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糯稻在西双版纳的引种鉴定

2022-12-09 07:16李智海祖文龙宁德富贾冬冬孔丽琼杨潇王木琳李锐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糯稻增产率粒数

李智海,祖文龙,宁德富*,贾冬冬,孔丽琼,杨潇,王木琳,李锐群

(1.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绿色食品与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景洪 666100;3.景洪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景洪 666100)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1],加强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入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增加遗传多样性,防止遗传脆弱性,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稻种资源,不仅能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而且对提高我国的育种水平和水稻生产具有积极、长远的作用。我国近60年的国外水稻引种实践表明,引入的国外水稻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稻种遗传多样性,防止水稻育种同质化,增强稻种的广适性,强化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防御能力,满足我国水稻育种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有效提高了我国水稻产量和品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为此,2020年10月我们从东南亚国家引进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进行试验,综合评价引进品系(种)在云南区域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以期筛选出能够在云南省内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水稻新品种,加速云南水稻育种历史新进程,为云南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作用,为国为民创汇创收。推进云南省现有水稻品种和传统特种米优良种性提纯复壮,加强优质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和繁育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由东南亚国家引进,产地和背景材料不详,代号分别为TSN1、TSN2、TSN3、TSN4、TSN5、TSN6、TSN7、TSN8、TSN9、TSN10、TSN11、TSN12、TSN13、TSN14、TSN15、TSN16、TSN17、TSN18、TSN19、TSN20、TSN21、TSN22,以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当地品种文糯1号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曼海村田块,海拔1 156 m,面积1 200 m2,土壤为胶泥土,光照充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形状规整。前作为中稻,做到田平泥化。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8 m2(5.2 m×6.5 m),株行距为13 cm×26 cm,单株移栽,每个小区栽20行,每行50丛,每小区共栽1 000丛,每667 m2共1.97万丛。小区间走道40 cm,四周栽6行对照品种作为保护行。

1.4 栽培过程

1.4.1 秧田期

浸种催芽:浸种前1 d晾晒种子4~6 h,用清水浸种12 h后用湿润麻袋或布袋将吸足水分的种子包裹好,放入箩筐内保温保湿,催芽24~36 h,种子破肚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及秧苗管理:2021年1月18日整理秧田,每667 m2施水稻专用复合肥(15-5-25)40 kg、尿素8 kg做基肥,做到田平泥化,1月20日墒面晾干即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28 kg,播种后用细红壤土盖种1 cm,种子不外露为宜,采用小拱棚保温保湿育秧。移栽前5 d(2月21日)喷施1次杀虫剂,秧苗带药下田移栽。

1.4.2 大田期

2月26日移栽,秧龄38 d,单株插苗,移栽前大田用机耕,做到一犁两耙,耙碎土块,耙平田面,从而达到土壤深厚肥沃,田面平整,利于保水保肥,保证养分的供给,翻耙最后一次先撒施基肥,把肥料耙入土壤,耙平沉淀1 d后再进行插秧。

每667 m2施普钙40 kg,水稻专用复合肥25 kg做基肥。移栽后14 d即3月12日667 m2施尿素10 kg、水稻专用复合肥25 kg做返青分蘖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促进低位分蘖,确保有效苗[3-4]。

4月19日用杀虫单、敌敌畏防治稻飞虱等虫害1次。3月12日、4月19日除草1次,4月26日撤水晒田。

1.5 性状调查

根据品种生长状况,调查记载各品种生育期、苗情、主要农艺性状等,收割前1 d每个小区取样3丛,对其进行室内考种。7月15日、7月21日、7月29日分3次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收割,分区人工收割、脱粒、晒种、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长发育情况

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基本能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表1)。在22个品种中,始穗期以TSN1、TSN4、TSN13、TSN21最早,均为6月5日;以TSN7最晚,为6月24日,相差19 d。成熟期各品种间相差18 d,均比对照晚6 d以上。在22个品种中,生育期为168~186 d,较对照晚6~8 d的有7个,晚11~13 d的有3个,晚15~18 d的有8个,晚21~24 d的有4个。

表1 水稻品系(种)生育进程

2.2 农艺性状及室内考种

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部分农艺性状及室内考种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在参试的22个品系(种)中,与对照相比,有11个品系(种)株高大于对照(104.8 cm),TSN20、TSN7、TSN6、TSN21、TSN10株高大于120 cm,分别为149.4、134.4、124.8、123.5、121.8 cm,TSN14株高在110~120 cm,有10个品系(种)株高在100~110 cm,有6个品系(种)株高在90~100 cm,TSN4株高为82.3 cm。与对照相比,有13个品系(种)平均分蘖数大于对照(12.6),TSN7、TSN9、TSN10、TSN15的平均分蘖数大于15,TSN10平均分蘖数最多,为15.9,较对照高3.3,TSN22最少,为10.2,较对照低2.4。有效分蘖数以TSN9最多,为13.9,较对照多2.5。穗长大于25.2 cm的仅有2个品种,分别为TSN3、TSN13。22个品系(种)的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低于对照,但有8个品系(种)结实率较对照高。千粒重大于30 g的有SN11、TSN13、TSN21、TSN18、TSN8、TSN2共6个品系(种),分别为34.7、33.8、32.8、32.2、31.2、30.3 g,有19个品系(种)的千粒重较对照低,其中TSN17千粒重仅为23.1 g。

