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淼
编者按: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一初级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一直秉承“三步五环”的学习模式,通过建构“体验—阅读—写作”的基本教学框架,以“红枫文学社”为载体,开展多种写作活动,让学生的“写”有源头活水;让教师的“教”有章可循。
东湖一中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信息技术辅助写作教学,创设多样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做有目标的阅读,让学生在获得范文指导的同时,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经过多次写作实践,学生们厚积薄发、不断创新,不仅更加热爱写作,也更加热爱语文、热爱生活。
在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中,东湖一中的语文教师精诚合作、同心协力、笃行不怠,为打造一支更加优秀的团队而不懈努力。他们集思广益,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探讨交流、形成合力,创设了东湖一中语文教学及写作教学的独特风格。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他们的悉心点评和指导下,东湖一中的学子们一定会信心满满、佳作不穷,在中考中勇创佳绩。
在我的心底,常拂过一阵和煦的风,它凝练了我的思想,拨动着我的心弦,给我欣愉和温暖。它,就是暗香浮动的诗词。(用比喻修辞阐释诗词带给“我”的独特、美好的感受,点题。)
在我眼中,四季于诗词之间已成绝美的风景。飞花轻似梦,丝雨细如愁,“万紫千红总是春”“吹面不寒杨柳风”。闭上双眼,轻吟诗词,便能感受那份开遍了天地间的姹紫嫣红。
听,是谁,在洛城的角落里黯然地听着遥远的玉笛声,那是声声哀怨的离歌;看,是谁,在暮色掩柴扉的夕照里,深情地叩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是谁,在沈园的伤心桥下,看着碧波,泪流满面地忆着昔日的惊鸿照影……
春花、春雨、春风、春水……那芬芳、那愉悦、那忧伤、那欣喜,如丝如缕,在诗词里飘着、荡着……那哀婉的残笛声声,那殷勤地叩问声声,那深情地呼唤声声……是回味,是铭记,是暗香浮动在心底……(写诗词中的春光,花、雨、风、水,也写笛声、叩问、呼唤,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是写景,更是写人,亦是写真情。)
岁月不居,悄然入夏,谁在荷风香气、竹露清响里弹着喑哑的琴,想着高山流水的韵律,牵牵念念着故人;谁在柳外画桥边,看明月如玉盘,扁舟旖旎而行,听笛音如诉,嗅一船莲香;还有谁,在梅子熟时,闲敲棋子,怅惘地等待失约的友人……
那荷香,那鸣琴,那笛音,那怅惘的诗人,搅动着我一颗敏感的心。诗词之美无与伦比,诗词的香气裹挟着我,我沉浸其中……(寫诗词中的夏,将景物悄然落入诗词中,那景致曼妙、旖旎,令人沉醉。)
时光滑落指尖,秋色当空,那皎皎月华,是谁说的不谙离愁呢?我倒是觉得月华深谙离别之苦,穿庭过院,照着深情的人 ;是谁,在世间一隅仰头看一鹤排云至碧霄;又是谁,在月下期盼金风玉露时的一次相逢;还有谁,在那明月下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份牵挂,那份乐观,那份期盼和祝愿,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流泻而出,诗词的馨香总是让我觉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秋天向来萧瑟、凄凉,但小作者写出了诗词中秋天的豁达和乐观。)
从窗口望去,看银装素裹,看细雪如絮,感慨一夜春风来、万朵梨花开。提笔绘山水清幽,品诗词雅韵,我的心境不再浮躁,我的一程岁月变得更加纯粹了……(简短的语言展现了冬天的素雅纯粹。冬天在诗词里,诗词也在冬天的雪花里。)
诗词啊,是一件梦的衣裳,美丽惊艳;是四季轮回中花的绽放,芬芳四溢;是诗人笔下的山河岁月,历经风雨,暗暗流香……(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总评 这是一篇小巧、精美的散文,抒写诗词为小作者打开一个让人沉醉的世界,带给读者精神上美的享受。
文章构思巧妙,主体四部分按时间顺序连缀而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四季生香;语言靓丽,采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读来令人心生欢愉。
小作者的文学功底深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诗词的运用信手拈来,有的地方直接引用,明白晓畅;有的地方化用诗词,又无斧凿痕迹,不拘一格,非常巧妙。
爱诗词,是高雅的兴趣爱好,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小作者能把诗词巧妙地穿插引用在字里行间,写景抒情,景因诗词而美,情因诗词而深,真好!
(讲评教师 尤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