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会计专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这个专业没有产生任何兴趣,或许是自己真的没有天赋,我对数字非常不敏感,心里有些自卑,于是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到了大二可转专业的时候,我想转入新闻专业,我对写作和报道有着很大的兴趣,这都是我平时看杂志看书时积累下的。可是我和我的父母商量,他们不同意我转专业,甚至还数落我一顿。我真的不想学会计,但又不想让父母生气,我很烦恼,该怎么办?
一个有烦恼的同学
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来信!
每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漫长“战斗”。
这场“战斗”,就是关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父母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扩展开来,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专业或工作的选择。
你刚刚感受到这种明显的冲突,所以内心一定无比煎熬,看起来你似乎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听从父母的意见。
同时更难的是,你希望自己做出兩全其美的选择,既可以追求自己的爱好,又不让父母生气。我理解你的期待,只是在刚开始做选择时,是非常难做到两者兼顾的。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跳出二元对立的位置,就可以从一个两难的选择里看见无数的可能,以及有很多的路通往你想去的地方。
首先,你选择的是现在,并不等同于未来。
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很多人常常被困住,是因为过度放大了选择的结果,把当下的选择等同于未来。
比如,即便你现在没有机会转新闻专业,并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学习,更不代表你以后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人才。
现实是很多大学生毕业,都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多人即便在毕业后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取得成功。
这并非是建议你不要转专业,如果可以转入你喜欢的专业,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你现在无法达成期待,也可以不用着急,告诉自己:现在的选择,并不等于未来。
同样,即便你现在执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让父母当下无比生气的话,也并不代表父母会永远生你的气。
当我们可以不把当下的选择等同于未来,做选择就会容易很多。你会知道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你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重要的不是当下的选择,而是开始走你想走的路。
其次,与不让父母生气相比,你更需要面对内心的不确定。
从表面来看,你很在意父母生气,那么父母生气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就是如果你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可能要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全责了。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你谈到自己有些自卑,在会计上感觉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然后你找到了一个新的可能的方向,并且已经做了一些积累,这是非常棒的!同时,或许你的内心也有一些忐忑,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可能在这个新专业发展得很好,这是卡住你的困境。
所以,看起来是父母不同意,但很有可能是你现在面对这种不确定来做决定太难了。
或许,与其为父母不同意而苦恼,不如试试先靠近这些感兴趣的东西。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你做出正式的决定之前,我想你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机会去了解、学习或试水。
比如,是否可以旁听一些新闻专业的课程,或者参加一些相应可以发挥你特长的实践活动,或者你也可以开始持续不断地写作。
我想不出半年的时间,你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便可以在内心有一个更清晰的决定。并且,在这个时候,或许你的思考会更完善,你也会更有自信,更有可能获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没有所谓更好的选择,只有适合你自己的选择。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常常有两种模式:单轨模式和双轨模式。
所谓单轨模式的人,就是你喜欢什么,你认定什么,就会义无反顾地去投入,并为结果负责到底。这样的人,有更饱满的激情、超强的行动力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而双轨模式的人,往往会看到机会和风险的共存,并不会贸然投入,会一步踩实了再走下一步。
比如,你可能想要有个理想的工作,但是你会先做着一份维生的工作,再慢慢切换。
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优劣势之分,只有根据自己的性格和风险偏好,来看看哪种成长模式更适合自己。
比如,像我就很喜欢双轨模式,不喜欢冒太大的风险,所以我总是会在一个相对稳定、不那么冒险的位置,去支持自己慢慢转型。我曾经从师范专业转到了汉语言文学,再转到了工商管理专业;参加工作之后,又从人力资源转到了心理学,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以前做选择的习惯,是喜欢什么就可以直接去干,很少犹豫,那么你可以选择单轨模式,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如果你过去是偏犹豫和谨慎的,那么你可以像我一样来选择双轨模式,慢慢支持自己去靠近内心的渴望。
另外,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遇上挑战和挫败都是常见的,这并不代表你选择错了。你只需不断调整、修正、解决问题,来应对这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我会先鼓励你尽可能去争取转到你喜欢的专业,如果你成功了,那非常好!如果暂时还不能如愿,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兴趣,请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靠近你的兴趣。
我想你迟早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祝福你!
(罗近月,《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