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技法点拨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作文发展等级部分“有创新”这一考点的第三项要求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这要求考生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一般来说,考场作文的独到之处,往往是引人注意的亮点,亦是作文的出彩处。那么,考生如何做到“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呢?
1.记叙文中情节的推理和人物的想象要独到
(1)人物塑造要由此及彼进行推断想象,做到个性鲜明,聚千人面于一人。人物塑造要想丰满、个性鲜明,就要撷取一类人的特点,集中笔墨,浓墨重彩地刻画。(2)情节逻辑性要强,要能经得起推敲,能渲染出事件叙述的氛围。塑造人物必须有事件,事件的情节必须得有一定的逻辑性,有伏笔,有照应。(3)结尾要有推理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事件的结局可以直接明了,也可以让读者做猜测、推断。这样开放性结局的设置,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深化作文主题。
2.议论文中的推断要有独到之处且具有现实意义
(1)善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模式进行反向推断。议论文的论点在准确的前提下,是否有深度,是决定作文高下的重要因素,而“反弹琵琶”往往让论点具有深刻的辩证性。(2)善于想象事物的象征意义,善于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地推断。一些作文题目用的材料内容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考生要善于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行延伸,而不是局限于其表面意义。(3)富有实际指导意义,进行由虚到实的推断。考生在写议论文时,会以古今中外为例,会以时下的热点事件为论据,来证明论点,但作文最后都要能回到现实中,要说明其现实意义,要对现实具有指导作用。所以,考生要有回归现实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推理和想象,让作文最后落实到生活实际中去,让作文体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来。
文题呈现
(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所供材料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并引入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命题指向的是青年身份、青年立场。
作文审题立意的最佳途径,就是先从材料中的三位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言论当中提取具体的精神内涵,再分别与“选择、创造、未来”这三个关键词相融合,从而得出作文立意。三个关键词中,“选择”是前提性的,是基础;“创造”是关键性的,是核心;“未来”是成果性的,是目的。写作时,考生可以以讨论一点为主,其余两点为辅,亦可综合阐述。
参考立意:
我们应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事业,让自己的选择能夠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推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我们应创造性地工作学习,运用新知识,采取新方法,体现新思维;我们要重视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注重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我们应当立足未来,极力打造有民族血脉的、永不过时的精神和物质,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