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11月16日,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2022中国铝业周在海南三亚正式开幕。
山东省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中国铝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祥民,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神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炜,伊电控股集团董事长霍斌,南山控股执行董事宋昌明,杭州锦江集团总经理、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阳,信发集团副总经理张怀涛,国家电投集团铝电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建清,滨州市铝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立新,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基清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常务副会长贾明星主持。
凌文、葛红林、刘祥民、宋永祥、张波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视频致辞。
凌文在致辞时介绍了山东省基本概况和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滨州市铝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在产能规模、产品种类、技术装备、产业链条等多个方面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行业的前列,形成了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多家企业为标杆的铝产业集群,覆盖了铝矿石、原铝、工业铝型材、铝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成为铝业发展新高地。山东将持续做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各位企业家来鲁投资兴业提供良好条件。
葛红林在致辞中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铝工业的发展成就:铝行业在做大中加快做强,电解铝市场化法制化改革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国际化开拓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成一批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生产线,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葛红林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中国铝行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葛红林就铝行业发展热点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巩固全球领先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铝行业企业不论大小与国企民企,都要珍惜过去十年来行业取得的全球领先地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加快建设铝工业强国为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作出中国铝业人的贡献。
二是聚焦资源保障,筑牢产业发展基石。资源安全就是产业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要加大国内勘探力度,提高海外资源供给安全,进一步开展国内低品位矿利用的科技攻关,鼓励和支持对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流程优化和工艺路线的再研究。
三是聚焦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绿色发展。要加快行业布局的再优化,特别是实现市场化法制化调控下的电解铝再调整、再整合、再优化布局;要加快行业清洁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清洁能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化,形成更多有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环保治理流程。
四是聚焦经济新发展,内修外连“双循环”。要充分满足内循环的需求,主动适应轻量化的新需求、消费结构的新变化、不断增创国内铝消费增长的新动能;要积极开拓外循环市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出口产品从中低端为主转变为向中高端为主,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要敢于和善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坚决维护企业的合理利益,决不“逆来顺受”和“甘受欺负”。
五是聚焦行业难题,打赢科技攻关战。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针对行业难题,推动产学研用联合、上中下游贯通,切实解决一批产业技术短板弱项;要以赢得行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加大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原创技术投入,在减少“卡脖子”问题中不断增强行业的反制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军人的关键作用,将创新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变成推动本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最大增量”。
“凝聚团结奋斗的时代精神,加快铝工业强国建设步伐,”刘祥民在致辞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同高标准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二是共同高质量推进产业循环发展。三是共同高水平推进产业安全发展。中铝集团将秉承全球资源服务全球经济理念,与业界同仁携手并肩,努力提高海外投资质量效益,共同应对国际社会动荡风险,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宋永祥在致辞时介绍了滨州的市情市况。他指出,近年来,滨州锚定“双碳”目标,推动铝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当下的滨州大地热潮涌动,高端铝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是一片孕育生机、机遇无限的新蓝海。
夏农在视频致辞时就铝工业健康发展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坚定不移地严管严控电解铝产能。三是加快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四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张波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铝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介绍了魏桥创业集团今年以来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行业关心的市场形势、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三个话题谈了看法和见解。张波表示,要主动应对当前极其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极其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坚持把扩大铝应用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不断增强铝行业的全球影响力,推动实现铝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滨州市高端铝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会场举行,30余家新落户滨州的涉铝企业与所在地市县区、与上下游企业集体签约。
开幕式结束后,2022年中国铝业大会正式开始。范顺科作题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铝业强国》专题报告,总结了十年以来铝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了当前面临的资源保障、贸易摩擦等重大问题和挑战,阐述了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视频作《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专题讲座。
16日下午的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铝集团、魏桥轻量化(苏州)研究院、印度铝工业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8位报告人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本环节分别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合作部主任李宇圣,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林如海,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爱华主持。
2022中国铝业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铝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联合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铝行业协会承办,并得到了40余家铝企业的协办支持。 (屠雯 薛璇)
