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靖: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明星教师、辽宁省实验中学初中部高级教师
我是来自教学一线的老教师,我今天要说说写作教学的困惑。
写作就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束光,它将激发生活的热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期待着学生的作品像自然温暖的阳光,折射出缤纷的色彩。但在现实中,我们翻开作文本,却可能看见千篇一律的“日光灯”,人造的、明亮的,但是有点苍白。这就是写作失真和套路化。
在現实的写作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习惯于运用写作的评分标准来指导写作,为了达成指导效果,常常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的训练。于是,标准化程度越高,出现写作套路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写作标准化扼杀了灵感和灵性。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不会写作的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套路,就可以顺利写出文章,只是写得不够好。由此可见,写作套路化是写作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消灭它,而是要优化它,使之升级进化。怎样优化升级呢?一个关键词就是个性化,而写作个性化的基础是情感体验的丰富多彩。
于是,让直观体验进课堂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的实践是先玩耍后写作。学生洞察世界的敏感是需要激发和训练的。
大量的阅读积累是间接体验的有效方法。这里的阅读体验不仅来自课外的经典,也出自教材本身。新的课程标准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直接链接。我们本次大赛的支持单位《初中生学习指导》杂志有个栏目,叫作“跟着课文学写作”。这些都在提示我们:课本就是最好的个性化写作的范例,用心去研读,从中汲取营养,一定收获颇丰。
当然,个性化的写作还需要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先让孩子写明白,再试着写具体、写生动,最后追求写优美、写深刻,评价的梯度给学生提供了成长的阶梯。
语文老师是有情怀的,我们既要关注眼前的现实,还要放眼诗意的未来与远方,个性的写作一定会散发七彩斑斓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