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敏
(南京苏睿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与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空气、土壤与水环境方面,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而且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环境造成了威胁。在此背景下,开展环境检测,准确获取环境污染信息,并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尤为关键。本文研究了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作用,对环境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为环境保护作出了有益贡献。
开展环境检测的意义是获取环境质量信息,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基于对环境样本的分析,能够及时获取污染数据,并将其作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措施。现阶段,我国在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中,仍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开展环境检测工作,能够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行监督,使得相关产业在污染物排放方面达到行业与国家标准,避免对当地环境保护工作造成压力[1]。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为后期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得环境规划与治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确保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1.2.1 研究性环境检测
研究性环境检测的目标为科学研究,是针对某一区域内气候、土壤、水源进行检测,并判断相关污染对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该种类型检测活动的主导机构为环境科研单位,且经过国家检测资格认定,受到国家或当地政府委托开展的科研检测项目。
1.2.2 监视性环境检测
一般情况下,监视性环境检测的时间较长,且具有周期变化规律。在开展相关检测时,环境检测机构需要根据环境污染实际情况,对检测方案进行选择,并制定可靠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方案,以最大程度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效性,为环保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该种监测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中,例如对工业废水、废气与废渣的监测。该项监测工作的主体是国家环保机关,其主要执行机构是当地环境检测站。
1.2.3 特殊目的环境检测
在组织环境检测工作时,有时需要将检测报告用于环保评议、咨询与考核,即特殊目的环境检测。在具体检测任务开展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使用专业设备对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水质、土壤、空气、噪声等等。通过开展相关检测工作,能够帮助行业人员分析污染因素与污染发展趋势,并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使得环保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当环境污染事故出现后,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检测,并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评议,由此加快推进环境治理进程。
目前,多使用大气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反映多种污染物对大气质量造成的影响,有关大气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Ci/Si,Ci表示各检测指标全年平均值;Pi表示监测指标单项质量指数;P为空气综合污染指标;n为各年度。
在检测中,严格根据HJ/T397-200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检测项目主要是颗粒状污染物,如总悬浮微粒(TSP)、降尘、颗粒状污染物。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采样点进行合理布置。在本次检测中,相关人员根据污染源具体情况与检测目标的不同,综合使用了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与功能区布点法,并对检测方案进行优化,将最新的检测与分析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对颗粒物进行采样时,使用了流量记录仪、控制器、抽气风机、滤膜夹、工作计时器、计时器程序控制器[2]。
以大气环境中的氮化物(NO2)为例,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将采集完成的样本进行收集,配置冰乙酸、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混合液,当空气中的NO2被充分吸收后,则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在冰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溶液中的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随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发生偶合,由此生成玫瑰红色的偶氮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样本中NO2的浓度存在正比关系。在NO2含量的定量分析上,可使用分光光度法。本次检测的二氧化氮污染物的浓度指标如下:
表1 空气中NO2浓度值时间变化情况分析
目前,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略微高于国家空气污染物NO2排放一级标准,鉴于此,在环境治理中,应关注二氧化氮年平均值、24 h平均值和1 h平均值的变化,并根据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对污染物进行科学防治,以强化环境保护能力,确保环境检测工作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在环境污染的评议中,有关人员应关注区域内水环境变化,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说明,以最大程度提升对水体环境的保护能力。在环保理念的框架内,对水环境进行了科学检测。在检测中,使用了物理、化学与生物技术,对污染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并做好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当地相关部门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数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新增了71项,修订8项,标志着我国生活水质标准的提高。然而,在对水质环境进行检测时,发现个别项目指标仍较高,例如溶解性总固体的含量达到了1 000 mg/L,上述指标与国际要求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对水质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指标,并优化当前检测技术形式,确保检测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水质检测中,常规的检测项目主要有pH值、电导率、TDS、浊度、微生物、微量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有机物。测量水体中的pH值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数值是反映水溶液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当水质受到污染时,其pH值会出现明显变化。目前在pH值的检测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为玻璃电极法。
在水环境检测中,需要关注水电导率的变化,明确水质的固有性质。在环境水和常规水溶液中,电导池常数K=1.00/cm,要求测量范围满足0.1 us/cm~200 ms/cm。本次检测中,实测值为10 us/cm~250 us/cm之间,鉴于此,相关人员应根据检测结果和目标,选取合适的水环境治理方式,确保水电导率符合标准,水环境指标与环保要求一致。在检测中,重点了解水体中的固体溶解总量(TDS),对溶液中的无机物总量进行识别,其中无机物主要包括钙、镁、钠、钾、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等等。通过开展水环境固体溶解总量的测试,能够了解水体污染程度,为饮用水安全提供支持[3]。
以某市地表水检测为例,对水环境检测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在检测中,技术人员选择2个点位,并做好水环境样本的采集工作。为确保采样数据合理,共采样3期,共计开展6次采样。在水环境质量的分析中,相关人员使用了最新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检出项目包括总磷、亚硝酸物质、高锰酸盐。为确保环境检测数据的可靠性,重点关注TDS变化,当其含量超过1 000 mg/L时,制定合适的污染治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降低水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环保要求下,开展土壤环境检测,首先做好布点采样工作,要求检测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个体构成,并且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满足土壤环境检测要求,需要摒弃一切主观因素,使得样品采集具有代表性。在本次样品采集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布点方式,分别是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与系统随机法。例如,以系统随机法为例,检测系统将区域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网格内设计1个采样点,通过随机布点的方式,完成对土壤污染物含量的检测。实践表明,使用随机布点法获取的土壤样品与常规方式比较,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因此,获取的测试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开展土壤环境检测工作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包括Cd、Hg、As、Pb与Cr等金属元素,并对土壤中全磷、有机物和水溶性盐进行筛选。然而,考虑到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与隐蔽性特征,利用直观方式无法确认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鉴于此,有必要对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进行升级,做好土壤环境分析,为环境治理提供帮助。