【本刊讯】 11月10日,由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镁业大会暨镁业分会第25届年会在安徽省池州市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镁产业链的生产、贸易、终端应用、投资、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会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安徽省副省长何树山;中国宝武集团副总经理高建兵;池州市委书记方正;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春明;池州市市长朱浩东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主持,葛红林、何树山、高建兵、朱浩东为大会致辞。
葛红林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镁产业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巩固全球地位、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消费领域、促进节能降耗、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斐然。一是我国原镁大国地位不断增强,二是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镁行业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四是集约集群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五是涌现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葛红林表示,虽然我国镁产业发展成绩突出,但存在技术和应用亟待突破、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等突出问题。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要在新起点上焕发奋斗精神,确保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可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自主创新。要围绕镁冶炼工艺技术和镁合金材料应用等方面集智攻关,着力低碳、绿色化新型连续炼镁技术的研发,开展高强韧镁合金设计与制备技术、高成形性镁合金材料及塑性加工技术、镁合金构件表面处理等应用关键技术,全面塑造行业发展新优势。
三是坚持绿色高端发展。要积极推进竖式还原技术的产业化,多措并举推动镁冶炼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巩固提升镁冶炼国际竞争力;坚持需求导向,努力强化数字化转型,建立专业化队伍,推动镁产业链向高端转型。
四是坚持扩大应用。要聚焦镁合金应用瓶颈的突破,尝试构建镁合金应用上下游联动机制,以超大尺寸镁合金铸件、镁合金锻造轮毂等为重点推动镁合金材料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镁的特性,开发高性能轻质镁合金储氢材料,实现高容量安全固态储氢,实现氢气的高效储运,推动镁的应用和氢能的发展;加强镁电池的研发,尽早实现镁合金在能源领域应用的新突破。
五是坚持融入国家战略,构建镁行业双循环新格局。一方面,要继续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要把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行业自律,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以推进高水平出口的基本原则,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
何树山表示,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镁基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掌握重要话语权,镁基新材料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高建兵表示,镁是中国宝武先进材料业的重要版图,宝钢金属承担了中国宝武在镁基材料领域开疆拓土的战略重任。安徽宝镁项目是中国宝武布局镁基材料产业的标志项目,中国宝武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布局。
朱浩东表示,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关键基础材料国产替代的逐步推进,池州市不断深化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三个基地”,朝着“中国镁都”建设目标奋勇前行。
在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以视频的形式作了题为《镁及镁合金材料新进展》的报告,宝钢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民作了题为《共创“镁”好明天》的报告,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镁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前作了《我国镁产业发展综述及镁业分会2022年工作总结》。主题报告环节由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主持。
本次大会为期2天,内容丰富。会议前日还召开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张博)
【本刊讯】 11月10日下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在安徽省池州市组织召开了第一届“3+12”镁产业链高峰论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镁业分会会长林如海;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镁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前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镁产业聚集地三家地方政府领导:池州市市长朱浩东,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忠、府谷县委书记田小宁,鹤壁市副市长郝志军,以及镁产业链的十二家骨干企业负责人:宝钢金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民、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小明、陕西天宇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根永、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栋、府谷县金万通镁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林旺、府谷县新田镁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白亮、陕西榆林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榆林市天龙镁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明奇、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凯、山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璐、山西水发振鑫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龙、河南捷美特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岗。会议围绕推进镁产业高质量发展达成五项共识: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镁业新时代。全行业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镁新发展阶段,重塑镁发展新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实现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镁工业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镁业人的力量。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镁产业升级改造。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确保镁产业链安全可控。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主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实现镁产品能耗和环保指标优于国际水平。三是加快推动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坚持扩应用,建立和完善镁应用产品的标准体系。一是进一步挖掘镁的优异性能和产业优势,加快镁应用新领域的探索和研发,形成扩大镁应用的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二是重点关注和支持镁合金零部件、锻造镁合金轮毂、镁合金薄板、镁合金模板,以及储氢用镁合金等镁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三是坚持镁合金中下游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和工艺的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镁应用产品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四、坚持市场化方向,支持镁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差异化发展。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发展全产业链,构建产业园,主动打造镁产业集群。二是支持资源能源丰富、有环境承载力的地区优先发展冶炼产业,进一步发挥已有的市场优势。三是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和造就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共同促进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双循环”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国际合作,防止资本过度炒作,维护镁价在合理区间,确保全球供应链稳定。二是探索人民币结算模式。三是促进镁与其他金属品种尤其是铝的应用合作,增强镁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加强沟通协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发展。五是建议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研究金属镁期货上市。 (张博)
