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锋
编者按
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河南省第十批教育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在豫新两省区党委、兵团党委、省援疆前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智力援疆为主线,结合哈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实际,多措并举,助力受援地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探索出“组团式”援疆模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优质公平发展。一批批援疆教师舍小家为大家,把他乡当故乡,默默耕耘,扎根边疆育桃李,用奉献和坚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期我们聚焦“教育援疆”,并邀请河南省教育厅领导,援疆职业院校校长,援疆中小学校长、中原名师、普通教师,总结回顾河南教育援疆的成果,展示河南教育援疆给受援地学校带来的变化、给师生带来的成长,宣传教育援疆过程中的先进事迹,挖掘教育援疆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展现河南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做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是一部领航奋进的壮丽史诗、一幅磅礴宏阔的复兴图景,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做好新疆和兵团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的十年,是新疆和兵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次深入新疆考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疆和兵团把脉定向、掌舵领航,更为对口援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引,激励着广大援疆干部在助力建设美好新疆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谱写出一曲曲援疆动人笙歌,传递着豫新一家亲的深情与悠长。河南第十批教育援疆团队自2020年进疆以来,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己任,木铎金声,滋兰树蕙,致力于受援地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豫哈深度交流交往交融、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倾力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助推哈密和十三师新星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站位,锤炼教育援疆的政治定力
治疆是国之大事,援疆是国之要略。从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到第八次工作会议,会议的地点虽有变化,但会议的精神一脉相承,精神实质没有改变。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无不证明着一个朴实真切的道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教育强,则新疆强,新疆强,则全国强。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在思想上牢牢把握增进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热爱新疆、心系哈密、情系群众,用真情架起连心金桥,用行动铺设亲情大道,真正做到与当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厚植感恩祖国、感恩党的情感基础。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干部人才的选派。河南省统筹科学安排中组部等部委的人才计划、教育部等部委“万人教师援疆”计划、依据受援地需求选派的柔性计划等,严把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和作风关,坚持“四有”,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两个一切”“两个什么”:一切为了援疆,为了援疆的一切;受援地需要什么我們就选派什么,受援地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
三年来,河南省累计选派援疆教育人才945人,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建设美好新疆的主战场,舍小家为大家,把他乡当故乡,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为促进豫新两地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工作,涌现出扎根新疆的李福臣老师,九年援疆的王海森老师,践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王涛校长,河南省“最美教师”余国庆,第四届中原“最美爱情”段廷兆、闫丽君模范夫妇,哈密市优秀教师张伟宏、盛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最美教师、红星高级中学、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团队等很多典型和事例,绘就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美丽画卷。
倾力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硬件实力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倾力投入,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上下功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受援地城乡少年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年来,河南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金4.14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5.81万平方米,涵盖教育教学、校外实践、产学研融合多个领域,覆盖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学段,成为援疆设施中的标杆和品牌。哈密市伊州区人民路学校、伊吾县中学食堂、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豫哈青少年综合校外实践基地、哈密市西区中学、哈密市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区、十三师新星市“互联网+”数字校园应用中心、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初中教学楼、新星市职业技术学院(筹)综合楼和实训中心、十三师各学校校史馆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
河南教育援疆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受援地学校办学条件。如今最漂亮的建筑、最好的体育场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学校随处可见,这成为了豫疆团结友谊的真实见证。
聚力发展,推进“组团式”援疆,形成多方合力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聚力发展,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河南教育援疆团队充分利用河南优质教育资源,在选派优秀教育人才、改善办学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提高新疆受援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年来,依托中组部计划、教育部计划、大学生支教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柔性小组团,打造教育“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20所,按照“学校领导+中层骨干+专任教师”模式形成10人以上规模教育组团20个,建成线上线下各级基层师资培训基地50个,形成了涵盖受援地学校所有学段、全部学科的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组团式”援疆格局。
基础教育“组团式”援疆持续深化。河南省实验中学“组团式”援建红星高级中学,该校高考成绩节节攀升。哈密一中和红星高级中学均实现开设艺体特长班以来最好成绩。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与新星市第一中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选派管理团队和名师智力托管,倾力打造品质教师、品位学生、品牌学校“三品教育”,助其成为东疆名校。
