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雪春,刘艳霞,潘 虹
(1.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041;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041)
剖宫产术是一种有创的分娩方式,也是解决难产的最好方式。剖宫产术后产妇必须长时间卧床,且由于产妇产前腿部压力大,盆腔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另外,随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的发展有可能引发肢体功能受损,且血栓脱落有进一步发生致命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同时临床研究指出[2],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积极预防是关键。气压治疗仪是临床术后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措施,但是效果一般。中医学认为[3],血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中药封包能够快速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流动,促进活血化瘀药物快速到达病灶。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封包联合气压治疗仪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98例行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98例行剖宫产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常规组中,经产妇15例,初产妇34例;年龄27岁~35岁,平均(31.20±4.13)岁;孕周38周~41周,平均(39.68±0.57)周。联合组中,经产妇17例,初产妇32例;年龄27岁~36岁,平均(31.27±4.20)岁;孕周38周~41周,平均(39.70±0.6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①符合行剖宫产手术指征者;②孕周38周~41周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知情并同意此研究者。
①不适合气压治疗仪干预者;②不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③皮肤缺损或合并炎症性皮肤病者。
剖宫产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①术前依据产妇肢体状况确定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并向产妇介绍气压治疗仪作用机制、目的、疗效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②术中产妇肢体放松,双侧下肢套入气压治疗仪套筒内,套筒自足踝处由下而上包绕,松紧度以容纳一指为宜。为避免加压充气损伤关节,关节处与套筒间应预留适宜空隙。对足底至大腿根部实施向心性、间歇性加压,并由低至高调节压力。为促进下肢深静脉的血液流动,模仿骨骼肌波浪式泵血,分别在大腿、小腿和脚踝处施加60 mmHg、70 mmHg和80 mmHg压力。护理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做好记录。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其间间歇15 min为宜。患者出现面色改变、胸闷、头晕等意外情况时,应立即关闭电源,停止治疗,并给予相应处理,共干预1周。
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封包干预。取三棱、莪术、川芎、黄柏各10 g,桂枝5 g,冰片1 g,粉碎后放入封包中,对封包封口后,正反面喷水。然后放入微波炉内加热2 min,温度达到约60 ℃,用大毛巾包裹。双膝下放置防水塑料垫,将毛巾包裹的中药封包放在腘窝中央委中穴处,每次20 min,2次/d,共干预1周。
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周内小腿静脉血栓、髂股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例数,并计算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②血液流变学:采用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outh 990型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测定产妇术前及术后1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③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C5型多普勒彩色影像超声仪测试两组产妇术前及术后1周的静脉流速和胫后静脉流速。④凝血功能:抽取两组产妇术前及术后1周的静脉血,利用全自动血凝仪(型号:RAC-120,雷杜)测定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3.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6.33 %,联合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例(%)
3.3.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术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相近(P>0.05);术后1周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3.3.3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术前静脉流速、胫后静脉流速相近(P>0.05);术后1周均明显上升,且联合组上升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3.3.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FIB、PT、TT、APTT水平相近(P>0.05);术后1周,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显著,PT、TT、APTT水平均明显上升,且联合组上升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处出现凝固,形成血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4]。并且大量研究表明[5~6],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前期症状不明显,预防措施采取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可致残,甚至出现致命肺栓塞。目前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弹力袜、肌肉刺激等方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是药物治疗易出现并发症,弹力袜、肌肉刺激易引起不适感[7]。
气压治疗仪是一种基于机械充气、加压原理,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医疗设备[8]。其能够通过气囊压力的上下浮动,实现对肢体治疗部位的挤压和按摩,深部肌肉受到刺激,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充气、放气实现对患者肢体的加压和减压,促进下肢静脉血排空、充盈,加速血液流动,增强渗出液回流,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缓解疼痛,消除下肢水肿等并发症。然而,行剖宫产术产妇生理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加上盆腔受到压迫,下肢血液流动较慢,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单纯的气压治疗仪效果不佳。
中医学认为[9],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脉痹”“血瘀”“股肿”等范畴,病机为气虚血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湿热下注造成。中药封包中三棱和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并且利用远红外线、磁场作用把中药包中的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下肢血瘀部位,充分发挥药效,进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故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与范靖琪等[10]研究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在委中穴处施以活血化瘀中药封包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相一致。
另外,本次研究发现,术后1周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相比常规组,联合组降低更显著。术后1周两组静脉流速、胫后静脉流速均明显上升,相比常规组,联合组上升更显著。术后1周两组FIB水平均明显降低,相比常规组,联合组降低更显著,PT、TT、APTT水平均明显上升,相比常规组,联合组上升更显著。这说明活血化瘀中药封包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提高静脉流速,改善血凝状况。分析原因,活血化瘀药物在微波中转换成离子状态,与皮肤角质层水合作用,提高脂溶性、非极性分子的穿透力,防止药性挥发,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
综上所述,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封包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血液流变学、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