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管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12-09 04:39梁志昊梁中星李世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骨密度组间太极拳

梁志昊,梁中星,李世文

(1.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焦作解放惠仁医院骨科,河南 焦作 454002;3.山东省残疾人第一康复医院康复科,山东 济南 250000)

骨质疏松(OP)是临床常见的系统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相关研究指出,OP患者中70%~80%患者会出现关节、腰背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OP引起的骨折约占中老年人群骨折的10%,严重限制患者生命活动,增加致残风险[1-2]。采用药物、营养、运动等综合干预方式是改善患者病症的可行方案,但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降低,运动禁忌证较多,探究合理运动干预方式仍是临床研究重点。太极拳为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功法,主张养身、养心,且运动量适中、实施简单,可满足老年人群运动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OP患者为对象,分析运动管理联合太极拳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OP患者,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与联合组(n=57)。对照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89±4.15)岁;体质量指数18.5~26.7 kg/m2,平均(23.77±0.78)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例,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10例。联合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72.01±4.33)岁;体质量指数18.7~26.8 kg/m2,平均(23.68±0.83)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例,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4]中骨质疏松相关诊断标准;年龄≥60岁;意识清醒;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者;继发性OP者;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合并骨折者;存在其他骨代谢内分泌疾病者;存在晚期畸形残废者;存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依赖者;合并先天性骨代谢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管理干预。(1)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向患者讲解OP相关基础知识,指导患者学习预防摔倒等注意事项,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联合家属积极给予心理疏导。(2)药物干预:口服钙尔奇[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461],300 mg/次,2次/d;口服阿仑膦酸钠(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179),每次70 mg,每周1次。(3)运动管理干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完成。①有氧运动:散步、快走等户外运动,每次30 min,每日1次;②腰背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进行直腿抬高、直颈运动、对抗阻力运动,每次30 min,每日1次。

1.3.2 联合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太极拳运动训练。(1)准备工作:①制作太极拳运动宣教手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并于患者就诊时向患者发放;②制作太极拳运动计划表,指导患者居家训练期间每日记录完成情况。(2)太极拳运动指导:①教学内容:前期以简化太极拳24式为主,待后期患者疼痛减轻,以太极推手训练为主。②教学方式:一对一指导患者通过观看视频、模拟演练的形式学习太极拳运动要领,指导患者训练时集中注意力,以腰部为轴,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同时平心静气、吐纳均衡,气沉丹田,在意念引导下感受气血在周身运行,保持腰部舒适度,避免出现腰椎过度疼痛、劳损的情况。③频率:每次训练15~20 min,每日2次。

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2)日常生活能力:于干预前后以改良Barthel量表评估,满分100分,评分与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3)平衡能力:于干预前后分别以闭目单足站立测试(ECLSB)、计时起立-步行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①ECLSB:指导患者紧闭双目,双手叉腰,一只脚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脚屈膝缓慢抬离地面,记录患者保持平衡时间,测试3次取平均值。②TUGT:指导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双手扶椅子把手,背部靠于椅背,保持舒适坐位,听到护理人员发出“开始”指令后,正常起身直线向前行走3 m,随后转身回归初始坐位,记录患者从起身到坐下时间,测试3次取平均值。③BBS:该量表涉及14个动作,每个动作按照完成程度由差到优计0~4分,总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

(4)骨密度:于干预前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Lunar,型号:DPX-L)分别测量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区、腰椎骨的骨密度。

