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小红|文
面对“双碳”政策要求、锂电池技术的突破提升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大幅增长带来的叠加机遇,“亚洲锂都”宜春市集中优势积极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力争在未来几年内使产业规模突破8000 亿元。
在中国有不少被冠以有色金属美誉的城市,“世界铜都——鹰潭”“中国镍都——金昌”“中国银都——永兴”“锡都——个旧”……这些美誉是这些城市的名片,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辉煌。如今,江西省的一座城市,也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她就是“亚洲锂都——宜春”,一座正在追逐8000亿“锂”想的城市。
记者前往宜春参加“2022年中国锂业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宜春)新能源(锂电)产业高峰论坛”是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记者也充分感受到宜春发展锂电产业的蓬勃热情。
在论坛现场,我们看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等重量级嘉宾莅临。陈仙辉说,宜春已经成为众多新能源生产企业的开发热土,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成功牵手,将使宜春成为锂行业一个新的“打卡之地”。
我们看到宜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龚法生激情澎湃地做着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招商推荐。他说,家里有矿,现在宜春的碳酸锂企业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火”得不得了,“锂”中有你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宜春,邀请大家共同点亮“锂”想之光!
2022年5月30日,宜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揭牌仪式
我们还看到行业头部大佬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和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彬的身影。李缜说,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亚洲锂都”宜春拥有这次能源文明的重要资源,肩负使命,机遇难得,两位院士的亲临,更表明了宜春在新的能源变革中,为锂电产业材料科学的进步披上了科技之光。李良彬则表示,从宜春地区发展壮大的赣锋锂业将继续加大在宜春地区投资,持续做大做强现有金属锂产业,并向上下游延伸,打造锂电全产业链。“我们的计划是在宜春当地获取一定锂矿资源,同时建设全球最大的固态锂电池用金属锂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李良彬在论坛上说。
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全链观摩暨共同体交流活动
工厂和工地上,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炎炎烈日下的项目工地,地表温度不下40 度。推开车门,热浪滚滚。但是,宜春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工地的建设,依然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部分楼栋已拆除外立面脚手架,施工人员正在各个作业面加紧作业,现场还有洒水车在不停地工作,给工地降温。宜春时代项目由宁德时代投资建设,一期投资135 亿元,建设50GWh 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建设,对于宜春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争创国家级新能源(锂电)产业集群、打造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应用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宜春时代项目不远处,就是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这是一处已建成的厂区,主要负责锂电池制造。厂房统一的红砖风格建筑十分醒目,与绿茵茵的草坪相得益彰,厂区大而整洁,看着其实不像工厂,更像校园。很多生产车间要求无尘,因此很少看到忙碌的工人,只有一台台机器在列队工作,场面十分壮观。据了解,宜春国轩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是宜春市本级引进的首个百亿项目,项目建成后,对加快宜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都将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该项目在宜春经开区创造了落户最快、落地最快的“宜春速度”。
在媒体报道中,宜春早已吸引目光无数。7月2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一文中点赞宜春。文中引用了宜春金辉锂业公司员工紧张忙碌生产的案例,报道该公司“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今年以来销量同比增长80%,产值同比增长500%。”7月24日《人民日报》六版《绘写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一文中,以“串‘锂’成链,打造样板标杆”为小标题,大篇幅叙写宜春如何打造锂电产业标杆,该文写道,从美名远扬的“赣中粮仓”到越叫越实的“亚洲锂都”,宜春实现华丽转身。还有来自界面新闻、时代财经、《证券时报》等财经类记者“实探”宜春,报道宜春是《一座有“锂”想的城市》,正在用《千亿资本追逐“锂”想 江西宜春向亚洲锂都加速进发》……
宜春市坐拥全球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本刊报道较多的也是记者比较熟悉的宜春钽铌矿,是目前全球已探明的最大锂云母矿、亚洲最大的钽铌锂露采矿山,是“亚洲锂都”主要的原料基地,现有锂精矿产能超过10万吨/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2008 年,宜春就提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打造“亚洲锂都”的目标。2009年,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瞄准锂电赛道。2010年,“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大型晚会通过央视首次亮出“亚洲锂都”名片;自201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暨产业合作推进会;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江西)·宜春国际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近几年来,宜春通过举办产业论证会、产业招商推介会、组织集中采访报道等形式,大容量、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品牌宣传与推介,让“亚洲锂都”的名号在全国乃至全球声名鹊起。
虽然名声在外,但实际上“亚洲锂都”锂电产业的发展一直小步向前、不温不火。直到2020 年,面对“双碳”政策要求、锂电池技术的突破提升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大幅增长带来的叠加机遇,宜春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必须打破原有发展路径,积极识变求变应变,坚持“把好资源给好东家”“用好资源换好产业”,全力抢抓这一波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首先,搞清楚资源情况。2021年,宜春市政府与江西省地质局联手,投入两亿多元,历时3 个月,搞了“千人找矿大会战”,基本摸清了过去几十年说不清的资源家底。据统计,宜春全市约有氧化锂储量900多万吨,相当于2000多万吨碳酸锂,约可以生产3 万GWh电池,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这一数据相较此前有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宜春“亚洲锂都”的地位。
