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若晴,何坚
(1.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康复保健系,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国家统计局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1]。福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1 389 989人,占16.7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71 584人,占11.7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6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51个百分比[2]。数据表明,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福州市于1994年开始进入人口老年型社会结构,1999年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易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情况,造成行走困难[4]。研究指出,53%的老年人摔倒是由于行走或站立不稳定造成[5]。且福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沿海地区多食海鲜,气候及饮食习惯使老年人更易患有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增加了行走的困难。目前,助行器依然是有平衡和运动障碍尤其是生活在老年退休及护理中心老年人的重要防跌倒工具[6-7]。手杖、带轮助行器、助行车等经常被老年人用来改善自身的活动能力、防止跌倒和减少各种形式的损伤[8]。本研究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抽样选取福州市社区、老年医院及养老院的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的方式研究福州市老年人出行问题与助行器使用情况等,探讨老年人助行器正确使用率低、市面上助行器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等问题。报道如下。
抽样选取福州市金洲社区、温泉社区、铜盘社区、福建省老年医院、华乐养老院、逸百家康养院的老年人51名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0岁;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问卷设计及内容
通过查阅大量高质量可靠文献、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及了解老年人情况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经康复专家反复讨论审定并修改,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科学性。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老年人患病及出行需求;(2)助行器使用情况;(3)购买或定制助行器的需求。
1.2.2 问卷调查方法
在调查期限内,采用该问卷,通过讲座、义诊、社区走访,与老年医院合作等多种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填写问卷的形式有两种:(1)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若其文化程度受限,可由研究者代为填写,当场回收并检查,及时询问、填补;(2)将问卷做成电子文档发放于问卷星平台,让学生扫二维码问询老年人作答。填写问卷前,需向调查对象介绍此项调查的目的,获得其知情同意后,通过匿名和自愿的方式填写。问卷及时回收,对存在逻辑错误、漏答、错答等问题的不合格问卷一律剔除。共收集有效问卷51份,覆盖福州鼓楼、仓山、闽侯等区。
受调查对象中,患下肢疾病如膝骨关节疾病者占比最大,为43.14%;其次为患有潜在风险的基础病者,如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或)糖尿病足等,继而造成行走困难,占比为37.25%;无明显疾病者占比仅为7.84%。见图1。
受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仍有外出需求,但因腿脚问题限制了其出行范围,78.43%仅在家附近活动,步行到较远地方者占比较低,需要借助交通工具去到更远地方者仅占13.73%。在出行目的方面,附近公园散步占比最高,其次为出门购物,再次为医院看病,拜访亲戚占比最低。见表1。
表1 老年人出行需求情况
在出行问题方面,行走有疼痛感者占比最高,达52.94%,其次为体力不够、容易疲劳。在助行产品使用选择方面,经常使用者占比较高,达41.18%,从不使用者次之,偶尔使用者占比最低。见图2、表2。
表2 助行产品使用选择
受调查对象中,使用助行杖的人数最多,使用轮椅及尚未使用助行器但正准备购置者次之,使用助行架的人数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满足配备要求却不想使用助行产品者,占比7.84%。见表3。
表3 助行器的使用类型
在38位使用助行器的受调查对象中,无问题者占比最高,认为助行器体积大、不方便携带者次之;在改进反馈方面,认为结构功能需改进者占比最高,认为附件需改进者次之。见表4。
表4 助行器使用问题反馈
在38位使用助行器的受调查对象中,不知道手杖握持侧者占比最高,仅27.45%正确回答应于健侧握持,占比最低;在助行器高度方面,不清楚适宜高度者占比最高,达47.06%,但也有25.49%正确回答出股骨大转子;在使用方法方面,不清楚抬起助行器后先迈健腿还是患腿者占比最高,正确回答患侧腿者占比最低。以上3题全部答对者仅有3人。见表5。