【本刊讯】 11月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的2022年战略稀散金属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景升,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科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英国国际小金属贸易协会(MMTA)亚洲区董事会主席詹姆斯·皮尔通过视频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德勇主持论坛开幕式。
段德炳首先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前三季度市场运行情况。一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速由负转正;二是固定投资保持稳健增长,1-9月,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比上半年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三是进口保持稳定,出口增速高于预期;四是价格高位震荡回落,行业利润保持合理水平。
段德炳指出,稀散金属产业运行基本特征与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大体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稀散金属作为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建设乃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至关重要,稀散金属的战略属性愈加凸显,各方的关注愈加广泛。今年以来,多数稀散金属品种价格冲高回落,但均价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同时,铟、镓、硒、碲等品种出口量明显增长,增幅均超过10%,其中高纯与化合物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量比例明显提升,表明我国稀散金属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在增强,也展现出我国稀散金属延链强链补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稀散金属行业迈向更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路阻且长,任重道远,段德炳强调,全行业一要树牢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我国稀散金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能力;二要聚焦创新发展,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三要强化跨界协同,原料端企业更需要以多种方式主动强化与中下游应用端的协作,强化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应用需求,携手形成合力,攻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堵点、断点、难点,促进高质量发展。四要坚持高水平开放。
李景升在致辞中说,面对国际形势变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如何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行业产业繁荣发展成为稀散金属行业的“时代考卷”。中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持续攻关,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稀散金属行业持续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赵科峰在致辞中介绍,22年来,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技术引领高端化升级,逐渐成为一个平台型的材料企业。未来,株洲科能将和同行一起,全力以赴去实现稀散金属人共同的梦想。
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金属咨询与协调部主任彭涛、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冯君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散金属分会秘书长刘麦主持。报告主题涵盖广泛,与会专家就中国铟市场现状及驱动力分析、锌冶炼过程锗综合回收利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探讨。 (张小红)
【本刊讯】11月9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第二十届)中国铜业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为大会致开幕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以视频形式致辞;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周少兵,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出席论坛并致辞;国际铜研究组(ICSG)秘书长Paul White、日本金属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名井肇以视频形式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国际合作部主任李宇圣主持。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蒋培进;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爱东;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冶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焱;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润华;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迎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长平等出席。
今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稳中有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扩大,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主要金属价格呈现出筑底回稳的态势,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单月实现利润呈现出恢复性回升迹象。陈学森表示,中国铜产业必须坚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正确方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一是继续坚定不移开展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二是不断深化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绿色低碳道路,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好发展。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
夏农在视频致辞中就铜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五点意见:一是不断强化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快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五是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
周少兵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江铜集团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定“以铜为本、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双循互促”的战略方针,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奋力向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李辉表示,上期所将持续提升有色金属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不断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我国有色金属市场的价格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陈景河、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熊仕显、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尊球分别作报告。该环节由胡长平主持。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低碳排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铜产业发展趋势与风险应对”高层论坛、终端市场及消费潜力论坛及铜市场论坛等分论坛。分论坛不同环节分别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有色金属咨询与协调部主任、铜业分会秘书长段绍甫,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铜业分会理事王中奎,协会重有色金属咨询与协调部副主任、铜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曹钦润,协会重有色金属咨询与协调部副处长、铜业分会副秘书长张楠等主持。
本次论坛由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姬国栋 邱熙然)
