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品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2-12-10 12:46王凯仁王永刚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消费品常态价值

王凯仁,王永刚

(1.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2.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37)

一、引 言

消费品创新本质上属于产品创新,最早的系统论述来自于创新经济学创始人熊彼特。熊彼特首次将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进行系统论述和概括,着重强调创新活动对于打破资本主义循环流转的重要作用,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产生的重要原因;将创新定义为“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函数”[1]。此外,他还揭示了创新的五种情况,其中特别强调产品创新,即“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以及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等”[1]。随后创新经济学演化成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其中以索洛、曼斯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因素,同时还考察了技术在本部门企业中的扩散机制和模型,探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而制度创新经济学则是在肯定技术创新的内生作用基础上强调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实现的重要保证条件[2]。

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详细界定和划分来看,创新经济学虽然在原有熊彼特的创新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但是对于产品创新的详细划分和界定仍然表现出较大不足,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产品创新问题的界定和划分上取得突破进展。如任力认为:“马克思在对技术创新进行分类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劳动节约型创新和资本节约型创新。”[3]再如高峰提出:“我们把产品创新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到既包括消费品创新,也包括资本品创新,这个产品创新的概念更加具有解释力。”[4]关于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创新的进一步界定和划分实际上意义深远,它直接关系到产品创新的引入是否颠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问题,学界通过对其界定和分析提出否定观点,显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但是无论是创新经济学还是之前的政治经济学都并未详细区分资本品和消费品创新的时代条件与主次地位,并未探讨产品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企业进行消费品创新的深层次原因等问题,亟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予以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回应。

面向消费、市场竞争以及生产供给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新常态背景,生产制造领域创新,特别是消费品创新展现出很多新现象和新特征,运用政治经济学,探讨消费品创新就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在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深刻变化,从理论层面回应和阐释生产制造领域的新业态,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实践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的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2014年11月10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较为系统进行阐述,同年12月9—11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系统提出了我国经济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处于经济新常态中,主要特征表现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5]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和政府在充分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局势和科学考察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特征和当前状况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整体情况,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深化国情认识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政策,同时也为各类市场主体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二)经济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生产能力以及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九个方面准确地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主要阶段性特征。从九大特征变化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传统优势逐渐消失,新兴经济发展点全面显现,特别是在消费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为我国生产制造领域既带来全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1.消费需求

“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6]

随着生产力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人的消费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即对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提出了双重要求,特别是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也就是说人们对于满足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表现为对消费品品类、功能、质量和个性化的满足。从近年来的消费热点来看,不少居民热衷于国外产品,推动了海外购物的全新浪潮和国内进口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这不仅表明了我国居民对高质量多样化消费品需求日趋旺盛,而且也凸显了我国生产制造领域在满足多样化消费品供给方面的短板和痛点,深刻影响了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

2.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

“过去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现代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6]

产能过剩和个别产业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生产供给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和长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企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品创新方面发展缓慢,以至于将生产制造领域带入漫长的产品同质化时代,生产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之中,亟待在产品创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转型升级。

3.市场竞争

“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6]

产品同质化时代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是同质化、同类别部门间产品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物质基础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基本需要仍然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和生产效率的竞争虽然还是处于主导位置,但是新的基于产品的个性化差异以及功能和品质的竞争已逐渐显露,成为新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竞争的重要模式。

(三)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品创新的必要性

总的来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征:首先,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人们不仅对于产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于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提出新要求;其次,供给方面的结构不均衡,虽然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需求倾向,但是产品供给不足,表现出明显的供需矛盾,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市场竞争方式的多元化,作为消费品创新的重要外部环境,多元有序的市场竞争为消费品创新生产和流通提供重要基础。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品创新具有必然性。正如胡鞍钢等人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离不开创新的重要作用……要构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的双重增长。”[7]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生产制造领域的消费品创新不仅是对我国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直接回应,而且是破解我国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重要突破口,是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更是生产制造领域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消费品创新的意义。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已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8],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和实体制造业地位下降,推动消费品创新生产有利于克服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冲抵要素成本增加造成的利润率下降,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陷入价格战和营销战的恶性竞争循环。此外,推动消费品创新还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我国消费需求动能,使消费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三、新常态下消费品创新的分析

