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燕萍 周万云
(1.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云南 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玉溪 653100)
近年来,红塔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但是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失调,粮食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日益明显等问题。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红塔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作者经过5次专项调研,分析了红塔区产业现状,提出如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旨在为玉溪农业发展提档升级提供参考。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是玉溪市的经济、行政、科教、文化发展中心,全区辖9个街道和2个彝族乡,65个农业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 004 km2,人口46.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6万人。国土面积1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12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1亩。红塔区是玉溪市人多地少的县区,境内四面环山,为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 650 m。土壤酸碱性适中,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高,可周年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
红塔区种植业组成主要由粮、菜、花、烟四大产业构成。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烤烟、花卉、油菜、水果、中药材为主。2021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5 036亩,粮食种植77 482亩、经济作物287 554亩,粮经比21∶79。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50 674亩、稻谷1 897亩、麦类7 158亩、豆类15 958亩、薯类1 795亩;经济作物中,主导产业蔬菜种植191 559亩、烤烟37 125亩、花卉19 722亩,其他作物39 148亩,其他作物有油菜27 467亩、水果8 181亩、中药材3 500亩。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98亿元,其中种植业28.47亿元。
近年来,农民有了种植自主权,偏向于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而效益低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大幅缩减。①由于气候干旱导致实施“水改旱”措施,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滑。红塔区多年连续干旱导致水库坝塘蓄水大幅度下降,水资源供求平衡矛盾突出,农业不供水导致水稻面积大幅度下降,改种以玉米为主的旱作粮食作物。②城乡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加。随着红塔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步推进,大批耕地被征用,全区被征用的耕地数量较大,大多为高稳产农田,虽然通过“占补平衡”调整有一定面积的补充,但置换后的耕地质量、产粮能力大大下降。③农田基础设施差。目前山区部分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大多近乎报废,有些还遭到破坏,灌排能力和保肥、保水、保土性能被削弱。红塔区粮食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0.7万亩减至2021年7.7万亩,减少3.0万亩,减幅达28%。其中水稻减幅较大,面积从2017年的7 991亩减少至2021年的1 897亩,减少6 094亩,减幅达76%。粮食总产量从2017年的5 427万kg减至2021年的3 897万kg,减少了1 530万kg,减幅28.2%。且实际基本口粮减少较多,水稻产量从2017年的499万kg减至2021年的113万kg,减产386万kg,减幅77%。④红塔区坝区土地流转较快、流转期限长、租金高,粮经争地严重。2021年全区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9.43万亩,占全区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2%。红塔区土地流转费2 200~4 500元/亩,高额土地费导致粮食种植倒贴本,农民不愿意种粮。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后主要种植以蔬菜、花卉为主的经济作物,剩下能种植粮食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仅为农民在自家责任田种植少量粮食。
香葱是红塔区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作物,以香葱为主的蔬菜产业逐年显现出不可忽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一是蔬菜长年连作和高复种造成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还会出现产量低、病虫害重、品质差等连作障碍问题。二是种植户盲目加大施肥施药用膜来追求最大效益,导致周边农田和大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以小香葱为例,2021年全区种植2.7万亩,复种指数达400%,全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按每亩每年用肥240 kg、用药1.7 kg、用膜10 kg计算,仅小香葱每年用肥超过6 480 t、用药46 t、用膜270 t。
①规模化连片种植水平下降。受菜烟争地、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花卉上山、蔬菜上山,核心烟区萎缩,烤烟零星分散种植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和黄草坝、小石桥玉苗更为突出。②区域性田间长势不平衡。受降雨分布不均及移栽时间偏晚影响,春和黄草坝、研和黑泥等区域田间长势不平衡。③部分村(社区)对烤烟生产的重视力度减弱。部分村(社区)没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烤烟生产的要求上来,在规划连片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把烤烟放在优先位置进行统筹考虑,重收购轻生产、争计划轻管理,导至核心烟区流失、规模化连片种植下降,重视力度减弱。④种烟农户数量持续下降。种烟农户由2020年的3 711户,下降到2021年的3 265户,下降了446户,减幅达12.01%,部分村组减幅在25%左右,在哪里种烟、谁来种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①花卉种植以小户为主,2021年花卉种植户为473户,花卉园艺企业47户,占总户数的10%。②品种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整体创新能力仍不足,品种权和专利权保护相对滞后,企业和合作社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导致自主选育品种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以月季为例,品种均为国外品种,国外公司收取5%~15%的专利费,降低了种植户的利润。