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2-12-10 04:40:42原榕丽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素养

原榕丽

(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太原 03000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语文是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要求我们更主动、更积极、更鲜明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职语文课程要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差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寻找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中

挖掘高职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完成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也是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教师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钻研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它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坚持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担当放在首位。挖掘思政元素,可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形成辐射(见图1),对教材进行梳理,查找相关内容,更好地把思政元素体现在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

图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元素

通过对高职语文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从四大教学模块中深入挖掘,将包含思政元素的篇目进行汇总。(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对应表

表中不仅有篇目和思政元素的对应,还有一项内容是融入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要用恰当的方式,使之自然、合理、贴切,使思政元素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如讲到《项羽本纪》时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讨论项羽是不是英雄。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推进到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有的学生会说消防员,有的学生会说袁隆平、钟南山,还有的学生会说每一个抗疫一线的普通人也是英雄。这样的课程思政不突兀,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了教学中。

找准了切入点,将篇目作为载体,使高职语文课程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才能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才培养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把握着力点,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加大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力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把握着力点,使用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课程思政的德育效果,使学生成为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专业相结合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既要保持课程特点,又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还要和学生专业相结合,使教学过程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大胆尝试,在讲授《辩论》这一课时,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见表2)

表2 《辩论》教学设计

在不同专业讲授辩论的知识时,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看似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辩论题目。其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针对不同专业的辩论题目,教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向专业课老师请教相关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发展专业的能力,还充分结合课程思政,让高职语文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将高职语文思政教学改革与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感兴趣,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朗诵时,以《冰雪长津湖》朗诵视频为例,讲解了朗诵的技巧: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然后给出任务一:分组讨论,“是不是掌握了朗诵的技巧就可以朗诵好作品?”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只有技巧不够,还需要有感情。之后再给出任务二:朗诵重情,“《冰雪长津湖》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观看电影《长津湖》片段,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得出结论:诗歌展现了战士不畏牺牲、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朗诵者应带着深深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最后是任务三:同学们带着情感朗诵作品。有的同学在朗诵过程中,被深深感染,流下热泪。思政元素的融入,加上教师精心的设计,同学们在任务引导下,掌握了朗诵的技巧,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浓浓的爱国热情。

此外,还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情境设计,通过分层次创设情境,打造参与式和浸润式的教学体验。例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励学生自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见表3)

表3《春江花月夜》课程思政教学环节

表3 中的拓展运用环节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本节课的作业最初是让学生以《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的意境去画一幅画;后来为了增强课程思政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了升级,改为以《春江花月夜》为灵感进行书法、绘画、歌曲、舞蹈、演奏、篆刻、小说、小视频、网游支线情节等的创作和设计,增加了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多样化地完成本节课的作业,效果非常好,在展示街舞和抖音小视频的作业时,教师和同学们都感受到传统文化散发的时代魅力。

(三)高职语文课程评价方式与思政教学改革相适应

课程思政是否取得实效,必须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纳入评价结果,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方面表现综合评价。高职语文课程期末考核占40%,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过程性考核占60%,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包括活动任务、作品展示、主题课件、作业展示等。过程性考核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知识习得情况、综合素养情况(思维、创新、合作、应变、品德)纳入评价体系,其中就包含了思想政治方面的评价。将思政作为课程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可以使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有所把握。

三、夯实落脚点,提升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可以凭借其人文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育人”“树人”功能。文学作品的思政功能是隐性的,但效果却是强大而持续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篇目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春风化雨般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正义之感、责任担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材中的国学经典篇目均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被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和折服。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往往来自于对本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的学习。经史子集、唐诗宋词,让学生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曾经出现过如此灿烂的文明而骄傲,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文化自信必将厚植于心。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学生只掌握职业技能是不够的,这就好比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是以赚钱为目的还是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是有本质区别的。高职语文课程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要明确语文教师的职责,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打造融入课程思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高职语文精品课。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要把准课程思政的脉搏,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把握着力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夯实落脚点,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把盐放进汤里”,让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