(一)新常态下消费品创新的界定与分类

马克思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从实物形态将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所谓消费资料就是人类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例如,食物、衣服以及家用电器等,属于轻工业范畴。延续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分类逻辑,高峰将产品创新进一步划分为资本品创新和消费品创新,所谓消费品创新就是区别于资本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消费品自身品类和功能的重大创新[4]。消费品创新同其他两类创新有着本质区别:一方面是表现不同。资本品创新主要是对动力、工具和环境等生产设备的改进,工艺创新则侧重于生产技术和操作程序优化,而消费品创新则是对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自身品类和功能的丰富。另一方面是目的和作用不同。资本品和工艺创新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其结果是导致产品便宜和利润平均化;而消费品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自身价值的同时在空白消费市场获得垄断利润和超额利润,其结果是产品的丰富和供给结构多元化。

此外,由于消费品创新自身的动因和过程不同,因此消费品创新的内容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其一,基础性创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包括物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受到人类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基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全新领域、全新理念和全新功能的产品研发与创造可以实现基础性创新。例如,涤纶材料的出现推动服装制造的深刻变革,带来全新材质的服装和布料产品。其二,改进型创新。改进型创新就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通过全新理念的加入、新功能的拓展以及新的设计等实现产品使用价值的丰富。例如,智能手机是在原有电话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应用,这类创新往往属于浅层次创新,研发周期较短,生产设备投入少,虽然能够短期内实现盈利,但是很快会带来同部门的跟进。其三,重大创新,相比于基础创新,重大创新往往是影响整个社会的根本性创新,能够彻底颠覆原有产品市场,带来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广泛渗透到生产制造、居民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整个消费品智能化跨越式发展。

(二)新常态下消费品创新的时代地位与特征

资本品创新和消费品创新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别,基于政治经济学方法严格界定和划分资本品与消费品创新的时代条件和主次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由于马克思很多基础理论是在资本品和工艺创新主导的经济事实条件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消费品创新失去解释力,因此对不同类型创新的分析有利于在理论层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地位;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有利于辩证地判断时代特征和发展阶段,从而为市场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正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比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需要特殊的“生产方式”一样,消费品创新同样需要特殊的时代条件,资本品和工艺创新主要集中在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工业文明早期,而消费品创新的凸显则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基础、丰富的消费需求以及完备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般在工业文明后期才会逐渐成熟。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品创新日趋凸显。传统消费品创新依附于生产设备、生产技艺和组织方式的创新,生产过程的唯一目的是盈利而非满足生活需要,因此企业重心仍然是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市场优势,消费品本身的创新处于次要地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一方面由于新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创新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以实现生产效率质的提升空间较小,实现难度较大,并且不少领域呈现出产能过剩局面,因此引领新常态的关键在于产品创新本身;另一方面新的消费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的重大变化使生产主导消费的局面发生深刻变革,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力有所增强,同时小规模定制生产技术、创客运动以及小微创新企业的发展使消费品的创新不仅成为可能,并且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

(三)引入消费品创新的生产制造领域新业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纷纷加大产品创新的研发力度,推动了消费品创新的大规模引入和发展,促进了产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深刻变化和重大发展。

1.新的产业部门和职业的兴起

从传统生产部门的创新来看,资本品和工艺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为生产设备的高效率和集约化,也就是说通过生产设备改进以实现生产环节的整合,进而缩短产品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现代的信封手工工场中,一台信封制造机可以一下子完成折纸、涂胶水、折边等所有操作,可以一小时制成3000多个或更多的信封。”[9]435同时,在生产设备整合生产环节的过程中也淘汰了落后生产线,造成工人失业等社会问题,机器代替人的作用显著增强。强调和引入消费品创新同前者有着本质区别,从生产制造领域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是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和生产线的改进延长,随着消费品创新的发展,生产制造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生产企业和全新的产业部门。例如,广汽丰田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发多款电动和混动车型,为此先后在广州南沙、天津等地投资建设年产能达40万辆的第四和第五生产线。再如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2020年消费品工业企业较2018年新增研发机构9019个。另一方面是新兴职业群体的出现和发展,消费品创新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在产品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大规模投入,全新的生产理念、产品功能以及新兴材料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职业群体的发展。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创新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兴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主管、数据科学家以及深度学习数据工程师等职业群体不断涌现。据2018—2020年规模以上部分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从业人员统计,2020年新增从业人员较2018年新增225786人,增速达15%(见表1)。

