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

2022-12-09 10:54刘玉娟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腰部穴位疗法

龚 韬,张 乃,曾 鹏,刘玉娟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江西 南昌 330200)

急性腰扭伤(又称急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外伤,通常由于搬运重物时用力过猛、急转身或久坐后起身弯腰等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及小关节间的撕裂和拉伤,表现为突发腰背部剧痛肿胀、被迫弯向一侧、无法伸直,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伴腰部活动受限[1]。好发于久坐的上班族、老年人及劳动强度大的工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范畴,是常年湿气下注腰部,加上腰部经络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气瘀血阻滞于腰部[2]。中医学治疗急性腰扭伤经验丰富,方法众多,且效果显著、安全。穴位埋线疗法是用特制的埋线针具将医用可吸收线放入选好的穴位,让可吸收线刺激局部并缓慢吸收,是中医针灸穴的特色方法,起到“疏通经脉、平衡阴阳”的作用[3]。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2021年1月~2021年10月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0岁~51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 h~48 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43.5±5.2)岁;病程6 h~24 h,平均(14.6±2.8)h。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岁~51岁,平均(43.7±4.9)岁;病程5 h~23 h,平均(14.9±2.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评定[4]。①有腰背部明显外伤史,多因间接暴力导致;②腰背部及周围区域疼痛剧烈,不能挺直,仰俯转侧均感困难,活动均因疼痛加重而受限,严重时脊柱可弯向一侧;③脊柱一侧或两侧有腰部软组织持续性僵硬和压痛,局部有明显叩击痛,脊柱生理曲度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④影像学检查示无腰椎压缩性改变或滑脱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岁~60岁之间;③受伤时间在1 h~48 h;④受伤前1个月内未服用抑制免疫、抗凝、抗血小板及激素等药物;⑤腰背部无皮肤病,无皮肤外伤史;⑥无对羊肠线过敏史、无精神病史;⑦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胸腰椎骨折、滑脱及腰背部开放性损伤者;②腰椎间盘突出者,脊椎疾病者,脊髓损伤者;③合并有重要脏器病变,糖尿病患者;④合并有血液、免疫、肿瘤及皮肤病等病史;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⑥合并双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会阴部麻木疼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⑦过敏体质者;⑧接受本试验前接受了其他治疗方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软膏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91,乳胶剂20 g∶0.2 g),取一定剂量均匀涂擦疼痛部位,每日3次,治疗2周。

2.2 治疗组

予以穴位埋线疗法。方法如下:主穴取患侧腰夹脊穴、环跳穴、腰眼、肾俞、委中,配穴取阿是穴。用75 %酒精消毒术者需埋线的皮肤后,选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江苏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线体选用高分子聚PGLA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将装好线体的埋线针正对穴位快速刺入皮肤,再缓慢刺入浅筋膜及肌肉组织,取得针感后,缓慢推出针芯,将可吸收线留置在穴位内,避免线头外露,将埋线针拔出,局部按压出针孔,用输液胶粘贴保护埋线部位。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埋线部位沾水及感染。每7 d埋线1次,1周为1疗程,治疗2周。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均指导患者保持腰部制动,适当休息,合理饮食。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DA、NE、5-HT)、疼痛情况,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

3.1.1 血清疼痛介质

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取上臂静脉血5 mL置入肝素钠抗凝离心管中,2 600 r/min,5 ℃离心15 min分离出血清分装,置于-65 ℃冷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

3.1.2 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对患者腰部疼痛进行评分[5]。VAS评分详细操作:准备一根带有刻度的直尺,正面有十个标记,头尾分别为“0”和“10”刻度,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10分表示无法承受的最高剧痛。使用时将反面朝向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疼痛分值,再记录疼痛分数[6]。

3.1.3 不良反应

统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情况。

3.2 疗效标准

显效: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无明显疼痛症状;有效: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疼痛症状减轻;无效:腰部活动障碍、疼痛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DA、NE、5-HT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DA、NE、5-HT水平比较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818,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3.4.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周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轻微,结束治疗后消失。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4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长期不正确用腰姿势,急性腰扭伤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突然承受超负荷牵拉或扭伤等间接外力,导致腰背部两侧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急性损伤或者腰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腰骶部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7]。西医主要以保持制动、止痛等对症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维持时间短,且长期应用止痛药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容易形成依赖及成瘾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过度劳作,腰部经络损伤,使气血运行阻塞,络脉不通,腰部失养而产生疼痛[8]。中医治疗方法众多,其优势在于毒副作用小,没有成瘾性,止痛效果显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非甾体镇痛药物的服用次数和不良反应。穴位埋线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完美结合的新疗法,它汇集了局部封闭、刺络放血、针刺等疗法,同时也包含了神经信息传导、化学刺激效应、组织损伤修复及药理等现代理论,更弥补了针刺疗法治疗时间的不足,也避免了长时间穴位注射导致皮肤感染等缺点[9]。它能通过羊肠线在皮肤真皮层中不断被溶解、吸收,达到长时间刺激局部穴位,从而起到疏通脏腑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平衡及扶正祛邪的作用[10]。其中,羊肠线是异体生物蛋白制成的,置入皮肤后,通过异物蛋白免疫刺激作用产生机体的变态反应,使埋线部位皮下血管轻度充盈,刺激疼痛部位的毛细血管内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局部免疫应答和淋巴液回流,不断清除外渗的白细胞介质,提高了局部对疼痛的应激反应,改善了皮下组织有氧代谢和局部的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得相应部位的疼痛刺激效应减轻,最终达到缓解肌肉痉挛和镇痛的目的[11]。因此,穴位埋线通过长时间缓和的穴位刺激效应,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和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疾病的治疗[12]。穴位埋线疗法通过腧穴的针感传导效应,直接刺激皮下神经,产生双向调节作用,抑制痛觉神经的传导及降低敏感性,促进疼痛阈值的恢复,达到对急性腰扭伤疼痛的治疗效应[13]。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特色疗法,对腰扭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长时间对穴位连续刺激,能形成长效稳定的治疗。因此,穴位埋线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经济安全、操作简便,克服了传统针刺疼痛、操作麻烦的特点,值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学习。

猜你喜欢
腰部穴位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