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海
我们不能靠顺其自然消除文化偏见和漠视,也不能坐等“理解”和“认同”,而要主动作为。“来如流水逝去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文化本源,才能做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身为有担当的中国青年,我们唯有坚定文化自信,唤醒民族文化自觉,才能消除文化偏见,谋得国际认同。
坚守文化自信,是与“偏见”的角力,更是与自我认知的对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灿烂的华夏文明的精神本源与文化脉络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文化是“也要楚天阔,也要大江流,也要望见前后,才能对月再下酒”的豪放与自信,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坚毅与沉静,更是“千灯共燃耀南北,华夏齐心定乾坤”的自强与团结。唯有中国人真正认清自己,方能心中不失方向,脚下不失力量,高扬文化自信的风帆,抵达文化認同的彼岸。
中国人之所以要手握定义自己形象的权利,归根结底是源于国民齐心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集体叙事,源于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底蕴。时间是变化的标尺,空间是更迭的参照。历史见证了坚守文化者的铿锵步伐:敦煌文化守护者樊锦诗常年扎根莫高窟,赓续传递有温度的历史文化;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苦练戏曲唱腔,传承创新当代文化;《唐宫夜宴》团队开拓创新,贯通古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坚守与创新的中国形象才应该是我们大力弘扬的。要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中华巨龙行走的足印上一路生花,吾辈青年就要拥有文化自觉,找准自己的定位,争取到更多人更多国家的文化认同,在国际上正确描绘和定义中国形象。
坚守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意味着我们要在文化舆论的旋涡中,用清醒自觉洗去心头阴翳,用坚定自信拂去眼前尘埃。我们要在狂风暴雨中唤醒文化自觉,做清醒中国人;在时间洪流中,守住文化自信,怀坚定中国心。如此,形象误解必会不攻自破,文化认同亦将水到渠成。
“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当重任千钧自奋蹄,纠正文化偏见,让文化自信化作星光照亮中国之美。今日之中国青年,自强不息,踔厉奋发,以饱满昂扬的自信之姿做民族文化的捍卫者;明日之中国青年,奋斗笃行,坚定信念,以“功成必定有我”之态做中国形象的展示者!
【内蒙古扎鲁特旗第一中学高三(1)班】
点评
这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考场议论文,全篇说理议论极具层次性,暗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层进式结构,辩证分析,说理透彻。文中既分析了文化自信的本质、根源,也指明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做,还延展思考了当下中国谋求国际认同的方式方法。文中大量引用诗句,增强了文学底蕴,读起来有思想的厚度;运用排比对偶,对仗工整,节奏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