表1 2018—2020年规模以上部分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从业人员统计情况

2.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高

资本品和工艺的创新尽管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方面有着突出作用,但是局限性较为明显:就提高生产效率来看,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智能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同时造成了技术普及和制造环节附加值降低。就市场竞争而言,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获取的市场竞争优势只能是价格优势,这种优势一方面会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发展空间小;另一方面也会在短期内实现利润平均化。相比之下企业通过消费品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生产利润,而且广泛开辟了潜在消费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河北省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2003年还是一个仅有20人的手工作坊,通过进行高温耐热双层玻璃杯产品项目研发到2013年就已经发展到1500多人;2003年的销售额仅有350万,到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1.6亿,是2003年销售额的45倍,企业的利润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10]消费品创新还显著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以海尔集团为例:“1996年推出第一台小小神童洗衣机打破洗衣机淡季规律,到2002年世界第四种‘双动力’洗衣机诞生;2003年世界首台真正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问世;2009年全球首创‘芯变频’滚筒带来了健康洗衣三大革命性改变,还有实现洗衣‘零缠绕’的‘匀动力’洗衣机,全球最高的复式滚筒洗衣机等。”[11]海尔通过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不仅实现产品附加值攀升和企业利润63%的增幅,同时在全国家电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引领了家电行业发展。

3.产品内分工和组织形式的深刻调整

从传统产品创新过程来看,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是相对分离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为了降低要素成本,往往将不同环节分布在全球各地,因此在生产制造环节并不具备产品研发的职能。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生产的智能化使产品内分工和组织形式发生深刻改变,产品内分工也趋于整合,企业兼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职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成为有机整体,共同创造和实现产品价值,表现为各个环节的总体性劳动。此外,产品创新还促进了产品内分工产值的深刻调整。据奥纬企业咨询公司和汽车行业协会的一份调查表明:“到2025年制造业的产值将减少五分之一,降至29%,研发环节的产值会从现在的60%降至47%,当然其中设计服务领域的产值反而会增长将近1倍,从现在9%增长到17%。”[12]广东易事特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为德国施耐德等外国品牌做贴牌、代加工业务,为了改变企业低端定位,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在贴牌生产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单一产品向为客户提供IDC数据中心一站式产品服务的重要转变,同时企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自主产品远销国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企业利润也从6%提高至35%~40%。

四、消费品创新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面向生产制造领域引入消费品创新所产生的新业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虽然没有给出直接回答,但其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技术创新思想却为消费品创新的政治经济学阐释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一)分工和交换体系的内生性扩张

“产品创新及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扩大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体系,使得劳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需要日益多样化,由此扩大了社会总劳动的规模和商品价值总量,为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增加开辟了新的源泉。”[13]在马克思看来,消费品创新首先可以带来分工体系的扩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产品自身的创新需要使用全新或改进的生产线,因为产品创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实现规模生产需要组建新的生产线和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进而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同时改进型创新和重大创新是在原有产品生产线对生产过程的延长和改进,同样有利于扩大和延长生产线。另一方面,“由于它使一定数量工人的劳动更加有效,因而不断地为新的职业腾出一部分劳动力。”[14]资本品和工艺的创新会实现生产环节的集约化,通过生产设备的改进淘汰旧的生产线以及产业工人,促使相应的资本和劳动力游离出来,为组建和培养新的生产部门和产品提供了物力和人力支持。此外,分工的内生性扩张与新兴职业群体的产生相互作用:不仅分工扩张会促进职业群体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新兴职业群体的出现也会产生新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即新的分工。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中的一定部门,这些不同职业发展着不同的人类精神能力,创造新的需要和满足新需要的新方式。”[15]377总之,马克思从动态视角科学考察了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强调了产品创新对于扩大生产分工体系和增加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消费品创新中新兴产业部门和职业的涌现以及利润率提高的奥秘。