【本刊讯】 11月1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赤峰大井子锡业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年(第十届)中国锡业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董事长,锡业分会会长杨奕敏;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锡业分会副会长黎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赤峰大井子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有以视频形式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有色金属咨询与协调部副主任曹钦润主持。会议吸引了来自锡行业上下游企业、期货公司、贸易企业100余名代表参加。
陈学森在致辞中表示,锡是重要的战略性短缺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革,我国锡工业已经形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球锡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一两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大幅波动的锡价格,锡行业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实现产品产量价格稳步增长,行业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陈学森说,我国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对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锡产业来说,需要做出全面果断的应对,以化解面临的多重风险。对此,他建议:一是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夯实产业基础。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道路。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探寻锡的应用领域。
杨奕敏在致辞中提出,对于锡行业而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双向互动、协同发力,进一步赢得发展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红利,方可谱写在“双循环”互动发展下的新篇章。
黎全在致辞时介绍,在“十四五”期间,华锡集团将充分发挥矿山资源优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资源掌控,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发挥资源、平台、技术、人才等优势,力争把华锡集团打造成多金属全产业链高效利用示范企业,开创华锡集团产业发展新局面。
马国有在致辞时介绍,大井子锡业是中国有色集团旗下大井子矿业的全资子公司,是长江以北唯一一家精锡冶炼加工企业。注册商标为“皇岗”,平均锡品位可达99.95%。在华南与华东地区设置有仓储网点,亦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期货履约交割。
大会报告和高层及专家互动环节分别由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爱华,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锡业分会副会长王中奎,广西华锡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营销管理部部长张锋主持。 (毛建华 姬国栋)
【本刊讯】 11月10日,2022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年会暨有色金属工业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江西用友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查克兵,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BG总裁王勇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副主任彭勃主持。
陈学森在致辞中表示,有色金属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原材料,特别是作为高端制造业领域最主要的基础材料,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品种多、工艺复杂、环保压力大、人力成本上升、绿色发展等问题,尤其是面临加工材及深加工原料产品质量难以满足下游高端制造业需求的迫切问题,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陈学森就如何利用智能制造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出:一是加快有色行业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及智能工厂建设。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化矿山建设,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好有色金属矿山在复杂生产环境下的安全高效生产问题;加快冶炼企业智能化进程,开发国产智能化设备与系统;推进有色金属加工智能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加工工厂的应用。
二是推动全产业链管理效能提升。有色金属企业总体上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要借鉴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智能诊断为契机,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有效打通企业管理运营和生产现场流程,以智能化系统破除企业内部治理壁垒,提升管理效率。
三是协会将不断推动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间,在智能制造供应商和行业企业间,发挥好纽带作用,做好“三服务”工作。
查克兵在致辞时介绍,近年来,江铜集团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号召,聚焦聚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时代机遇,加快推动落实“03 专项”试点,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上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数字江铜”建设,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强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王勇表示,经过6年的规模研发、持续迭代,全球领先的数智化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 3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时至今日,已经有33000多家大型及中型企业选择用友BIP作为数智化转型的使能平台。
主题报告及论坛环节分别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副处长赵然,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芳、数据和信息中心副主任于思宇、数据和信息中心经理张刘斌主持。
来自科研院所、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技术设备厂商等在内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姬国栋 于思宇)
【本刊讯】 11月16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设计的全国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西鞍山铁矿正式开工建设。中国恩菲副总经理鲍巍受邀出席开工仪式。
西鞍山铁矿是特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是目前国内尚未开发的资源储量大、资源禀赋好的单体地下铁矿山,保有资源量13 亿吨,设计生产规模3000 万吨/年,年产铁精矿1000万吨,项目总投资229亿元,计划2027年投产。西鞍山铁矿的开工建设,是鞍钢集团“十四五”规划中“7531”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项目也是辽宁省2022年优选的质量高、结构优、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54个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更是国家在推行“基石计划”等资源政策后,强化国内铁矿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项目。
中国恩菲全程参与了西鞍山铁矿采矿工程的咨询、研究和设计工作,依托公司丰富的大规模地下矿山设计经验和多项核心专长技术,设计采用胶带斜井、副井、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方案和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工艺,融合自动化开采、膏体充填、智能按需通风、井下废热及废石等资源化利用、电机车无人驾驶自动化运输、超大规模胶带运输提升等先进技术,致力于将西鞍山铁矿打造成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的国际一流超大规模矿山。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中国恩菲将秉持“国家队”的高起点、严要求,为项目的高标准建成落地不懈努力,为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恩菲智慧,为矿业资源的高质量开发贡献恩菲力量。 (中国恩菲)
【本刊讯】 11月9日,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铜业公司”)5万吨阴极铜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投产,阴极铜产量提升至15万吨/年。该项目生产系统更先进、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实现生产过程从自动化制造向智能化制造转变,是西部矿业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实践。
2018年9 月,青海铜业公司一期年产10 万吨阴极铜项目建成投产,“青海造”首槽阴极铜正式问世,开创了青海铜冶炼先河,实现青藏地区现代化铜冶炼企业从无到有的突破,青海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结构和发展自此迈上了新高度。
