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结合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22-12-09 10:54冯秀永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头翁泻心汤结肠炎

冯秀永,林 佳,王 蓉

(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106)

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CC)是病位以结直肠为主的慢性肠道炎症改变,是肛肠科门诊的临床常见病。本病既往以欧美国家多见,但近年来因大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纤维结肠镜技术的普及,我国本病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西医关于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本病特征是病程较长,慢性、迁延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因其病程长且反复出现,导致患者备受病痛折磨,并有发生癌变的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

目前,西医的常规治疗包括调节肠道功能、消除肠道刺激因素、阻断炎症反应过程、改善肠道异常感觉及其他药物(如精神类药物)治疗[1]。药物包括柳氮磺胺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效果较差,伴随副作用较大[4]。而中医学中并无CC的相似病名.但中医典籍中“泄泻”“脏风”及“肠毒”等病症中则有类似本病症状及体征的描述。中医药在治疗CC过程中能发挥较大作用,能较稳定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且不易复发。本文为观察并研究中医中药应用于CC患者的疗效,特采用热敏灸结合半夏泻心汤口服、白头翁汤灌肠治疗CC,为艾灸及中药结合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佐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门诊诊查及住院治疗的CC患者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5±3.6)岁;平均病程(3.6±0.5)a。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8±3.2)岁;平均病程(3.2±0.4)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临床观察此前已经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通过,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应用标准进行拟定[5]。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CC诊断标准;②能服从医生指示,完成所有治疗者。③18岁<年龄<75岁。

1.4 排除标准

①肠结核、肿瘤;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热敏灸

嘱患者仰卧,充分露出腹部,选取中脘、下脘、神阙、双侧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先行回旋灸2 min温热上述的穴位,再行雀啄灸2 min加强热敏效应,后沿着上述穴位往返灸3 min继续激发经络,最后固定在每个穴位,行温和灸5 min收尾。患者穴位深部有温热感传递。腹部穴位热敏灸完毕后,嘱患者俯卧位,选取脾俞、胃俞、大肠俞继续热敏灸,具体操作参照前文。热敏灸治疗,每日1次。

2.1.2 中药汤剂内服

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姜半夏20 g,黄连6 g,黄芩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高丽参10 g(另炖),生白术15 g,去核大枣10 g,石榴皮10 g,鸡血藤10 g,大血藤10 g,丹参10 g。煎煮法:上述诸药加入清水900 mL,浸泡0.5 h后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 h,将药汁浓缩至300 mL,兑入参汁150 mL,共得450 mL药汁,分3次饭后温服。

2.1.3 中药灌肠

灌肠方剂采用白头翁汤。药物组成:白头翁30 g,黄连10 g,黄柏15 g,秦皮15 g,蒲公英30 g,生大黄10 g。诸药加水1 500 mL 浸泡0.5 h后大火煮0.5 h,取药汁200 mL。待药汁凉后保留灌肠,灌肠后嘱患者尽可能将药液保留在体内至少半小时,每日1次。上述中药汤剂14 d为1疗程。

2.2 对照组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规格0.25 g/片,上海信谊天平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1020557),每次1 g,3次/d,14 d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血清IL-6、IL-8、TNF-α水平;③不良反应事件对比;④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尿液常规指标变化。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估1次。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判定,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等四个档次。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炎性因子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

3.4.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1例(占2.86 %),为灌肠后头晕,休息后可缓解,隔日治疗时未再次出现;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占26.67 %),头晕3例,肠胃不适3例,头痛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尿液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4 典型病例

李×,男,46岁,因“间断腹痛腹泻4 a,加重伴纳差1周”入院。4 a间间断治疗,疗效不佳,1周前食寒凉食物后腹痛腹泻加重,症见:腹痛,腹泻,大便3次~5次/d,呈稀烂便,伴肠鸣,腹痛即便,便后痛减,恶心、纳差,善太息。查体:胁肋部及脐周压痛。舌淡胖、苔白腻,脉沉弦。电子结肠镜:慢性结肠炎。诊断:中医诊断:腹痛(肝郁脾虚夹湿);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处理:①选取中脘、下脘、神阙、双侧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行热敏灸治疗灸至腧穴热敏化。②内服方剂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姜半夏20 g、黄连6 g、黄芩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高丽参10 g另炖,生白术15 g,去核大枣10 g,石榴皮10 g,鸡血藤10 g,大血藤10 g,丹参10 g。煎煮法:上述诸药加入清水900 mL,浸泡0.5 h后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煮1 h,将药汁浓缩至300 mL左右,兑入参汁150 mL,共得450 mL药汁,分3次饭后温服。③白头翁汤灌肠:白头翁30 g,黄连10 g,黄柏15 g,秦皮15 g,蒲公英30 g,生大黄10 g。诸药加水1 500 mL 浸泡0.5 h后大火煮0.5 h取药汁200 mL,待凉后行中药汁保留灌肠,灌肠后嘱患者尽可能将药液保留在体内至少半小时,每日1次。上述处理1周后,患者已无腹痛,大便每日2次,质软。

5 讨 论

CC是临床上常见病,属于免疫学疾病的范畴[7],但发病原因不明,病位主要侵犯结直肠。西医一般以西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课题组临床发现,CC在中医上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导致,治疗上以补益脾胃、祛湿逐热、活血通络为能获得能有较好疗效。因此,本文旨在为CC的有效临床治疗途径提供佐证。

根据临床症状推论,CC属中医“泄泻”“脏风”“肠毒”及“便血”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可以分寒证、热证、湿证、瘀证等4大类,与患者体内的脾胃两大器官和大小肠组织存在关联[8]。CC发病部位为结直肠,属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经络所主。任脉主一身之阴经,能调节阴经气血,而脾胃两经则主中焦气机,主斡旋运化,湿热邪气外侵、脾胃亏虚内伤而致任脉受损,引起瘀血痹阻经络,从而造成一系列临床体征。当代人们长时间生活、工作在空调房中,常食生冷冰冻之品,工作压力大,损伤脾胃,情志不疏,导致肝郁脾虚夹湿。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措施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高,治疗后炎症因子IL-6、IL-17、TNF-α均较对照组低,且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这表明热敏灸结合半夏泻心汤内服、白头翁汤灌肠治疗CC,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热敏灸选中脘、下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等,能够激发任脉及脾胃经正气,正气奋而祛邪外出,且灸力能疏通经络,利用经络传输,温通气血。而灸法为纯阳之力,湿热邪气为阴邪,所有一切阴邪灸法恰能克制之。联合半夏泻心汤内服,将热敏灸及药物作用于一体,直达病灶,达到调理阴阳、消痞散结、疏通经络之功。另外,处方中高丽参、白术健脾益气;半夏平调阴阳;黄连、黄芩排肠道之湿热;温胃驱寒;石榴皮涩肠止泻;大血藤及鸡血藤引药直入肠道,且配合丹参活血祛瘀,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而白头翁汤灌肠治疗,白头翁清解肠中湿热毒邪,黄连、黄柏、秦皮苦寒清热,解毒燥湿,助白头翁清解肠中湿热[9],用之保留灌肠能直接作用患处,单刀直入,效果良好。配合热敏灸,其药理对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免疫作用的异常起到抑制作用,最终达到补益脾胃、祛湿逐热、活血通络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CC患者采取热敏灸结合半夏泻心汤内服、白头翁汤灌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少,临床相对安全。

猜你喜欢
白头翁泻心汤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白头翁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想改名的白头翁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