表2 不同品系(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2.3 产量对比分析

由于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成熟期相差较大,所有品系(种)分3批收割,分小区晒干除杂后,称重计算产量(表3)。有7个品系(种)每667 m2产量较对照高,TSN14、TSN3、TSN18和TSN9共4个品系(种)的增产率大于10%,分别为13.9%、13.4%、12.5%、10.4%,每667 m2的产量分别为554.3、551.9、547.6、537.4 kg,有望成为优良种质资源;与对照相比,TSN15、TSN13和TSN19产量增幅较小,特别是TSN19品种,仅增产了6.2 kg,增产率为1.3%;其他15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均没有增产。

表3 不同品系(种)产量比较

3 品系(种)综合评价

本文对22个常规糯稻品系(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初步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2个品种基本能适应西双版纳地区自然条件。

3.1 参试品系(种)TSN14

全生育期177 d,较对照长15 d,株高115.7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4.6,成穗率高,为92.5%,每穗总粒数85.6粒,结实率高,为89.0%,千粒重为28.8 g,产量排名第1,每667 m2产量为554.3 kg,增产率为13.9%。该品系(种)综合表现好,通过进一步提纯复壮后,申报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或分子育种作为种质材料应用等。

3.2 参试品系(种)TSN3

全生育期183 d,较对照长21 d,株高102.9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3.8个,成穗率高,为92.8%,每穗总粒数97.8粒,结实率高,为78.9%,千粒重为29.3 g,产量排名第2,每667 m2产量为551.9 kg,增产率为13.4%。该品系(种)综合表现好,通过进一步提纯复壮后,申报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或分子育种作为种质材料应用等。

3.3 参试品系(种)TSN18

全生育期179 d,较对照长17 d,株高109.2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1.8,成穗率高,为89.8%,每穗总粒数98.3粒,结实率高,为82.5%,千粒重较高,为32.2 g,产量排名第3,每667 m2产量为547.6 kg,增产率为12.5%。该品系(种)综合表现好,通过进一步提纯复壮后,申报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或分子育种作为种质材料应用等。

3.4 参试品系(种)TSN9

全生育期170 d,较对照长8 d,株高104.2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5.8,成穗率88.0%,每穗总粒数114.6粒,结实率较低,为61.7%,千粒重为28.8 g,产量排名第4,每667 m2产量为537.4 kg,增产率为10.4%。该品系(种)综合表现好,通过进一步提纯复壮后,申报云南省审定并推广应用,能够利用杂交优势或分子育种作为种质材料应用等。

3.5 参试品系(种)TSN15

全生育期178 d,较对照长16 d,生育期偏长,株高105.6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5.2,成穗率为73.7%,每穗总粒数115.0粒,结实率80.6%,千粒重为26.4 g,产量排名第5,每667 m2产量为520.6 kg,增产率为7.0%。该品系(种)综合表现一般,需谨慎推广,可进一步观察,有望成为西双版纳地区优良种质资源。

3.6 参试品系(种)TSN13

全生育期168 d,较对照长6 d,株高99.3 cm,平均分蘖数为12.6,成穗率高,平均分蘖数为84.1%,每穗总粒数107.0粒,结实率为77.6%,千粒重为33.8 g,产量排名第6,每667 m2产量为507.9 kg,增产率为4.3%。该品系(种)综合表现一般,需谨慎推广,可在下一年继续种植,进一步观察,有望成为西双版纳地区优良种质资源。

3.7 参试品系(种)TSN19

全生育期180 d,较对照长18 d,株高98.3 cm,分蘖强,平均分蘖数为14.3,成穗率高,为89.5%,每穗总粒数为75.8粒,结实率高,为88.1%,千粒重为29.1 g,产量排名第7,每667 m2产量为493.1 kg,增产率为1.3%。该品系(种)综合表现一般,需谨慎推广,可在下一年继续种植,有望成为西双版纳地区优良种质资源。

3.8 其他参试品系(种)

TSN7和TSN10的分蘖能力较强,分蘖数分别为15.3、15.9,SN11、TSN21、TSN8和TSN2属于大粒种,千粒重分别为34.7、32.8、31.2、30.3 g,以上6个品系(种)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因分蘖能力强、千粒重较高,可在下一年继续种植观察,可望成为西双版纳地区优良种质资源。

猜你喜欢
糯稻增产率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