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夏静怡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全面加强务实合作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双多边合作迈向历史新高度。然而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更需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调整战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1],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行稳致远。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难以抵抗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存在供应链资金断链和运作中断的可能。一方面,各国为应对市场波动出台的新经济政策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增加运营成本,企业为适应形势通常会调整自身产业结构,给部分企业运作带来限制。与此同时,汇率波动增大、风险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随之上涨,其他替代风险增多使企业销售困难。且因各个环节彼此贯通,沿线项目生产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波动都会影响资金周转与产品生产经营。借款企业无法顺利销售商品从而拖欠还款,不利于维持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而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流转,这使得当地政府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借贷维持发展,债务比例较高。债务和财政的压力使某些国家经济体出现主权违约,不仅影响本国的金融和借贷体系,甚至会影响全球银行体系。短期内市场缺乏信心,不利于资本的投入与企业的个体发展,长期内无资金准备的社会负债等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或地区出现财政和金融危机[2]。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公共财政危机意味着政府债券贬值和金融机构投资的资产价值减少。对于私人借贷比例高的国家来说,随着主权债务违约的威胁上升,资本将从银行撤离,使银行最终依赖于公共救助。无论哪种情况,信贷和银行危机很可能加剧财政危机的直接影响,大规模资本从本国流出的风险增加,导致泡沫风险,资本价格可能崩溃,财政和宏观经济失衡的压力将对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构成严重的挑战。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不确定性增大,主要体现在全球实体经济下行方面。由于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各国交通、商贸、餐饮、旅游、娱乐及其他服务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3]。各国对出入境管理愈发严格,使得一些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国际间合作项目难以顺利完成,给各国财政带来较大负担。同时经济下行导致行业内部裁员、降薪等情况普遍出现,影响社会就业,造成社会恐慌、区域关系不和谐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阻碍“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麻烦与挑战,但是客观来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利于将“一带一路”所面临的危机化为转机,从而激发我国及沿线地区的发展潜能,促进经济形势向好发展。
双循环和“一带一路”都是化解全球化风险的,双循环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跟中国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4]。
首先在合作内容方面,一方面,我国可以发挥全球最大产业市场和资源配置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弥补产业链短板;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及自然资源,有利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减少在雇佣劳动力、高价收购非沿线国家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花费。与此同时,在双循环的带动之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地区)的贸易内容由原来的货物向现在的服务、数字经济等方面转变,从而优化周边市场环境,促进相关国家的金融与贸易发展。其次,双循环的发展方式有助于各国利用好自身资源,找准并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战略契合点,实现利益融合。要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等产业在外循环的连接作用、在内循环的引领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空间上的交通连接,为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确保世界经济平衡增长。最后,在双循环的带动之下,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服务功能和都市圈经济消费的引领作用,积极扩大该地区内需,将其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从体制方面发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经济体制对接,为国内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先行示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近年来,世界上频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警示各国要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加强彼此之间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团队培训方面的合作,强化政府间、区域间组织的协调,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意大利总理沟通时表示要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从而促进健康丝绸之路的发展[5]。共同应对之后可能出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储备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能力都有所缺乏,因此中国要与沿线各国(地区)构建新的合作体系,加强在医疗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提高投融资效率,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对危机的能力;加强与沿线各国(地区)的卫生合作,大力宣传我国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中药资源,将各种中药所对应的疗效一一介绍给相关国家(地区),使其对我国的中药事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我国特色中医药,发挥其在预防疾病方面的有益作用,各国(地区)可以在中西医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医疗方式;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设健康驿站,完善“健康丝绸之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提高沿线各国(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其次,我国要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援助工作。我国曾多次派遣医疗队前往非洲等地区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均取得有效成果,援外医疗队的派驻有助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最后,改革世卫组织,支持世卫组织开展加强国家之间卫生合作的活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公共医疗能力[6]。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新支点,打开了新局面,从而有助于建设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全球化经济。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数字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了契机。“数字一带一路”即指要打造数字经济区域合作的样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数字化建设,在数据信息服务和国际通信领域互联互通的“虚拟”高速公路上实现高效、智能、信息化发展,实现国家间(地区间)的协同共赢[7]。