表5 助行器使用正确情况
在购置助行器需求方面,需要购置的9名受调查者均对外观造型、形状颜色没有太多要求,其更多考虑使用方便、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在配件需求方面,需要报警功能者占比最高,储物功能次之。见表6。
表6 购置助行器需求
3.1.1 助行器接受度不高
老年人由于腿脚不便,常需要外部设备或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日常步行,但护理人员数量少且费用昂贵,不能满足其需求,故辅助行走的助行设备成为了下肢功能障碍群体日常行走及康复训练中常用的辅助器械[9]。本研究结果显示,52.94%老年人在行走时感觉到疼痛,但只有41.18%老年人经常使用助行产品。部分老年人不愿使用助行产品的主要原因是对移动辅助具的认识不够,导致接受度不高。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提升其对辅助具的认识显得尤为关键。
3.1.2 助行器使用高度不清
本研究结果显示,47.06%的助行器使用者不清楚其适宜高度,一部分认为高度在腰部附近比较顺手,只有25.49%的使用者知道助行器的高度要与股骨大转子持平。若助行器过高,使用者肩部需持续上提,会导致肩肌紧张;若助行器过低,使用者行走时就不得不前倾身体或向手杖使用侧倾斜,这种姿势会使腰部因过伸而致腰肌慢性拉伤[10]。
3.1.3 助行器握持侧错误
调查结果显示,不知道手杖应拿在患侧还是健侧者占比最高,达39.22%,认为拿在患侧才能支撑身体、辅助行走者次之,正确回答应拿在健侧者仅占27.45%。使用手杖最重要的目的是减缓一侧下肢的疼痛和负重。Norkin等[11]建议,手杖应握持于伤侧下肢或需要减负侧的对侧。若用伤侧手持杖,则会增加对侧下肢的压力,从而使情况更糟[12]。但是,绝大多数使用者通常意识不到选择哪侧拄拐的重要性[13]。
3.1.4 使用助行器辅助步行的问题
无动力助行器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广泛适用于老年人及因各种疾病造成下肢行走不利者,能够发挥一定的下肢功能康复锻炼作用[14-15]。但研究结果显示,52.94%的使用者不清楚抬起助行器后应先迈健腿还是患腿,认为应该迈健腿者占27.45%,正确回答患侧腿者仅占19.61%。助行器使用者步态上会发生改变,加上手臂在失去平衡时的保护性反应动作被抑制[16],很可能会削弱其平衡能力。有研究表明,错误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其跌倒发生率是不使用助行器的2.39倍[17]。
3.1.5 成品助行器无法满足不同需求
手杖、助行器及其他辅助器具种类繁多,有些结构简单,也有一些增加了车轮或篮筐以方便使用。因此,选择正确的助行设备很重要[18]。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7.84%的老年人有使用助行器的需求却不愿购置;另有47.37%的老年人对目前使用的助行器不太满意,希望在结构功能上有所改进。每位腿脚不便老年人的情况都大不相同,在各大购物平台上可搜到的助行器虽然数量多,但品种、功能、款式都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不强,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产品体验,也难以满足不同时期老年人的不同需求[19-20]。因此,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定制助行器的出现显得尤为迫切。
3.2.1 提高对助行器的认识
提高老年人对助行器接受度的方法有:(1)做好宣传工作,让老年人关注自身出行的安全问题,可通过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等,为其普及相关知识;(2)开展科普讲座,让老年人系统认识移动辅助;(3)对于购买、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厂家应做好定期随访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并做好产品的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
3.2.2 普及助行器的正确使用
错误使用助行器会给老年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必须大力普及助行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采用的方法有:(1)社区康复医师一对一上门指导,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2)为社区老年人开设如何使用助行器的课程,手把手教会其如何握持助行器及正确行走;(3)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社区进行评定,由康复医师选配合适的助行器,并学习如何正确使用。
3.2.3 定制助行器满足不同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助行器需求的几点共性:(1)尽量小巧轻便可折叠;(2)有椅座,方便随时坐下休息;(3)有报警功能,在意外发生时,可及时定位老年人的位置,并在报警平台上显示出来,通过监控判断情况,从而做出及时应对,确保安全;(4)有储物功能,便于出门时存放一些必要物品。通过定制个性化助行器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将成为必然。
针对福州市腿脚不便又有出行需求的老年人,助行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帮助。但目前,老年人的助行器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均不高,且市面上的成品助行器不能满足广大老年群体的需求。对此,政府应重视社区、养老机构对助行器的科普宣传工作;企业应深入市场调研,联合专业人士,研发符合本地区老年群体特点的助行器;老年人自身应正视出行安全问题,结合身体情况在康复医师建议下选配助行器。