西部矿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做精冶炼产业,按照铜冶炼清洁生产一级指标、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启动5 万吨阴极铜扩能改造项目建设,其主要产品为A 级铜。
该项目在安全环保、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耗水平达到国内标杆值,将充分释放青海铜业铜冶炼系统生产潜能,进一步降低产品能耗和生产成本,增强铜产业行业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推动转型升级发展,为西部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该项目受疫情影响达90多天。面对重重困难,西部矿业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标准不变、质量不降、工期不变”施工目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一边防疫情、一边稳生产、一边抓项目建设,三管齐下、严抓严管,紧盯施工环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较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发挥了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撑起稳工业、稳经济、稳增长“顶梁柱”,切实在“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西部矿业落地生根。 (李广健)
【本刊讯】 日前,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上,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营收20强”称号。
据悉,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作为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铜精炼企业,在再生铜综合利用工程技术方面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技术优势。根据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十四五”冶炼规划,该公司将被打造成为集团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再生铜冶炼加工基地。该公司是苏州市唯一一家从事再生铜综合利用工程研究的骨干企业,入选首批再生铜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同时也是江苏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区内唯一一家综合利用再生铜的重点骨干企业。
近年来,随着江苏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和氮氧化物限值排放标准的深入实施,该公司围绕超低排放的要求,对照国家新环保标准,参照行业先进标准,从水、气、固废、噪声四个方面发力,完成环保技改投资5000余万元。先后完成阳极炉定量浇铸技术改造、每日500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000立方米初期雨水收集系统、精炼尾气电除雾项目、阳极炉布袋收尘器改造、常规系统电解液循环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电解供配电系统智能化改造、雨污分流、噪音治理等升级改造项目。特别是对阳极炉精炼尾气系统实施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成为国内铜精炼行业行动最早、改造最快、效果最好的环保改造项目。同时响应国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加强大气治理、实现超低排放的号召,完成3台阳极炉重油改天然气技改,并组织技术团队对天然气单耗、炉时进行攻关,使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今年6月,该公司又完成了常规电解系统Ⅰ、Ⅱ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并投入生产。目前,该公司主体技术装备和环保工艺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技术装备机械化、工艺流程科学化、过程控制自动化的目标。 (杨学文)
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实施方案》要求,要以优化冶炼产能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为着力点,提高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效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新发展格局,确保如期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在优化冶炼产能规模方面,《实施方案》要求:(1)要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2)防范重点品种冶炼产能无序扩张。防范铜、铅、锌、氧化铝等冶炼产能盲目扩张,强化工业硅、镁等行业政策引导。(3)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新建和改扩建冶炼项目严格落实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政策规定,符合行业规范条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清洁运输、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等要求。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实施方案》要求:(1)引导行业高效集约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促进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优势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或减碳战略合作;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集中集聚发展,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2)强化产业协同耦合。建立有利于碳减排的协同发展模式,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支持有色金属行业与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3)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强化碳减排导向,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引导电解铝等主要行业节能减排,加速低效产能退出。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在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方面,《实施方案》要求:(1)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建设有色金属低碳制造业创新载体。(2)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大力推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改造,重点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技术。
在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方面,《实施方案》要求:(1)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燃煤窑炉以电代煤,提升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电解铝行业从使用自备电向网电转化。支持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2)鼓励消纳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支持企业多途径消纳可再生能源。
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实施方案》要求:(1)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完善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到2025年再生铜、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构建绿色清洁生产体系。(3)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安排,科学指导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管理效能更加突出、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引领国际的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实施方案》围绕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提出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计量服务体系等7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其中,《实施方案》提出,在加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制修订方面。围绕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绿色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配套标准样品;在完善计量技术体系方面,要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
《实施方案》提出要开展重点工程和行动,明确了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工程等5项重点工程,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等4项重点行动,并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