在土壤污染物项目测定中,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特殊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土壤是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发生迁移、流动的概率较小,并且混合难度大。因此,环境污染物在不同采样点中的分布差异明显,因此容易出现采样误差,对环境污染分析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在环境治理中,有关人员需要对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下,应对检测物的误差值进行控制,确保误差在±5%之内。
有关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选择需要根据检测对象与目标而定,同时做好检测过程管理,预防出现测量误差。目前,在土壤水分的测定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为重量法。在对土壤中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如Ca2+、Mg2+、Cl-成分的测定,使用的基本方法为容量法。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则被应用在金属物质的检测中,例如铜、汞、锌、镉、铅等组分测量。在对土壤中的有机氯、有机汞和有机磷等农药物质的测定中,则使用了最新的气相色谱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与大气、水污染的测定明显不同,在土壤污染物检测中,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例如,在开展土壤中重金属物质测定中,需要预先对土壤样品进行溶解,使用的溶解方式为碱熔法,即利用碱性物质在高温下与试样发生分解反应,使得被测组分转变为容易溶解的反应产物,为土壤污染物分析提供有价值参考。
环境检测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具体表现在控制污染源排放、统计实际区域内实际排污情况,发挥环境检测对治理的辅助作用。
在环境检测中,使用最新技术与设备仪器能够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反映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使得检测技术获得进步发展。基于对最新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可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能够满足现代化管理工作要求。目前,在开展环境治理各项活动时,需要以准确的环境污染数据为依托,并做好相关技术分析,使得污染问题被快速识别,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具体检测工作中,为全面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行为规范性,也需要对相关设备与仪器进行更新,将最新的技术与设备仪器应用在具体工作中,以加快环境检测进度,确保检测工作具有时效性。
开展环境检测工作,能够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为环保理念的落实提供帮助。为做好上述工作,需要重点关注检测技术升级,将最新的测定方案与方法应用在各类环境指标的检测中,以最大程度发挥检测工作的价值。通过做好环境检测工作,也可加快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与目前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研究指出,在对自然环境进行检测时,融入最新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能够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检测技术更新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已经在行业内构建了一整套环境检测系统,对本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管理,当发现环境指标异常后,能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满足环境污染的快速治理要求,由此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现阶段,基于环境检测技术的升级,将一系列自动检测技术应用在环境治理中,并对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式进行革新,使得检测工作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利用多媒体对检测报告进行编制与分析,并做好动态化调整,使得检测技术和方法获得进步,为相关人员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检测技术手段的革新还能够强化环境治理工作成效,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方式进行了转型,将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化为精细化发展模式。在工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环保排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人员关注的焦点[5]。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为突出环保排放理念,有关人员应利用环境检测技术,对工业污染类型与标准进行明确,获取工业生产环境污染参数,并构建完善的工业排放污染指标体系,以降低污染排放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作出贡献。
考虑到排污企业数量的增加,如何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发挥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要求相关人员在环境检测部门的引导下,对污染源与排放口污染物进行重点检测,并出具专业的检测报告,为后期的监督与管理提供有价值信息。在对环境检测报告的分析中,能够明确被检测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其主要污染源和治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提升环境检测能力。当被检测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严重超标后,则要督促相关单位停业整顿,确保单位在期限内完成对设备的升级改造,由此降低污染,强化环保工作的开展力度。
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凸显,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如何更新环境检测技术,发挥环境检测对污染治理的促进作用成为行业人员关注的焦点。新时期,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各部门应提高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专项治理,突出环境检测在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并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治理措施,使得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
现阶段,在环境检测行业,年检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未能做好年检工作。此外,环境检测对象设计不合理,也给环境治理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鉴于此,有必要对环境检测制度进行完善,对检测对象进行明确,并对排污单位与个人在检测工作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在环境检测中,不仅要对污染物进行测定,还要求相关人员对检测结果负责,使得环境检测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可靠地被落实,为后期环境治理贡献力量[6]。
在检测制度中,需要对排污单位与个人进行约束,确保相关人员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实际上,最终的环境检测主体是环保执法部门,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应注重健全执法机构职能,并做好责任监督,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得环境检测与治理工作有机结合,为当地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应构建专业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的执法队伍,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由此强化环境检测力度。在环境检测工作细节上,应做好结果评审工作。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检测报告,对环境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制定科学的治理对策。在环保评审中,有关人员应对时间、工作量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进行全面把控,对环保检测项目内容与开展方式进行仔细研究,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由此发挥出环境检测工作的最佳效果,科学评价各指标因素对环境治理产生的影响。
建议相关部门增加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境污染的检测力度,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并做好测试工作,确保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或地区标准。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检测反馈工作,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识别并纠正,为各项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产生积极作用,文章主要研究了环境检测技术,并对环境治理提出了参考建议。在具体研究中,以环境检测的意义为出发点,分析了研究性环境检测、监视性环境检测与特殊目的环境检测方案,并对目前环境检测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其中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质、土壤环境。通过加快检测技术升级、做好环保管理与监督,并重视环境检测方案调整,使得环境检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相关人员制定环境规划方案,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