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开启新篇章。河南7所高等院校、7所技师学院、7家实训企业“3+7”模式多层次、全方位对口援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争创自治区优质职业院校;河南10所优质高职院校对口援建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理念+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技术+资金+文化”八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受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兵团推广。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哈密市和十三师职业院校荣获国家三等奖1项,自治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造血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受援地学校的教育造血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河南省采取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优质培训资源,举办暑期骨干教师赴豫培训班、“星光大讲堂”援疆名师系列讲座,开展红星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训;与河南省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原名师发展论坛暨首届豫哈教育家培育峰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培训受援地教师5000人次;健全完善以10名红星名师、100名红星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十三师新星市教师梯队攀升体系。
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河南教育援疆团队面向援疆教师和受援地青年教师,实施“十个一”工程和“双百计划”,立项200项河南教育援疆专项课题,共建200个优秀教学团队。项目实施以来,410名受援地学校教师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举行教研讲座970次,上优质课公开课1200节,培训教师7万余人次,现已完成研究报告130篇,发表论文452篇,获得自治区和兵团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论文大赛等省级奖项60余项,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
三年来,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受援地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批批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脱颖而出,为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可持续的人才基础。
智力加持,深化改革,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三年来,河南智力援疆不断改革创新,佳绩频传,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十三师新星市借鉴河南在教育领域改革经验,研究出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的十三师新星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和以内涵质量提升为牵引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符合新时代兵团职责定位要求,具有十三师新星市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正在东疆大地加快构建;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公开选聘12名校长和25名副校长,其中4名援疆干部人才入选;集团化办学试点突破,原火箭农场第一学校高中部并入红星高级中学;开启了自治区、兵团首家教师“师管校聘”改革,实现了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总额、人社部门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统一调配使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改革处于兵团领先态势,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培训班、兵团年度教育工作会等会议上先后做6次典型发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十三师教育改革经验,自治区、兵团党委主要领导先后对此做出批示。
助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河南援疆团队发挥河南高校附属医院优势,帮助十三师新星市规划设计“一高地两中心”医共体发展布局,助力实施“4321”计划;深化与河南大学等4所大学附属医院和红星医院的合作,打造红星医院“区域医疗集团高地”;加强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交流合作,以火箭农场新医院为基础,建设“东疆中医特色医养结合中心”。
推进校地合作联动和科教融合。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實践课教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中心东疆综合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援疆专家工作站落户十三师新星市,搭建高水平教育科研平台,助推受援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河南援疆团队协调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增加哈密定向招生计划500多人,资助哈密籍贫困大学生1293人;开展消费扶贫,助力当地农牧民脱贫攻坚。
勠力同心,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民族凝聚力
做好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必须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深化豫哈交流交往交融,唱响民族团结新赞歌。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网上教学支持计划”,哈密市和十三师教育系统接收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教学视频资源2327课时,25万人次收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有效实现“延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河南“名校同步课堂”援疆项目荣获“2020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深化教育领域合作。三年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考察对口援疆工作,河南省教育厅分别与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河南省教育厅领导率队到访哈密欢送慰问支教教师,开展援疆教师岗前培训,签署教师队伍建设、青少年校园足球合作对口支援协议。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与哈密市举行战略合作座谈,校地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河南省实验中学和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分别与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红星学校加强对口支援,发挥了河南省重点中学援疆示范引领作用。
豫哈两地交往频繁。三年来,河南省135所优质学校与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122所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持续深入开展“千校手拉手”活动;河南各地市教育局和高校53批次243人来哈密市和新星市送教培训、开展专题讲座和合作交流。
豫哈青少年友谊加深。三年来,豫哈两地师生结对交友,深入开展“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足迹”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共同录制《了不起的少年》特别节目;举办“豫哈同心颂党恩”万人红色经典诵写讲大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进文化润疆,组织编写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读物《雪莲牡丹一园香》《黄河天山共明月》。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豫哈两地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正如大美新疆和兵团一样,新疆和兵团的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汇聚各方力量,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推动援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现任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兵团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常委、副师长,教育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