(5)骨强度:于干预前后采用超声骨强度仪(Sunlight公司,型号:TM7000)测量患者胫骨中段、桡骨远端的超声声速(SOS)。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VAS、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改良Barthel量表、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V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联合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3.15±1.13 3.08±1.24 0.315 0.753 0.74±0.26a 0.95±0.29a 4.071 0.000 72.16±5.28 73.45±5.07 1.330 0.186 91.36±4.12a 85.17±5.22a 7.028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平衡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ECLSB保持平衡时间、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BB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CLSB保持平衡时间均长于干预前,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均短于干预前,且联合组ECLSB保持平衡时间长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CLSB保持平衡时间、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BB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CLSB保持平衡时间、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BBS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ECLSB(s)干预前 干预后TUGT(s)干预前 干预后BBS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联合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3.58±1.25 3.62±1.19 0.175 0.861 6.79±1.34a 5.83±1.27a 3.926 0.000 12.42±2.67 12.29±2.74 0.257 0.798 7.18±1.57a 8.64±1.63a 4.871 0.000 41.65±3.71 40.88±3.39 1.157 0.250 50.02±2.14a 47.21±2.33a 6.706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Wards三角区、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联合组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ards三角区骨密度均与干预前相近,且两组Wards三角区骨密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s),g/cm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s),g/cm3]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腰椎骨骨密度干预前 干预后Wards三角区骨密度干预前 干预后联合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0.74±0.25 0.71±0.22 0.680 0.498 1.16±0.32a 1.04±0.30a 2.065 0.041 0.62±0.07 0.60±0.08 1.420 0.158 0.81±0.12 0.78±0.11 1.391 0.167股骨颈骨密度干预前 干预后0.71±0.22 0.68±0.24 0.696 0.488 1.09±0.27a 0.99±0.21a 2.207 0.029

2.4 两组干预前后骨强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胫骨中段、桡骨远端SOS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胫骨中段、桡骨远端SOS均快于干预前,且联合组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骨强度比较[(±s),m/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骨强度比较[(±s),m/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联合组(n=57)对照组(n=57)t值P值胫骨中段SOS干预前 干预后桡骨远端SOS干预前 干预后3 785.69±24.22 3 782.11±26.08 0.759 0.449 3 846.78±29.43a 3 813.65±25.67a 6.405 0.000 3 891.47±31.15 3 887.58±30.07 0.678 0.499 3 965.17±32.04a 3 921.54±33.71a 7.083 0.000

3 讨 论

随着年龄增加,O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伴随的骨脆性增加是老年人群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严重降低患者晚年生活质量[5]。

常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辅以运动训练,但老年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在运动方式上存在较多局限。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拳法,讲究刚柔并济、劳逸结合、虚实变换,注重形神兼修,坚持练习可营养周身、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天人合一、心神共养。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沈浩冉等[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太极拳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管理可缓解老年OP患者身体疼痛。太极拳改良功法24式动作连贯,采用站立式体位开展训练,练功姿势中弯腰次数少,可减轻腰肌损耗,缓解疼痛感,同时以腰部为轴,训练中强调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性,并指导患者调节气息,气沉丹田对肢体及核心肌群进行锻炼,可促进骨骼、肌力协调平衡,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消减疼痛感。ECLSB、TUGT分别为静态、动态平衡试验,可综合反映患者肢体协调与平衡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ECLSB保持平衡时间长于对照组,Barthel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UGT从起身到坐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太极拳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管理可促进老年OP患者平衡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认为,OP因血气运行无力、骨髓化源不足所致,应以疏通经络、祛瘀活血为主。太极拳融合古法导引、吐纳之术,讲究步法、手法协调配合,从而将血气运行全身,疏通经脉,可提高四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力。另外,有研究指出,太极拳可调节机体神经系统、体液系统,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改善脏腑器官功能的作用[7]。因此,坚持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改善,从而增强生活活动与自理能力。同时本研究选择演变而来的24式功法,较为简单,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易于老年患者掌握和练习,有助于增强患者依从性,提高训练效果。

骨密度为评价OP程度的金标准,但单一采用骨密度无法全面评估患者骨骼的生物力学性能,而骨强度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结合,可综合反映骨组织韧性与载荷能力,是评估骨骼特性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且桡骨远端、胫骨中段的SOS均快于对照组(P<0.05),说明太极拳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管理可改善老年OP患者骨密度和骨强度。赵静等[9]研究也指出,长期太极拳运动训练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具有积极影响,与本研究观点一致。分析原因在于,太极拳训练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整体提升机体代谢效率,有助于提高骨骼代谢水平,同时也与运动力学的改善有关,太极拳练习中患者需保持气息平稳,长期坚持训练可促进膈肌、腰部肌群应力改变,进而提高腰椎、股骨近端骨量,对骨骼力学产生正向影响,有助于增强骨骼韧性与负荷量。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训练联合运动管理可减轻老年OP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骨强度,增强平衡能力,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密度组间太极拳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