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烽(江西省彭泽县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700)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指髋关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形态及结构的异常,以髋臼形态异常为主,疾病发生后,髋臼外上方骨会出现缺损问题,导致股骨长期处在半脱位或脱位的状态下,持续的骨缺乏应力会减少髋臼周围骨量,增加治疗难度[1-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通过置入假体的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但部分DDH患者容易出现假体覆盖不足问题,增加假体脱位风险[3-4]。髋臼结构性植骨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促进正常解剖位置的恢复,增强髋关节稳定性,促进假体覆盖率提高,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5]。本研究对64例成人DDH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髋臼结构性植骨与THA联合使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成人DDH患者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19年7月-2021年8月,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35例、29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48.43±5.52)岁,体质量指数(BMI)在18-26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47±2.32)kg/m2,Crowe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别为14例、18例、6例、26例,患肢:左髋、右髋、双髋分别为34例、12例、1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髋关节CT扫描等检查确诊为DDH;②均为18岁及以上成年患者;③均符合手术指征;④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者;⑤认知及语言沟通能力较好;⑥对本研究知晓,且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手术禁忌证;②合并膝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外伤骨折等疾病者;③存在髋关节感染者;④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者;⑤患有严重循环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者;⑥患有精神系统性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及研究者。
1.3 方法 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方式实施手术,然后对髋臼侧进行处理。首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作用起效后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健侧卧位,且患肢朝上,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找到患者患侧股骨后外侧,做一条切口,对臀大肌实施钝性分离,将短外侧肌群后关节囊以T形切割的方式切开,使髋关节及股骨头充分暴露,找到小转子上缘5mm处位置,将头颈部截除并取出股骨头,沿关节囊找到寻横韧带位置,对真臼位置进行确定,将真臼窝内及纤维组织及增厚的假性关节囊切除,使髋臼横韧带充分暴露。找到真臼位置,在此对髋臼实施造臼处理,并对试模进行安装。找到植骨骨床位置,使用小号髋臼锉沿马蹄窝打磨臼顶假臼处的硬化骨,直至骨面有少量血液渗出,注意打磨过程中将髋臼前后壁骨量保留,髋臼内陷至适当位置后,对髋臼骨缺损大小及范围进行判断,将缺损区硬化骨使用小号骨刀削除,并对骨床表面的骨皮质进行切除,使骨面粗糙度适当增加,在打磨髋臼骨床表面过程中获取松质骨颗粒,将截下的股骨头表面软骨去除,修正松质骨。再根据实际情况于缺损部位植入股骨头,使植入骨块的松骨面与骨床完全贴合,使用3枚左右的螺钉进行固定,再使用由小号至大号的髋臼锉实施磨锉,使植骨块的髋臼面与臼杯紧密贴合,再使用2枚髋臼螺钉进行固定。股骨侧处理:对髓腔实施开口,找到患者髓腔远端、圆锥部及近端三角区,对此部位实施扩髓,将股骨侧假体试模进行安装、复位。对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软组织弹性及坐骨神经张力进行判断,分析是否实施转子下截骨;若松懈组织后依旧无法实施复位,则截断小转子远端2cm处骨质,截骨后将截骨两端实施复位,并对股骨旋转及股骨远端分别进行控制及扩髓,将股骨侧假体试模置入,对髋关节实施复位后检查关节稳定性。注意术中对髋臼侧假体位置进行透视,分析股骨柄匹配髓腔的情况,观察小转子位置,然后取出股骨侧假体试模,将自体骨颗粒填充至植骨块前后缘的交界区域及髋臼前后壁,再将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置入髋臼内,并实施复位。使用重建直型钢板半皮质螺钉对截骨处实施固定,然后检查髋臼假体的活动度及稳定性,若检查结果良好,则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将手术切口缝合,术毕。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分析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②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使用PACS系统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及髋关节活动度。③髋关节功能:术前、术后1个月使用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进行评估,共4个维度,包括疼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总分为100分,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成正比。④术后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随访1个月,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下肢肿胀、下肢麻木、轻度跛行、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髋关节功能)以(±s)描述,行t检验,录入SPSS25.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患者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手术时间(150.46±18.37)min,术中出血量305-865mL,平均术中出血量(580.43±105.34)mL,术后引流量285-755mL,平均术后引流量(450.78±101.42)mL。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有着更短的双下肢长度差(P<0.05),有着更大的髋关节活动度(P<0.05)。见表1。