就交换体系的扩张来看,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另一方面,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要求在流通内部扩大消费范围,就像以前(在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时)扩大生产范围一样。第一,要求在量上扩大现有的消费;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来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16]也就是说新的生产部门和分工体系的出现会对生产设备、生产原料以及劳动力提出新的要求,必然会带来全新领域的交换,进而扩大市场交换体系的范围。此外,消费品创新能够实现产品品类和质量的丰富与提升,特别是对于消费品的基础性的和重大的创新而言,由于全新产品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新的消费市场,并推动相关互补或替代产品的深刻变化,同时重大的消费品创新通过全新生产理念和技术的引进初次面世,同样会促进其他行业部门的技术引进和产品升级,进而推动消费品市场发生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对商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范畴,并着重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各自的内涵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应用范畴来看,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前提和基础,使用价值对价值有决定意义。正如马克思指出:“对于以任何其他商品形式存在的交换价值来说,那种对于体现着交换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的特殊需要始终是前提。”[17]产品只有在市场范围内能够和其他同类型商品一样得到市场认可,商品价值才能够顺利实现,而产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其决定因素就在于使用价值,这是商品间相互交换的前提,企业只有保证使用价值的质量和数量,才能实现顺利交换。另一方面是商品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并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企业主进行商品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价值,而非使用价值,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更多意义上是关注如何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以较小的使用价值交换更多的价值。

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和物质匮乏的时代条件下,生产者更加关注商品的生产效率问题,因为无论何种质量和品类的产品,只要能够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并且使产品价格和规模在同行业中保持优势,那么就可以顺利实现商品的交换和盈利。相比之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消费品的生产和交换发生深刻变革,供给方面呈现出产品同质化与部分产能过剩局面,而需求和消费领域则表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特性,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方式也日趋多元,产品竞争不仅需要价廉,更要物美,也就是说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的质量以及在功能和品类方面的差异性逐渐凸显,生产者只有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存在优势,那么其产品才能脱颖而出,顺利实现“惊险的跳跃”,并顺利实现资金周转,完成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消费品创新战略的制定不仅是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生产制造领域供给、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关键之举,同时就生产者而言也有着深刻的内在动机。首先,消费品在品类、功能、概念以及设计等领域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生产商能够凭借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崭露头角,占据市场先机和份额。其次,消费品的创新本质意义上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丰富,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载体,其质量和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最后,消费品创新还有利于缩短商品的非生产时间,提高资本周转效率。所谓非生产时间,是指生产资料在进入生产部门而未投入生产、生产完成而未完成交换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消费品创新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优势,有利于保证产品价值的迅速实现,有效缩短非生产时间,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回笼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年利润。

(三)个别劳动时间的社会尺度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在技术普及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不仅不能够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反还会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制约,个别生产者只有将劳动时间缩短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持平或者以下的水平才能保证企业获利,因此在进入产品同质化时期,企业只有不断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尽可能使自己的生产效率与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同步,才能保证企业处于有利局势,不至于造成产品积压或者亏损。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也是相对的。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9]127所谓正常的生产条件以及社会平均的概念实际上就包含了产品技术普及与完全竞争的前提,只有在普遍竞争的环境下,同类型产品的价值才取决于整个社会同部门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换言之,如果生产者通过在技术和原材料等方面的垄断,或者通过产品创新和发明的方式掌握生产专利,进而使该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局面,那么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具有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属性。

工业产品创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论是在功能、品类以及理念等方面基础性和重大性创新还是原有产品基础上升级拓展的改进型创新,产品完成研发和市场投放都是通过个别生产企业实现的。创新产品在进入市场后由于技术专利或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垄断,而使其具有绝对竞争优势。该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迅速与传统产品相区别,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产品自身的差异性优势,使其生产者获得巨大的市场垄断。更重要的是,消费品创新使个别生产者获得了产品的定价权。换言之,个别企业的生产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该企业就在产品市场上获得绝对主导权,定价多少、生产多少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量,企业生产可以在短期内不受行业状况束缚,获取其他企业所没有的超额利润,这是消费品创新的重要利润源泉。