③生产设施配套不齐全,产量低、品质差。花卉大棚生产设施没有加温降温设施,花卉采摘后加工处理没有冷库设施,导致花卉产量低、品质差。④产业关键要素土地短板突出。红塔区国土三调耕地面积191 286亩,人均耕地0.41亩。耕地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受耕地保护政策制约,高端花卉生产管理用房、采后处理、物流冷链、水利设施等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受限,直接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三协调”。“两保”,即保口粮、保谷物。到2025年,粮食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产量3 800万kg,其中稻谷、玉米谷物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产量3 300万kg。“三稳”,即稳定烤烟、油料、花卉3个种植产业。到2025年,力争烤烟面积稳定在4.38万亩左右,产值2.01亿元;油菜稳定在2.15万亩左右,产量360万kg;花卉稳定在2.20万亩左右,产值15亿元。
“三协调”,即蔬菜、水果、药材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到2025年,蔬菜面积稳定在16.7万亩左右,产值20亿元。水果面积稳定在0.9万亩左右,产值1亿元。药材面积稳定在0.5万亩左右,产值0.5亿元。为实现以上目标,在现有2.7万亩小香葱的种植面积基础上,力争用4年时间轮作调减小香葱面积1.0万亩左右,以增加粮食种植,恢复正常的烟田,稳定花卉和其他农作物面积。
4.2.1 调结构 在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分类施策、梯次推进,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化的生产格局。结合红塔区实际情况围绕重点河道水系流域周边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以董炳河、玉溪大河、白龙潭河、红旗河、张东河、新西河、老西河、前进沟、八里沟、密罗河、甸苴河周边为重点区域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以优化粮、烟、菜、花等主导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在适宜区适度规模化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和轮作,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要充分抓住坝区香葱种植萎缩下滑的趋势,进一步加大田烟恢复力度,充分动员香葱种植大户利用流转土地开展葱—烟轮作,促使葱农变烟农,加大培育和壮大新型种烟主体。春和街道要抓住打造现代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的契机,大力调整香葱种植面积,发展高端花卉种植;大营街街道要围绕乡村振兴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发展花卉替代香葱种植。
4.2.2 科学区域布局 ①粮食。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坚持有保有压,排出作物优先顺序,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重点发展水稻和玉米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食用大豆、薯类。不断调优粮食种植区域布局,将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布局在山区和半山区。②花卉。围绕“二园三带”布局全区花卉产业。“二园”是玉溪春和现代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红塔区大营街乡村振兴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带”是以北城、春和、大营街为核心的高端花卉产业带,以大石板、黄草坝、法冲等山区、半山区为核心的花卉繁育及种植产业带,以研和、龙树为核心的花卉种植产业带。③烤烟。突出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稳中求进推动烟叶稳规模、优布局、提结构、转方式、促增收,提升优质烟叶稳产保供能力。将烤烟生产区稳定布局在小石桥乡(玉苗)、高仓街道(龙树)、春和街道(波衣、黄草坝)等最适宜的核心烟区;着力加大坝区田烟恢复种烟力度,积极拓展优质烟区。④蔬菜。以北城香葱类蔬菜聚散地为中心,调优春和、大营街、高仓等街道坝区蔬菜生产布局,建设坝区精品蔬菜生产区;以小石桥花椰菜、菜豌豆等夏秋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山区、半山区蔬菜发展,建设山区、半山区冷凉蔬菜生产区。
加快发展靠市场主体,没有市场主体,不会有高质量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衔接问题,是农业经营形态的新发展。要通过摸清家底,将投资大且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大户引导注册成立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主要扶持成立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种植主体,鼓励其开展粮食、烤烟、蔬菜、花卉及其他作物种植,带动广大种植户发展状大。
4.4.1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口粮田。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养分平衡,防止耕地退化,提高地力水平。
4.4.2 开展种植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 推动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花卉、蔬菜种植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强化商标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产品和技术,加强花卉产品包装、品牌设计和售后服务,并积极参加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等评选活动,力争名牌产品的质和量有新的突破。
4.4.3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品的投入 生态农业技术必须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用现代农业技术替代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精准施肥施药技术和高效施肥施药机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体系。开展地膜总量和区域控制及区域性残膜回收利用示范,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
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粮食生产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给予一次性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等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保障。烤烟生产要落实以烟叶收购价格补贴、新型能源烤房配套补贴、烟叶种植大户补贴、商品化育苗、病害统防补贴等烟叶政策保障。蔬菜产业要扶持建设绿色、有机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花卉生产要落实中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花卉产业示范创建等项目花卉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