当前网络的使用者日益增多,且互联网用户年轻化的趋势愈发鲜明,预示着网络这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一带一路”未来建设要抓住大数据这一着力点,从而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不断优化自身经济格局,同时我国要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走出去”,实现产品与技术的交流、共享,与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首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降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在生产方面利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分配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化分配方式,使劳动者劳有所得,分配合理,从而增加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利于社会稳定;在交换方面,互联网拓宽了新的交换渠道,公司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产品销售链接,消费者通过网上订购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对产品的需要,在购买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也可以与企业售后服务人员直接对接,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在消费方面,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新热点的出现会拉动社会对其投资,从而带动消费。整个生产过程在数字经济的带领下连接得更加紧密、顺畅,从而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其次,建设“数字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利用互联网实现沿线国家(地区)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市场深度融合,运用“万物互联”的方式为“一带一路”项目开展研发分工合作,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沿线国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家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传统行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传统产业自身竞争力[8]。
推进“数字一带一路”有利于激发我国及世界的经济活力,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使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较差,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低于发达国家,战略布局相对迟缓,就这一领域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可以成为未来沿线项目建设中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新兴市场经济具有脆弱性。在此情况下,中国要统筹协调、精心布局。实现从大政方针到行动方略的深化拓展,围绕每个项目合作提出具体方案,加强多国和地区间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涉及亚欧非等众多地区和国家,合作范围广泛。若要达成多方合作,稳定金融市场,首先要做到政策沟通。我国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沿途安全、地缘政治等限制因素,围绕风险管控和环境塑造拿出可行办法,与沿线各国(地区)共同构建新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推动发展需求的对接和耦合,在具体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实现有益且高效的沟通,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其次,要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筹建,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最后,要完善道路、港口、航空、能源、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群众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总体而言,在各国合作、互惠共赢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对亚洲区域一体化建设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应与沿线国家(地区)加强合作,化解矛盾和误会,设置项目合作规则,打造国家间顺畅的订货与销售渠道,简化行政手续审批,减少收费,制定协调政策,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取消不再具有合作前景的投资项目以及调整责任分担等,以期提高危机处置能力与合作能力,更好地应对市场冲击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由于沿线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中国要坚持以“健康丝绸之路”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卫生对外交流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首先,我国牵头向周边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进行援助。其次,推动卫生领域机制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中非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合作机制等重要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下的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打造现代医药体系,全面升级医药商业结构,形成覆盖“一带一路”的医药分销、配送、零售网络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中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医药产品的流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同时不断拓展医药研发,在已有的科工贸体系基础上打造一条包含种子种苗、科研、种植、生产、销售整个全产业链,为世界防疫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讲好自身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首先,“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我国传统合作共赢的理念,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沟通、强化利益协调。在讲中国故事时将挖掘故事内涵与创新表达形式相结合,借助互联网等方式将所要传达的中国理念、“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等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9]。
其次,“一带一路”要实现高质量建设,其根本着力点在于发展。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推进新型治理方式,“共商”即指不分大小贫弱地位平等,都可以在沿线建设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后的商讨中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商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地区的意愿;“共建”要求各国主动培养相关人才,建设相关领域的人才智库,积极投入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建设资金,为区域内所在项目的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技术、人员支持;“共享”在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地区)能够共同分享全球化成果,让国民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要用灵活方式促进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互通,积聚合作正能量。
“一带一路”建设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拓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合作与开发第三市场,不仅规避竞争,又发掘新的互补合作空间,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借此拓展新的发展机会,实现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要增进战略互信,讲好中国故事,这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也凸显了共产党人的天下担当与实现世界大同的初心,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