其次,宜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强势推进,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第一副组长的市锂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正县级直属事业单位——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心,服务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组建了正县级国有企业——宜春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便更好地整合全市锂矿资源。
宜春钽铌矿选矿厂
2022年4月,宁德时代与宜春钽铌矿有限公司签署了宜春钽铌矿部分锂资源的采购协议
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瞄准头部企业“高效”招商引资。与国轩高科创造了百亿元项目“40天签约、4个月落地、1年建成投产”的“宜春速度”。从2021年2月份开始与宁德时代接洽,到当年9月份正式签订项目落地协议,仅用半年多时间,宜春时代项目一期将于今年内试产。自6月12日与比亚迪在深圳首次会谈直至8月15日签订落地协议,前后仅用64 天时间。“为了拿下这个项目,我们通宵达旦进行谈判,用诚意和决心感动了比亚迪决策层。”宜丰县委书记康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项目于去年5 月正式开工建设,不到1年时间已经顺利完成1号、2号厂房建设和调试,今年6月开始投产,这么高的办事效率我是第一次见到,宜春真正做到了为企业‘不破法规破常规’!”江西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章喜的一席话,见证了宜春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的实干和担当。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宁德时代把眼光投向江西、选择江西、选择宜春,就是看重当地政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作风与担当,才决定把最先进的生产线放在宜春,布局锂电全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生态圈”,与宜春共同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巨大产业机遇。
二是围绕全产业链延链补链。产业链完备,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宜春市围绕正负极材料、隔膜、锂电池、回收应用等产业链条,大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紫宸科技、恩捷股份、清陶能源、永兴新材料、江西正拓等已落户企业纷纷增资扩产,北京联美、衡川新能源、富临精工等国内锂电知名企业纷至沓来。
2022年6月21日,宜春市人民政府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江西理工大学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宜春市举行
三是紧盯全要素保障破解难题。为加快项目落地,宜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灯思维”,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多想怎么办、不说不能办。一方面,对征地拆迁、用工、办证等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要争分夺秒、快马加鞭,精准服务、强化保障;另一方面,对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要素保障问题,积极主动汇报争取,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为实现“锂”想,宜春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矢志不渝,十四年来努力奋斗的成果有目共睹。
在资源方面,去年宜春市以锂云母为原料提取碳酸锂的企业产量超过8.3万吨,占全国的28%,今年将达12万吨。锂云母提锂与锂辉石提锂、盐湖提锂并驾齐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业内的定价权、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宜春市目前共有锂电企业159 家,其中规上企业111 家,在建项目133 个,总投资1356.39 亿元,今年新签约项目51 个,总投资1607.5 亿元,总体上已经形成贯通“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产业规模方面,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由2012年的12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5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按照现在锂电及相关材料已投产企业、即将投产企业和在建项目的产出规模推算,今后5年,每年新增营收都在1000亿元以上。在10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宜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俊表示,到2025 年,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力争突破8000亿元。
为解决锂电人才紧缺问题,宜春市建立了定期赴企对接服务机制。根据今年4月的调研测算,宜春时代需要测量、采矿、环保等专业人才近百名,国轩高科需要采矿、安全等专业人才约300名,江西升华需要化学工程、无机材料等专业人才30至40名,今年全市锂电产业需要技能人才达5000 名。宜春市一边引进人才,一边培养人才。宜春市已经和华中科大、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锂电人才供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推动宜春学院等本地院校与锂电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由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和国轩高科共建的国轩产业学院去年招收第一批学生266名,今年扩大招生至500名。
十四年来,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转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其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在江西省持续领跑!
在宜春高铁站站前广场中央,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红色火炬,宜春人称之为“‘锂’想之光”,寓意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红红火火。党的二十大代表、宜春市委书记于秀明说,踏上新征程,宜春将以“锂”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朝着打造全球最大的碳酸锂基地、国内重要的正极材料基地、国内最大的负极材料基地、国内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锂电池应用基地、锂产品交易中心“五基地一中心”梦想阔步前行,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向来以“山水文化”著称的江西宜春,如今将以“亚洲锂都”的崭新形象,怀揣炙热的“锂”想,朝着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的目标跃马扬鞭、拼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