(四)创新劳动的价值转移

消费作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泉,消费激发出的需求是技术的创新与引领[18]。消费品创新之所以可以产生高附加值和巨额利润,一方面是源自企业个别劳动时间的特殊性质,使其在空白消费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创新劳动的高附加值在产品内的转移。

消费品创新可以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加,关键就在于创新劳动本身以及总体工人的共同劳动。长期以来,正如马克思所言:“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因为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17]也就是说在认识层面容易将创新研发环节的劳动价值和研发成果的应用价值混同,实际上创新研发的劳动价值要远高于后者。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创新劳动就是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劳动,属于复杂的脑力劳动,相比于普通体力劳动,脑力劳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其体能耗费和产出远高于前者。创新劳动作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又和普通脑力劳动有着本质区别。“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高创造性、高知识积累的、高度专门化、社会结合的以及市场性的创新劳动。”[19]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生产制造环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具有特殊性: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消费品本身的基础性和重大创新依赖于自然社会科学的重大突破,体现为广大脑力劳动者在生产技术领域长期科研和探索形成的智慧结晶。此外,新的技术条件下,生产制造领域的消费品创新研发还依赖于市场数据的搜集、加工和处理,依赖于人工智能等辅助技术发展,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对脑力工作者知识的全面性和素质的综合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其产出也必然是高于普通脑力劳动的高附加值劳动。

当然,产品创新的劳动只是将产品从概念转化为现实,产品功能的调试以及生产过程的设计和实现仍然需要总体工人的劳动。马克思在充分考察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差别时就提出了总体工人劳动的价值源泉问题:“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者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9]52自动化工厂之所以能够创造高额利润,其关键就在于不同类型的总体性劳动,包含了机器设备的研发、制造、使用以及维护等多方面工人的劳动。创新劳动虽然是倍加的体力劳动,但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要依赖于多领域工人的重新分工和协作,研发工人、生产工人、维护和服务工人逐渐成为有机整体,创新工人的高附加值及其价值在总体工人之间的相互转移是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源泉。此外,产品创新也会引起产品内分工和组织形式的深刻调整:“一方面,总体工人的结构变化了,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减少了,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脑力劳动的科技人员增加了。”[9]582不同类型的劳动产出与产品内分工的调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产品内分工环节的产值比例变化反映了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突出性地位。这一变化必然引起企业对产品分工和组织形式的深度调整,使其朝着有利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普遍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生产和供给方面结构性问题突出以及市场竞争的质量型和差异化等为特征的新常态,推动生产制造领域的消费品创新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逻辑使然。

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在对消费品创新和资本品创新的时代条件与主次地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经济新常态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消费品创新的主导性作用。在引入消费品创新的生产制造领域普遍表现出新兴产业部门和职业出现、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刻调整等特征,通过对消费品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分工和交换体系的内生性扩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作用、个别劳动时间的社会尺度以及创新劳动的高附加值转移等方面对其进行理论论证与阐释,从而进一步回答了产品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生产者进行消费品创新深层次原因,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启示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消费品创新既是破解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和实体制造业地位下降等困局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之举。其消费品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对于企业良性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和新的要求。

其一,消费品创新的战略制定。企业要想摆脱产品同质化时代的竞争困境,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通过技术创新转变粗放发展模式,依靠产品创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益。“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12013.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但是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仍然较低。”[20]实现消费品创新离不开在产品研发领域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战略合作,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创新等方式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另外,政府也要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激励和补贴。正如王曦指出:“创新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活动,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补助可以弥补企业创新投入成本,增加企业流动资金,提高风险抵御能力。”[21]

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继续发挥创新驱动战略的作用,突出生产主体的主动性。面对我国生产制造领域的不合理结构和产品同质化的局面,我们既要肯定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同时也要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其认识到“变则通,通则久”的市场法则,进而有效发挥其主动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进度。

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鼓励企业通过消费品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支持企业通过消费品创新等创造的合法收益,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保障自主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引导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等方式参与市场良性竞争,积极营造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氛围。

猜你喜欢
消费品常态价值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