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s)
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s)
组别 例数双下肢长度差(cm)髋关节活动度(°)术前 64 4.42±1.02 72.33±15.87术后 64 1.25±0.78 115.86±10.64 t 19.750 18.226 P 0.000 0.000
2.3 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有着更高的Harris评分(P<0.05)。见表2。
表2 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表2 髋关节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Harris评分术前 64 47.64±7.63术后 64 85.92±11.23 t 22.556 P 0.000
2.4 术后并发症比较 64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1例患者出现轻度跛行,均未出现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等问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64)。
成人DDH属于骨关节畸形的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可能与遗传、髋臼发育不良等原因存在较大关系[6]。DDH包括软骨、骨、软组织结构等部位的结构及形态异常,会出现骨性髋臼过浅问题,进而增加髋关节应力,引起关节损伤,导致关节僵硬、疼痛等问题的出现,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DDH最终形成骨关节炎、髋关节脱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7-8]。因此,应积极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预防病情的恶化。
THA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骨性关节炎、骨折等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解决关节畸形等问题,有利于疼痛等症状的缓解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若将其应用于DDH患者的治疗中,由于DDH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已出现异常,周围软组织已发生病理性变化,容易增加植骨难度,增加手术风险,不建议单独使用[9-10]。髋臼结构性植骨联合THA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不仅能够通过安置假体的方式恢复髋关节功能,还可避免大块结构性植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预防术后神经损伤及神经麻痹的发生,加之于真臼内对髋关节旋转中心实施重建,能够促进外展肌功能的改善,使髋关节接触应力降低,进而避免假体松动的发生,预防非生理因素导致的假体磨损[11-12]。此外,该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不会造成大量出血,多数患者术后引流量均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13]。本研究中,患者手术时间在120-180min,平均手术时间(150.46±18.37)min,术中出血量在305-865mL,平均术中出血量(580.43±105.34)mL,术后引流量为285-755mL,平均术后引流量(450.78±101.42)mL。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双下肢长度差上,术后与术前比较明显更短,在髋关节活动度上,术后与术前比较明显更大。究其原因,在高脱位THA中,对相对正常的解剖学旋转中心实施重建后,会导致肢体过度延长的问题出现,进而导致复位难度加大,而本研究通过实施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术,则可预防肢体过度延长问题的发生,避免肢体不等长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恢复[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Harris评分上,术后与术前比较明显更高。究其原因,髋臼结构性植骨术中需彻底打磨髋臼骨床、股骨头植骨块、软骨下硬化骨等部位,能够有效促进骨床粗糙度的提升,髋臼假体轻度向内侧移动,使重心力矩有所减少,促进髋臼假体顶部覆盖的增加,避免植骨面积减少,有利于提高臼杯放置的安全性及稳定[16-17];术中填充自体骨颗粒能够使臼顶植骨块与骨床之间的间隙缩小,促进骨床与植骨块贴合度的提高,加快植骨块愈合,进一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8]。此外,本研究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1例患者出现轻度跛行,均未出现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等问题,充分说明THA不仅能够促进关节正常旋转重心高度的恢复,还可通过内移臼杯的方式,使骨性覆盖增加,促进臼杯初始稳定性的提高,促进长期生物学固定面积的扩大,避免假体出现磨损问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9]。
综上所述,成人DDH患者给予髋臼结构性植骨联合THA治疗的手术效果较好,能够缩短双下肢长度差,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及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