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

2022-12-12 15:57□文/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个体

□文/付 蓉 刘 敏

(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通过梳理2021年陕西省7所高校受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在对社会责任感进行系统分类基础上,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引言

正青春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社会责任感状况不仅与个体成长息息相关,还对社会进步以及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面对价值的日益多元复杂化,难免会出现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缺乏对国家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担当;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等价值选择偏失行为。因此,本文在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议,以期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参考。

二、研究样本与设计

(一)样本的基本信息。本研究主要调查对象是陕西省范围内7所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结合不同的学科分布、层级选取高校,调查目标院校涵盖了“双一流”高校及本科一、二批次高校,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占比30.1%;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延安大学的学生合计占比62.4%;西安思源学院学生占比7.5%。从微信群、实地发放电子问卷以及委托高校辅导员发放这三种渠道发放问卷并借助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进行调查数据汇总,调查问卷累计发放850份,回收849份,有效调查问卷759份,有效率达到89.4%。其中,男生371人,占比48.9%,女生388人,占比51.1%;所调查大学生大一占34.9%、大二占19.0%、大三占20.9%、大四占25.2%;人文社科类占比33.5%、理工科类占比66.5%;政治面貌主要分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团员、民主党派、群众分别占比18.6%、71.9%、0.4%、9.1%;其中,学生干部占比37.4%,有参与社团活动经历的学生占比83.1%。

(二)量表的开发与设计。本文测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指标主要选取了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个人责任感四个维度,从每个方面选取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测量题目进行回答,将受测者的回答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依次递增),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个体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选取代表性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测量大学生认为设计题项对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程度,探究其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状况。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通过社会责任感构成要素均值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个人责任感、国家责任感的均值得分介于4.27~4.37之间,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构成要素对社会责任感提升的重要程度介于重要和很重要之间,更倾向于“比较同意”。家庭责任感均值得分最高为4.37;其次是社会责任感,均值为4.29;相较之下,个人责任感均值相对较低得分为4.28;得分最低的为国家责任感,均值为4.27,这表明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各维度描述统计结果均处于比较高水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总体趋势积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家责任感、个人责任感的均值偏低,即大学生认为国家责任感及个人责任感对社会责任感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重要程度偏低,可知,大学生关于国家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的认知方面有待提升。(表1)

表1 社会责任感构成要素描述分析统计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分析

1、个体因素对社会责任感的分析。通过表2发现,个体因素中的个人的自我特质、个体同伴效应、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都会对社会责任感的构成要素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提出:通过提升个体自我特质中的进取心、责任心等优良特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与所接触的同伴之间有同质性,个体在与同伴沟通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在思维及行为上受到同伴的影响,说明提升所接触同伴的正向影响能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能丰富自身的社会责任相关知识,能更深入理解社会责任,强化自身认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此外,个体是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其社会责任感强弱紧密相关,社会实践经历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责任能力,还有助于个体自觉践行社会责任。(表2)

表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一览表

2、家庭因素对社会责任感的分析。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优良淳朴的家风以及父母对子女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显著作用,说明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正向引导;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使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个体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家庭成员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也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提升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蕴含责任观念的家风代代传承和弘扬体现了家庭对个体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强烈责任感的重视,优良家风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父母通过言谈举止、言传身教等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直接对个体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作用。

3、学校因素对社会责任感的分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加强培育校园文化、教师的示范效应、有效实践“三全育人”、完善素质评价体系都与塑造社会责任感显著相关,这意味着全面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大有裨益,可以帮助大学生个体形成正确的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个体提升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的深入贯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同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内在一致性等增强其社会责任认知能力,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校园文化的责任氛围可以“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培育社会责任感并有效引导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倾向,创设浓厚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教师的良好责任行为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教师良性示范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积极影响;此外,通过“三全育人”的实践达到多途径协同培育,能够使大学生责任认知进一步深化,责任情感逐步明晰并坚定自我责任意志,其有效实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积极引导;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有效测评学生素质,帮助准确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能有方向、有针对地开展社会责任感培育。

4、社会因素对社会责任感的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实践社会公德、实施社会责任制度、营造社会责任感氛围、强化网络传媒的信息监管力度与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及个人责任感呈正向相关。有学者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反观之,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内涵,更自觉地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自主践行社会公德能够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德意识,强化社会责任认同,因此培养社会公德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社会责任制度的有效实施能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大学生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浓厚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氛围能充分发挥其渗透作用,对大学生产生正向引导,努力营造积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此外,大学生思想动态与网络传媒所传递的信息密切相关,对于网络传媒的信息监管进一步增强,能够净化网络信息环境,提升大学生分辨网络信息、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第一,受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总体趋向积极,但社会责任感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普遍认为家庭责任感对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更为重要,但大学生关于国家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认知方面仍需不断加强。第二,识别了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个体层面,个体自我特质、同伴效应、个体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家庭层面,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优良的家风以及父母对自身责任感的培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养成也有积极作用;在学校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校课程思政的贯彻、“三全育人”的实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显著影响,教师的示范效应、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社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实践社会公德、有效实施社会责任制度、创设浓厚积极社会责任感氛围、加强监管网络传媒信息均能够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要素众多,涵盖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自我培育,发展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因素。个体自我特质、同伴效应、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体是否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显著影响因素。可知,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自我培育,加强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身边责任感意识强的伙伴学习交流。此外,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同时深化自身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

(二)全面协同培育,调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外部因素。在个体积极培育的基础上,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有显著影响。因此,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父母应重视子女的责任感教育,并不断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应创设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注重责任型家风的弘扬和传承,以此加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激发其承担责任的意愿。其次,应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和培育。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课程思政,通过理论引导深化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此外,注重教师率先示范,营造校园文化培育氛围,通过完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责任标语宣传、举办典型榜样学习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时代担当。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引领,完善社会责任制度,加强对网络传媒的实际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让大学生能够充分获取合理有效信息,提升信息鉴别能力的同时深化责任意识。最后,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培育之下,使大学生责任认知有所深化,坚定其责任意志,使大学生自觉将行为转化为责任行动,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个体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