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瑛,虞斌波,龚微琤,杜振昆,代小新
(1.舟山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浙江 舟山 316021; 2.浙江海洋大学)
加强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的治本之策,要驰而不息地予以推动。自2019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深入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以来,为推动舟山市屠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当地生猪屠宰行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切实强化生猪屠宰质量安全保障及提升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我市积极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
1.1生猪屠宰企业现状 舟山市属于海岛城市,生猪养殖业规模较小,由于本地屠宰体量不大,受地理交通气候等因素影响,在保障民生供应的前提下,各屠宰企业分布在不同县区海岛上。在屠宰规模体量上,除市本级屠宰企业屠宰规模稍大外(年屠宰量2-15万头),其他均为小规模屠宰企业(年屠宰量2万头以下)。
1.2生猪屠宰企业数量 目前全市现存5家生猪屠宰企业,其中市本级1家、普陀1家、岱山2家、嵊泗1家,全部持有生猪定点屠宰A证。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市按照部、省“两项制度”文件要求,对各县区生猪屠宰企业进行了改造提升、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小、散、乱屠宰点,关停不符合设计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屠宰场点共8家,全市屠宰场点从原先13家缩减至5家。目前全市屠宰企业整体标准化水平较高,但与我省的“六化”(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要求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
舟山市肉联加工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与省厅创建要求有效衔接,突出规范建设,结合企业自身生产实际,从申报条件审核、创建内容审查、指标评定审验等方面进行整改落实,最终成功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并授牌。
通过此次创建工作,舟山市肉联加工有限公司在“六化”方面补差补缺,完善功能配套,加强环境建设,强化质量管理,达到标准化要求,为全市其他屠宰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创建经验。一是在质量管理制度化方面更加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措施落实进一步到位,追溯记录进一步详实,保证了生猪从采购、进厂、到产品出厂各项记录完整可追溯;二是在厂区环境整洁化方面更加美化,舟山市肉联加工有限公司选址严格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避开污染源的工业企业或其他产生污染源的地区或场所,处于海边山上,为了防止厂区内外围坡道坍塌、采用混凝土铺设对部分场地进行硬化加固;环境卫生整洁方面,为防止孳生虫害,对部分绿化植被重新栽种和维护,定期除虫灭害、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干净卫生;三是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更加完善,屠宰过程中头蹄等存放设备、病害猪或不合格肉品专用容器运输工具由于长时间使用已出现老损渗漏等情况,重新采购了一批新的容器和工具用于日常使用。在屠宰车间、卫生间重新购买并更换为与屠宰加工能力相适应的感应式洗手水龙头、消毒设施、干手器等设施。四是生产经营规范化方面更加标准,进一步要求红脏与白脏应分别用相应设施收集处理,同时制定完善了3类重要控制计划和操作程序:大肠杆菌等主要致病菌和指示菌的监控计划和操作程序,防止化学污染的控制计划和操作程序,防止异物污染的控制计划和操作程序。五是检测检验科学化方面更加齐全,屠宰企业建有与屠宰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具有非洲猪瘟、“瘦肉精”检测检验能力的实验室,将前期重叠的实验室各功能区重新划分,使其相对独立。另外检测检验用药剂设有专柜存放,由两人专门负责管理,安全存储,定期更新。屠宰企业由于设备设施和人员原因,不具有残留检测设备,特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与其签订检测协议。六是排放处理无害化方面更加科学,生猪屠宰企业废弃物流向不对产品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排放,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符合环保要求。分别与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环卫处签订协议,对于污物、废弃物、病害猪及病害产品严格按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规范,防止散布病原、污染环境。
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是全面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加强全市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创建有利于推进全市生猪屠宰行业提档升级,提高屠宰行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屠宰行业疫病防控能力,提升肉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促进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
3.1加快屠宰企业管理升级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全市屠宰企业严格履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完善生猪屠宰环节全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各项规定要求,切实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对于生猪屠宰全环节,严格做好入场查验、同步检疫、肉品品质检验、出厂登记、无害化处理、不合格产品召回等工作,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相关责任,全面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制度,保证出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针对目前屠宰企业台账记录多为纸质记录,鼓励引导屠宰企业探索建立台账记录电子化,推进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电子出证,实现屠宰企业全环节痕迹化管控、实时监控。
3.2加快屠宰行业提档升级 结合全市生猪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产品消费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订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全市持续引导生猪屠宰调运向本地养殖场倾斜,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减少活猪长距离跨省(市)调运,这对于全市生猪稳产保供、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屠宰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引导屠宰企业在同一区域内全产业链布局,借鉴纵向一体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经营模式,打造屠宰企业本地品牌。使全市屠宰企业直接参与猪肉产品产业链的其他重要环节,如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流通销售等环节。同时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猪产区和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生猪屠宰行业布局,推动猪肉产品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屠宰行业整体竞争力。
3.3加快屠宰企业设备升级 制约全市屠宰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点难点是设施设备不完善,后续改造投入资金较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逐步淘汰了一批长期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与产业不相适应的小型屠宰场(点)。现有屠宰企业虽具备与实际生产相符的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仍需进一步提升屠宰技术,加快硬件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完善,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健全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法规要求。
3.4加强畜牧部门监管力度 借力“互联网+”、大数据管理等,推进生猪屠宰监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充分发挥畜牧部门对屠宰行业全环节监管优势,健全完善屠宰监管体制机制,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主体责任落实。对屠宰行业实施常态化管理,保持监管力度的高压态势,杜绝监管盲区盲点,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并遏制私屠滥宰、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制售病害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屠宰行业秩序。另外借助此次标准化创建评估契机,建立健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信用档案,企业的信用水平是行业秩序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市生猪屠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向各县区畜牧部门、行业内部通报生猪屠宰企业违法行为的检查查处等情况,营造守信发展、失信可耻的行业氛围,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监管,促进全市屠宰行业稳步提升,优化行业结构布局。
3.5加大财政政策支撑力度 屠宰企业在开展标准化创建过程中,往往因为自身屠宰规模体量小,待宰率高生产经济效益低,硬件设施设备改造投入资金大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屠宰企业普遍积极性不高,升级改造发展乏力,发展前景忧虑,发展途径缺经验可借鉴。畜牧和其他政府部门要加大标准化创建宣传力度,站在稳产保供、保民生保安全的高度,将标准化创建作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推动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确保标准化创建工作科学合理,有序推进。从政府层面上统筹规划,通过市场、行政等手段,考虑以财政资金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的方式,设立有关专项资金或政策,补贴扶持屠宰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标准化创建和升级改造。另外考虑联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置屠宰加工技术等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科技攻关,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动全市屠宰企业进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