气候正与螨虫的最佳生长环境相匹配,由此使得山羊螨病的高发期往往会集中在秋末与初春。这两个时期山羊正处于换毛阶段,毛发量整体相对较多,由此为螨虫的生长与繁殖创造了相应的生长环境。
山羊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感染了螨虫类疾病,需要相关养殖工作者对其进行及时的隔离与治疗工作。如果在这一方面存在疏忽,则会使得养殖场内部产生山羊螨病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使得养殖工作者产生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山羊螨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山羊螨病在夏季的集中爆发次数相对较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四川地区整体气候相对较为潮湿,而在夏季空气湿度更大,气温更高,山羊的皮肤温度会随之更高。螨虫在生长过程中虽然偏向在较为温暖潮湿的区域进行生长,但是在夏季,山羊毛发内部的温度会超过螨虫的适应范围,从而使得在进入夏季之后,螨虫的整体生长与繁殖相对较为缓慢。在天气逐渐转凉后,螨虫会随之恢复繁殖活力。
山羊在患上山羊螨病后,往往会因为螨虫的啃咬与繁殖,而出现持续剧烈的痛痒感,为了缓解这种感觉,山羊往往会在树木或者栅栏上对发痒部位进行摩擦。这种行为虽然能够对发痒感觉进行一定的缓解,但是长期发展依然会对山羊的皮肤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疥螨往往会在山羊自身毛发相对较短或者皮肤较为细嫩的地方进行寄生。其中在山羊的耳朵、腿部内侧、嘴部等位置,疥螨问题较为频发。
疥螨在生长过程中,过热或者过冷的环境都会使其暂时失去活力。但是在另一方面,疥螨自身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高,因此在气温相对较低或者较高的季节,螨虫虽然会降低繁殖能力,但是依然能够进行一定的活动,寻找新的宿主。由于螨虫存在这一种生长特性,因此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季节,山羊之间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保暖,会选择互相靠近。在这一过程中,螨虫便能够通过山羊与山羊之间的接触,来寻找新的宿主。
螨虫对山羊进行了一定的寄生后,由于山羊会对发痒部位的皮肤进行一定的摩擦,从而会使得山羊的螨虫感染部位出现连片的红点。随后,红点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出现水泡或者脓疮。这些脓疮在破碎后,会出现相应的结痂,从而影响山羊毛发的正常生长。山羊在感染山羊螨病后,由于皮肤部位常常奇痒难耐,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情况,从而对山羊自身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山羊幼崽感染山羊螨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2]。
山羊感染山羊螨病后身体上往往会表现出被毛粗乱、毛发失去光泽、逆向竖立等情况。山羊皮肤部位螨虫聚集的区域往往会存在有毛发大面积脱落的情况,而山羊为了能够缓解螨虫寄生带来的瘙痒感,会利用树木与栏杆等来对身体进行相应的摩擦,部分情况下山羊还会对患病的部位进行啃咬,造成二次伤害。螨虫的集中寄生部位会在山羊不断摩擦或者啃咬的过程中出现丘疹、结节甚至脓疱。山羊身上的患病部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出现皮肤变厚的情况,从而使得毛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这种异常的增厚,不但会让山羊的毛发无法生长生长,还会出现进一步的龟裂。皮肤在出现龟裂后,山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进食欲望会随之出现下降,进而山羊体重下降,长此以往会使得山羊因缺乏营养物质而死亡。
对山羊螨病进行诊断,可以先用肉眼来观察山羊的异常状况,确定山羊体表部位是否出现了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表现。在完成这一项工作后,需要相关兽医工作者对患病山羊进行一定的采样,将采样送到实验室中进行相应的诊断,从而确定当前山羊自身所患有的疾病是否为山羊螨病。
进行采样工作时,相关工作者可以从存在病变的山羊皮肤之上,采取一定的皮肤组织和血液,再将其放入容器种进行观察。为了能够保障观察工作的实际效率,提高螨虫的活力,需要在确保容器内部温度在三十度到四十度之间。容器的底部可以放置一张黑色的纸,以此来更好的对螨虫的移动轨迹进行对应的观察。在另一方面,相关兽医工作者还可以对患病山羊进行皮屑的采集工作,将采集到的皮屑之中注入甘油或者石蜡油,进行一定的混合工作后,放到载玻片上利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观察,此时皮屑之中是否还有活体螨虫的存在[3]。
若山羊被螨虫大面积寄生,出现了相对较为严重的发病症状,此时为了对山羊皮肤部位的病变进行一定的改善工作,减轻螨虫聚集区域的瘙痒感,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西医药物,来对山羊的发病部位进行一定的涂抹工作。进行这一项工作时,相关工作者需要注意,许多皮肤疾病药物,虽然能够对疾病进行一定的治疗工作,但是在本质上都会对山羊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因此需要注重药物涂抹的位置与面积,减少药物对山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刺激。
进行实际的药物涂抹工作时,整体的药物涂抹面积不能超过山羊体表的30%,如果山羊出现病变的皮肤面积相对较大较多,则需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持续给药。完成第一次药物3~4 d对山羊进行第二次涂抹,坚持用至山羊皮肤病变部位出现好转。如果利用这种方式,山羊的皮肤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病变,则需在9~10 d之后对山羊进行一定的清洗工作。
进行清洗工作时,相关兽医工作者需要将温苛性钠水或浓度为2%的克辽林、来苏尔溶液等进行一定的混合,对山羊患病部位进行涂抹清洗。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抑制螨虫的生长能力和活性。完成清洗工作后再对山羊患病部位涂药,提高山羊治愈率。还可以给予外用皮炎合剂,每天涂抹1次,连续5 d后能够看到山羊皮肤出现好转[4]。
一般适用于气温相对较为温暖的季节,避免山羊药浴后受凉感冒。相关兽医需科学配置药浴药物。针对山羊螨病的特性,可以选择低浓度的蝇毒磷乳剂、1%的敌百虫溶液、0.05%辛硫磷乳油等为山羊药浴的主要成分。药浴水温保持在38℃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凉对山羊造成二次伤害,药浴时间1~2 min,药浴3次,每次间隔5 mim,持续治疗1周可发现山羊体表部位螨虫聚集区域明显减少,连续治疗1个月后山羊身体表面螨虫聚集区域可基本消失。
根据山羊实际患病状况选择相应的药物,减少错误药物对山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取硫黄、苦参、百部、川楝子各20g放入瓦罐中,加入800 ml清水进行煎煮,煮至400 ml后给患病山羊灌服,每天灌服1次,持续给药3 d。
还可取百草霜、大枫子、白芷各6 g,当归、苦参各9 g,狼毒12 g,黄蜡60 g,棉籽油500 g,充分混合,将这些药物炸至红色,再放入黄蜡做成中药药膏涂抹患处[5]。
取狼毒500 g,煅硫黄9 g,炒白胡椒45 g,研制成粉末,将粉末分成30 g后掺入食用油500 g,充分混合后涂抹患处。如果需要大面积涂药,则需将30份硫黄粉、石膏粉以及漂白粉行充分的混合放入多孔容器中,对山羊进行粉末涂抹,按照山羊毛发生长的方向进行逆向涂抹,保证药粉能够与山羊病变皮肤进行充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